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域海洋学研究进展

南海区域海洋学研究进展

ID:22005279

大小:368.8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6

南海区域海洋学研究进展_第1页
南海区域海洋学研究进展_第2页
南海区域海洋学研究进展_第3页
南海区域海洋学研究进展_第4页
南海区域海洋学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海区域海洋学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海区域海洋学研宄进展摘要南海是近年东南亚国家频繁发生摩擦的一个敏感地带,主要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区域及丰富的矿产、渔业等资源。为了更加全面了解南海及其资源分布情况,近年我国等许多科学家在南海进行了相当多的研宂,这些研究涉及南海构造、地质、物理、化学、灾害等方面。本文将通过南海的海洋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质灾害与资源含量及其分布来介绍南海区域海洋学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南海资源丰富,对于我们国家发展有相当重要作用,我们应合理、有效、逐步开发南海资源。关键词:南海、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海洋资源、资源利用南海区域概况南海,又称南中国海,位于亚

2、洲的东南部,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南海北起23°37'N,南迄3°00"N;西自99°10'E,东至122°10'E,平均水深约1200m。南海东邻台湾、菲律宾群岛,西界中南半岛,北靠华南大陆,南至加里曼岛,面积约350x104km2时,约为渤海、黄海和东海总妞积的3倍,经济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南海的周边被大陆和岛屿环抱,北部毗邻华南大陆;南至苏门答腊岛、邦加岛、勿里洞岛和加里曼丹岛;西起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东至台湾岛、吕宋岛、民都洛岛和巴拉望岛。这些岛屿使南海与东海、太平洋及苏禄海、爪哇海和安达曼海等隔开,其间由十多个海峡沟通,主要有台湾海峡、吕宋

3、海峡、卡拉维持海峡、民都洛海峡、巴拉巴克海峽、卡里马塔海峡、加斯帕海峡和马六甲海峡。南海北部和西北部宽阔的陆架区通过水深约50m的台湾海峡与中国东海相连;中部通过水深约450m的K都洛海峡和深度约100m的巴拉巴克海峡与苏禄海沟通;东北部通过台湾岛和吕宋岛间的吕宋海峡与太平洋海水进行交换:歯部和西南翼他陆架区域通过新加坡海峡和马六甲海峡与印度洋相连,同时还通过卡里马塔海峡和加斯帕海峡与爪哇海相通。南海北部、西部和南部有较宽的大陆架,屮部为大陆坡和深海平原,大陆坡上又有海底髙原和海槽、海沟等。大致可以分成六个地形区,即南海中央海盆,东部海沟、海槽和岛架,南沙

4、海底高原,东沙、中沙、丙沙台阶陆坡,丙部、北部大陆架和丙南部大陆架。狐80o60。I00eHOt!30o1狐EWC阁1南海区域位貫阁二、南海区域海洋物理南海从赤道•一直向北延伸至中国南部海岸,位于亚洲东南部季风地带,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气候,仅北部沿海属亚热带气候。因南海处于低纬度区,终年气温很高。1月份近海面平均气温,在20°N以南大都在2(TC以上,其中南部在25〜27°C,中部在22〜25°C,北部在12〜18°C。7月份平均气温在27—28°C以上,且分布比较均匀。南海北部大陆沿岸海区,年气温差在10°C以上,而南部海区年气温差仅1一2°C。季风盛行是

5、南海气候最显著持点之一。每年10月至翌年3月为东北季风期,海面平均风力4〜5级,常有干燥冷空气侵入。5月至9月为两南季风盛行期,偏南风扩展到整个南海,平均风力大多为3—4级,气候相对温暖潮湿,其他月份为季风转换期。南海常刮6级以上的大风。导致大风的形成,除台风、热带低压外,还有由热雷暴、寒潮等引起的强风。南海降雨的基本特点是:雨M丰沛,干湿季分明,年际变化大,多阵雨。南海大部分海区年降雨:W:在1500—2000mrn之间。少雨区位于南海东北部和海南岛丙部沿海,S南部海区年降雨量在2500mm以上。S秋季降雨多,为湿季;冬春季降雨少,为干季。南海海域宽阔深

6、邃,又处于典型的季风区,海底地形为菱形海盆,其纵轴与季风走向一致,利于漂流的发展,海区南北两端及东侧均有海峡与其它海域相通,南海海流受季风、海底地形和外部海域流场影响,形成独特的流场状况。南海表层海流主要巾漂流、南海暖流、黑潮南海分支、沿岸流和不同尺度的水平环流所组成(如图2)。南海深层流主要由南海暖流、黑潮南海分支、广东沿岸流、越南沿岸流和东部沿岸流,以及大小不等的水平密度环流所组成(如图3)。图3南海深层流三、南海区域海洋化学南海作为一个边缘海,其海水主要由三大水系组成,一是由江河径流冲淡而成的沿岸低盐水,主要在封闭的两部和北部,集水面积约相当于南海总

7、面积的三分之二,这些注入南海的主要河流有珠江、红河、泥公河、泪南河等,为南海汇集了大量的淡水和泥沙量;二是东北部由西北太平洋经巴十海峡流入南海的高盐水:二是在西南季风期间,主要经卡里马塔海峡来A爪哇海、翼他陆架的赤道表层低盐水。海底沉积物的化学成分含硅、铝、铁、钙、钾、钠等元素,还有硫、磷、锰、铜、锌等微呈元素,它们以矿物或化合物形式存在于土屮。海底屮心的鉍溶盐则解离为离子,一部分与粘粒表面的电荷作用成为反离子层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部分离子则进入粘粒土扩散层。表层水溶解氧含量的分布与变化主要受水温所控制。夏季南北温差小,氧含量的平面分布都相当均匀,冬季水温

8、呈现南高北低,氧含量侧呈现北高南低,随深度增加,溶解氧含量从3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