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03720
大小:214.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26
《中医辨证常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医辨证常识根据中医理论,证的要素包括临床表现(症状、体征,或主要证候、次要证候)和病机(病因、病位、病性、病势,或主要病机、次要病机)。或者说,广义的证包括了证候、证素、证名。症状+体征=证候。根据证候循病因、12经络而推演出证素。病位证素+病性证素=证名。证素是辨证诊断不能再分的诊断单元。证候:始因等、寒热、汗出、疼痛部位、疼痛性质、头身不适感、睡眠情志声音、咳痰喘、饮食口味、大便、小便、经带精液等、出血、神志面色等、头面五官体征、颈胸腹部体征、形体肌肤体征、舌象、脉象等、血尿粪检测。病位证素20项:
2、心神(脑)、心、肺、脾、肝、肾、胃、胆、小肠、大肠、膀胱、胞宫(子宫)、精室、胸膈、[上焦]、少腹[下焦]、表、半表半里、肌肤、经络、筋骨[关节]。五官专科病位9项:目——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耳,鼻,咽(喉),齿(龈);病性证素33项:(外)风、寒、暑、湿、(外)燥、火(热)、痰、饮、水停、虫积、食积、毒、脓、气滞、气闭、血瘀、血热、血寒、气虚、气陷、气不固、气脱、血虚、阴虚、亡阴、阳虚、亡阳、精(髓)亏、津(液)伤、阳浮、阳亢、动(内)风、动血;待定或暂作特殊者9项:气逆、喜、怒、忧思、悲、惊
3、恐,燥屎、结石、毒。证素组成的规范证名:心神类证、心病类证、肺病类证、脾胃肠病类证、肝胆病类证、肾系病类证、脏腑兼证、形体病类证、其他类证。常见证诊断标准:痰蒙心神证、心脉痰阻证、肺阴虚证、痰热壅肺证、脾阳虚证、胃寒证、肠道湿热证、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肾虚水泛证、膀胱湿热证、胞宫痰湿证、精室瘀浊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阳亢证、风寒束表证、少阳病证、肌肤热毒证、风痰阻络证、筋骨寒湿证、气血两燔证、阳气亡脱证。气血津液证候的虚证:气虚、血虚、精(髓)亏、津液亏虚、气脱、血脱、气陷、气不固。气血津液证候的实
4、证:气滞、血瘀、湿、水、饮、痰、气逆、气闭、血寒、血热等。气与血、气血与津液之间在临床上的证名:气血两虚、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虚血瘀、痰瘀互结、气虚水停、津气亏虚等证。 比如,病人主诉:头晕、眼花,按中医理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眩,无火不晕”、“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肥人眩晕,气虚有痰;瘦人眩晕,血虚有火”、“风火上扰,发为眩晕”等说法。因此,证候“头晕、眼花”,在医生头脑中考虑到的可能因素就有:肝风、痰、火、气虚、血虚、阴虚、阳亢等可能。此时经过检查,发现病人有
5、面色淡白、舌质浅淡、脉沉细等与血虚有关的身体信息。如果病人是瘦人则应了“瘦人眩晕,血虚有火”的说法。治疗的时候,以补血、泻火为下药组方的方向。如果病人是体胖、胸闷、舌苔腻、脉滑等症状,则病变属于“痰”的可能性增大,自然不属于血虚、阴虚、阳亢等可能。 辨证思维的方法:归纳法、类比法、演绎法、反证法。反证法:面色潮红、咽干、烦热——似阴虚火旺,如果小便清长、下肢冷甚则病变定义为:虚阳浮越之证。类比法:阴虚证——面色潮红、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消瘦、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可与气虚血虚阳虚阳亢精亏
6、津液亏虚以及燥邪等证候同时慢性存在或互为因果,表现为病人气阴亏虚证、阴血亏虚证、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阴精亏虚证、阴津(液)亏虚证、阴虚内燥证等阴虚,进而可发展成阳虚,亡阴阴虚可导致动风气滞血瘀水停等病理变化。演绎法:比如患者前晚淋浴受寒而于夜间新起恶寒,头身疼痛,知其属外感病范畴;昨日但发热,已不恶寒,并有口渴、舌红、脉数,是为表证已不存在,而是里热证;现咳嗽明显、气喘、咳黄痰则知病位在肺,故本证为肺热炽盛证。归纳法:患者主诉:身黄,并且有胁肋胀痛、右胁下肿块,知病位在肝胆;身热、口苦、尿黄、舌红、苔
7、黄、脉数等,其病性属热;渴不欲饮、苔腻、脉滑以及恶心、便溏等,为有湿邪之征;胀痛、腹胀,又为气滞的表现。将分散的各个病状进行归纳分析,便可条理清晰地全面认识病情。此病涉及肝、胆、湿、热、气滞等,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综合判断,辨证为肝胆湿热气滞证。病位证素:肝、胆;病性证素:湿、热、气滞。病位证素+病性证素=证名。(肝、胆)+(湿、热、气滞)=证名(肝胆湿热气滞证)。 提出中医辨证的思维规律是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组成证名。以症为据、从症辨证,遵循中医学理论,进行整体综合评判,是中医辨证的原则。证素是构成
8、证的基本要素,是辨证的核心。全书《证素辨证学》分为辨证方法的研究,证候辨证素量表,证素诊断标准,常见证诊断标准,证素辨证诊疗软件五章,其具体内容规范、准确,系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重大学术意义,用之于临床,能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人体的阴阳五行,五藏为阳气、情志为阴气。阴阳里表里表里表里表里表里表五行五脏五腑五形五荣五藏五质情志五声五窍五液五嗅病变木肝胆筋爪魂血怒呼目泪臊握紧火心小肠脉面神液喜恨笑舌汗焦忧郁土脾胃肉唇意津思怨歌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