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12777
大小:224.0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8-10-26
《把握课程性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把握课程性质,遵循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解读《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赖天德前言新一轮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已经进行六年了,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改革实践,勇于探索,开拓进取,使体育教学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六年来的改革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出现了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这些争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为了有利于改革健康深入的发展,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于2004年夏天,在筹备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时,就研究制定了优秀课的评选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逐
2、步深入的探讨。2005年在广州举行十城市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时,研究进一步深入,一些观点更加清晰、明朗,对理论上的争论与实践中的困惑做了初步梳理。2006年,结合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的筹备,又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在总结各地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经验和听取体育教研员与一线体育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从体育课堂教学层面上,提出了《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一共有九条。现作如下说明。第一条教学指导思想正确,依据体育学科的性质、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从实际出发,正确地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促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健康深入的发展。体育教学
3、思想是否正确,主要看是否正确贯彻、落实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否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为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服务。但要明确:身体健康是“三维健康”的基础。体育课是否符合课程 标准的精神,主要看:一看,体育课符不符合体育课程的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修订稿)我们的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术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与增进健康,传承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
4、程。二看,体育课是否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主要是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身体锻炼规律、学习心理规律、运动负荷规律及教与学的规律。体育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所需要的运动技能和有效地进行身体锻炼。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体育科研的一个重要标志。三看,体育课是不是从实际出发体育教学改革,应当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结合学校的场地器材、师资条件、学生水平等实际情况来进行,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不作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第二条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进行检查和评价。课堂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1.教学目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2.教学目标符合学校场
5、地器材、教师能力与学生体育基础等实际;3.教学目标符合教材特点和教学进度;4.教学目标有具体的组织教法作保证;5.教学目标明确具体,达成情况可以进行评价。第三条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教材处理得当,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第三条要求的核心就是教材的选择、处理、开发与利用问题。前一阶段的主要倾向是教材低龄化、幼稚化和简单生活化,必须引起我们的严重关注。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体育课程的性质,明确体育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切实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科学地处理好教材。对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
6、要求1.选择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2.准确把握教材的性质(身体练习)、特点(运动文化)和价值(发展身心),正确地处理好教材。3.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第四条教学设计科学,教学分段合理,教学组织严密,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步骤清晰;运动负荷适宜,对各项练习的时间、次数及强度能做出科学的具体安排;场地、器材、教具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经济、实用、有效,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对第四条要求的说明1.教学分段要合理;2.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步骤清晰;3.运动负荷适宜;4.场地器材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经济、实用符合教学的需
7、要;5.课堂教学组织严密。认真贯彻课堂教学常规和严密课堂组织纪律,是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严密的课堂组织,既是保证教学有序、有效和安全进行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的需要。学习是神圣的,课堂也是神圣的,课堂不是公园,不是娱乐场所,体育教学必须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第五条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使教和学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能够正确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诊断性评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