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12075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6
《建构主义视角下普通高校新闻写作教学改革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建构主义视角下普通高校新闻写作教学改革探析摘要: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的核心,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目前普通地方高校在培养学生新闻写作综合能力方面存在着软肋。建构主义理论为新闻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情境创设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新闻写作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构主义新闻写作课程教学改革 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新闻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然而,目前普通地方高校由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原因,在培养学生新闻写作
2、综合能力方面存在着软肋,新闻写作教学理念陈旧,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教学方式封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这一理论为当前地方高校的新闻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一、转变教学理念:“术”“理”并重 新闻写作就其知识的本质而言,它不是理论学科,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3、就是说在新闻写作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把所学的全部知识转化为用于实践的动手能力。能否培养动手能力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些普通高校新闻写作教学受我国新闻传统教育理念“重动手动笔、轻理论修养”的影响,形成了重“术”轻“理”的教学传统,加之一些高校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将实用型人才等同于“上手快”和“就业率”,结果,单纯的新闻职业技能训练只能培养“写稿匠”,学生缺乏职业精神与人文素养,缺乏对社会的正确认知,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去写、为谁去写。实际上,“工匠型”新闻人才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只有具备
4、全面立体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新形势下的实用新闻人才。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育者要有明确的知识目标,指导和协助学生按自己的情况对新知识进行建构活动,最后建构起关于知识的意义。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强调新闻写作的教学任务是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创新活力的激发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他认为“新新闻教育”是应用性的“职业新闻学教育”,通过实地采访和现场模拟让学生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综合本领。因此,在新闻写作教学中,教师除了讲授基本的新闻写作技巧、方法外,还应力求融合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天文、地理、科技、
5、文学、宗教等多学科的知识,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厚实的人文素养,通过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践,引导学生树立长远的职业规划意识,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和挖掘新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现代传媒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改变教学模式:启发互动 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的阿道尔夫·第斯多惠提出:“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启发式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主,指引其积极主动“发现”新知识,感悟新理论。但是,一些教师
6、采取的仍旧是“一言堂”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由于缺乏亲身体验,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如同隔靴搔痒,似懂非懂,学生学习没有兴趣,教师讲授没有激情。 从理论角度诠释,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指导基于认知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是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策略,教学是与学生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并要扩展每个学习者的保留节目。这一理念非常鲜明地告诉我们,新闻写作课堂教学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讲到底的单向的信息传递,而应是师生间、学生间的双向交流与多向交流活动,应该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7、中,在各种信息的反馈中,循序渐进地锻炼和提高学生洞察力和分析力,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形成共享的、学习过程的主动建构。因此,新闻写作教学应改进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主题式、任务式、互动式等多元化的立体教学模式。 (1)“互动”在启发式教学中的应用。在启发式教学中,互动可以采用换位的方法进行,即首先由学生根据已有的新闻写作知识和方法(即建构主义中的旧有图示),自己进行新知识、新理念的融合、同化,这个同化的时间不能过长,在学生已有大概新知识印象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开展互动交流,让不同的
8、理解和理解方式进行碰撞,让学生发现碰撞的异同点、优劣点并产生趋同一致的理念图示。 (2)重视启发式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新闻写作教学中,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创造意义。教师要积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并且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迪学生的思维。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加以引导,在学习的阶段性时期加以解释和拓展,在学习终了加以总结与评价。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因人施教、因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