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16048
大小:6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6
《满城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成效及做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满城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成效及做法满城区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省中部,保定市西北,总面积626.6平方公里。全县辖11个乡镇,183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其中农业人口31万。耕地4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4.7万亩。县域内有漕河、界河、龙泉河穿过,河流全长102.6公里。境内有龙门水库和马连川水库,其中龙门水库设计库容1.67亿m3,属大二型水库,马连川水库设计库容567亿m3,属小一型水库。目前龙门水库蓄水2120万m3,马连川水库基本无蓄水。近几年以来,满城区积极落实中央、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山水宜居、充满活力的保定新区”的总体目标,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
2、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中心,以科学规划、加大投人、创新机制、注重实效为重点,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民生水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的成效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多年来满城区充分注重水利“命脉”的战略地位,兴修水利,大搞民生水利,先后掀起堤防建设、农田基本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高潮。2008年以来,全系统共完成民生水利基本建设资金24739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20929万元,群众自筹及社会投人3810万元。主要解决了17.61万人的饮水安
3、全问题;改善灌溉面积1.07万亩,0.73人受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5.48平方公里,新增灌溉面积5.96万亩,6.6万人受益;移民扶持项目7.77万人受益;集雨工程新建水池953个、塘坝3座,1.3万人受益;建设微灌工程3800亩,0.44万人受益,累计受益人口34.45万人。完成了南水北调干渠建设及后期绿化工程、马连川水库除险加固及草河治理项目。2011年,全区被评为河北省海河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全省22个县),受到省政府表彰。二、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存在问题从总体上来看,特别是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满城区农田水利设施仍然比较薄弱,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4、(—)灌排设施老化严重小型灌区大部分标准较低,工程不配套。渠堤与机泵设新市区和县(市)的城镇化发展空间巨大。三、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一)“中部隆起”带动东西两大区域更好更快发展近年来,石家庄大力实施中东西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部包括主城区和周边县(市),集中了全市70%的城镇人口,城镇化水平最高,城镇化率为78.64%。东部和西部地区发展略缓,城镇化率分别为34.48%和34.99%。2014年,区划调整后,中部的栾城区、鹿泉区和藁城区纳人新市区范围,“中部隆起”效应更加明显。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三地的发展将成为影响全市的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三地要继续依托主城区较强的经
5、济实力和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实现经济的快速的发展,提高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大中部城镇化步伐,加大中部辐射效应。审慎谋划好中部地区的功能定位、产业定位等,做实做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产业规划、土地规划、交通规划等,以形成抓点带面整体提升的大好发展态势,带动东西部两大区域更好更快地发展。(二)继续发展小城镇石家庄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要继续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保持城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1、继续加强四个新市镇的建设。新市镇建设要结合自身特色,以本土文化、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为基础,充分融合城市高效经济模式、创新科技和充沛资本,发挥农民及小城镇生产者创新能力,吸引城市精英回流。同
6、时,推进新市镇道路、绿化、水、电、气、讯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实施建设,加强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新市镇功能,提高新市镇承载能力。2、继续发挥建制镇的重要作用。建制镇作为小城镇的最基础单元,在推进城镇化中发挥着强大的吸纳、辐射和带动作用。石家庄建制镇已发展为125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56.82%。要发挥建制镇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枢纽作用,加快建制镇的经济发展水平,注重培育主导产业,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通过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崛起,带动新产业的发展和配套设施建设,增加建制镇的公共服务功能和资本吸引力。提升建制镇的承载能力,不断壮大建制镇人口规模,使建制镇逐渐成为吸纳
7、农民进城的主渠道。推进城镇化地域协调发展,避免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人,减轻城市的投资成本和就业压力,避免各种“城市病”。(三)优化结构,增强产业支撑能力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到城镇落户,关键要考虑好城镇的资源环境承受能力和产业承载能力,通过产业支撑实现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因势利导。产业是考虑一切发展问题的起点和基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离不开二、三产业发展,加快经济产业结构转型与优化,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城镇化建设的根本动力。要充分发挥产业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