关于城市景观的生态设计手法探讨

关于城市景观的生态设计手法探讨

ID:22017361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6

关于城市景观的生态设计手法探讨_第1页
关于城市景观的生态设计手法探讨_第2页
关于城市景观的生态设计手法探讨_第3页
关于城市景观的生态设计手法探讨_第4页
关于城市景观的生态设计手法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城市景观的生态设计手法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城市景观的生态设计手法探讨摘要:从古到今人类都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进行城市建设。但人类对城市的需求不仅局限在物质上,还会对城市的环境提出更多层面的要求。城市空间发展要源于自然生态的视角:城市空间发展不是人工环境不断侵占自然生态空间的过程,而应是与自然协同演进。在当今全球环境质量下滑的情况下,如何打造优质宜居的城市生态园林环境显得日益迫切。  关键词:城市景观;生态设计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urbanspacefromtheperspectiveofthenaturalecologica

2、l:thedevelopmentofurbanspaceisnotaprocessthatartificialenvironmentisconstantlyinvadedandoccupiedthespaceofnaturalecological,butitshouldbesynergyent,hoentisbeingincreasinglyurgent.Key长的自行车游览系统,可以让游客充分地了解、欣赏区域的文化和工业景观,有效地减少对机动车的使用,从而减少城乡环境污染。  3.2对空间形态的处理--创造适合物种多

3、样性空间环境、体现生态性  3.2.1边缘效应  城市构筑物或绿地的边缘在自然状态下往往是生物群落最丰富、生态效益最高的地段,有更活跃的能流和物流,具有丰富的物种和更高的生产力。边缘效应设计原则是分割尽可能少,因为斑块小,边缘生境所占比例大,反之,边缘生境所占比例小。  然而,在常规的设计中,我们往往会忽视生态边缘效应的存在,比如我们常常看到水陆过渡带,这本来应该是多种植物和生物栖息的边缘带,却只有曝晒的生硬的水泥或石块护衬;又如在公园里丛林的边缘,自然的生态效应下应该是一个丰富多样的林缘带,而人们通常看到的是修剪整齐

4、的草坪;又如,建筑物的基础四周,是一个非常好的潜在生态边缘带,而通常我们所看到的则是硬质铺装和单一的人工地被。其结果必然是雷同、单调,缺乏美感。  3.2.2连通性  相似的绿地斑块之间最好能设置廊道连接,这样可以增加物种交换和流动,给缺乏空间扩散能力的物种提供一个连续的栖息地X络。据研究,廊道的最小宽度为30.5米,最佳宽度为91.7-183.5米。如水体、城市行道树都可以作为一种廊道,高质量的行道树结合周围复杂的植物背景对提供多样化生境是有效的线性景观要素,是保护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景观结构。比如一条硬质的道路把原有的

5、生态环境割断,而采用木栈道的形式,对园林中有一些具有生态价值的自然景观,如陡坡、河流、湿地、湖岸、植被等,最大限度地对原有自然形式给予保留,保持物种的流通。  3.3对材料的设计---节约与再利用,体现经济性  3.3.1材料本土化利用  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地方建设材料容易与当地地域环境融合,体现出可持续景观的地域性和生态保护性,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降低造价,这在很多景观设计中已受到设计者的青睐。如我国西北的黄土,江南的青砖、筒瓦、乡土树种等都属于地方特色材料。乡土树种是在长期演变中形成的地域性植物

6、,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不但适宜于在当地生长,能充分反映地域特点,而且经济投入少,管理和维护成本低。目前在许多城市都存在追求不适宜当地环境的外来树种,搞大跨度的异域种植,不仅气候、水土不适应,养护管理困难,物管成本增加,还造成了植物外来种生态入侵的现象。  3.3.2材料的再循环利用  对废弃的土地、原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运用现代的艺术表现手法赋予新的活力和风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使用中的废弃物,大大节约资源和经济成本。地形的填挖平衡,返还枝叶变废物为营养都是最直接的生态设计应用。  水

7、资源的循环利用也是其中重要一方面。完善水资源的收集和综合利用体系,通过减少地面硬质铺装和改变地面土坡结构,利用建筑、道路、绿地的坡度等方式进行雨水收集,让雨水自然均匀地渗入地下,使其作为主要的灌溉及水景资源,从而减少水资源消耗。  3.4对植物的设计---建立多样性植物群落景观,体现生态性  借鉴和模拟野外自然群落景观,通过人工方法使植物群落接近或达到原始植物群落的性质和功能,使不同的植物形态、色调有机结合,形成合理的植物成层结构,提高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为物种多样性创造适宜的生境结构。  3.4.1尊重植物的生态习性,

8、适地适树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土壤条件,以及对阳光的需求不同来配置植物,例如苔藓类植物喜欢阴凉潮湿的环境,仙人掌耐旱不耐寒等生态习性都是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尽量选择一些对酸、碱、旱、涝及坚硬土壤有较强适应能力,少病虫害的树种,以确保植物良好地生长。  3.4.2利用园林植物特性来改善环境  通过选择对烟尘及有毒气体等污染物的吸收和抵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