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刑废止问题的理性思考

关于死刑废止问题的理性思考

ID:21993763

大小: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6

关于死刑废止问题的理性思考_第1页
关于死刑废止问题的理性思考_第2页
关于死刑废止问题的理性思考_第3页
关于死刑废止问题的理性思考_第4页
关于死刑废止问题的理性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死刑废止问题的理性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死刑废止问题的理性思考论文:死刑因为有悖人道精神,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繁荣而死刑必将走向废止。根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关于死刑的第六个五年报告的统计,截止1999年2月,全世界完全废除死刑的国家及地区已多达74个,对普通犯罪废除死刑的国家及地区有11个,连续10年以上或者自独立以来或者已经正式声明在废除死刑之前停止适用死刑的国家达38个。这样,以不同方式在实质上废除死刑的国家及地区的总数已达123个,而保留并执行死刑的国家和地区仅为71个,废除死刑与保留死刑的国家之比接近2∶1。当前,对我国现行死刑制度存废的取舍,应当选择

2、将来进行时。一是对现行死刑制度存废的取舍应持以理性;二是限制死刑适用的几个途径;三是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关键词:死刑存废限制复核程序死刑,作为治“乱世”之重典,曾在人类社会中发挥其应有的“罚罪”之功,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社会文明的不断繁荣,死刑因其血腥残忍、有悖人道精神已经慢慢让人们所不能容忍,必将走向废止,最终成为历史。当前,在我国学术界对死刑制度的存废争论十分激烈,将死刑废止是必然的走向,这是无可争议的。然而,废止死刑是选择现在进行时,还是选择将来进行时,对此取舍应作理性的思考。一、对现行死刑制度存废的取舍应理性看待

3、死刑,是当代刑罚中最严厉的一种,它以剥夺人的生命作为“罚罪”手段,是刑罚的极至,所以称为极刑。同时,死刑又是现行刑罚历史中是最为悠久的,在刑罚史上和现实社会中争议最大的刑罚。纵观刑罚的历史,人类社会中的刑罚历经了野蛮血腥的复仇时代、酷刑苛罚的威慑时代以及改造教育的矫正时代。在中外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没有适用过死刑,也没有一个国家不滥用过死刑,直到1764年,死刑才开始受到思想家的挑战,刑事古典学派的代表、意大利刑法学家自贝卡利亚在两百多年前提出了废除死刑的观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文明的不断发展,刑事制裁中的轻刑化思想逐渐被人

4、们所接受。同时,死刑的适用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界有知之士的质疑。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废除死刑运动。近年来,在我国学术界关于刑罚设置中是否应当废除或保留死刑的问题成为一个争论的热点话题。争论者既有专家学者,也有司法官员,还有许多热心的民众。有人认为应当废除死刑,也有人认为必须保留死刑。双方在思想上互相交锋,在观点上相互碰撞,各抒己见。不论死刑存废的问题在短期内能否得出一个结果,就争论本身而言,最大的意义还在于它启发了人们的理性思考与激发了人们的人道精神。事实上,任何国家在废止死刑的初期,都是经历了一个多层面的争辩和多角度

5、的理性思考,因此,我们在对现行死刑制度的取舍上,应该持以理性。首先,应当认识到死刑的罚罪功能,在维护人类的社会秩序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封建专制社会里,大多数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处于一种蒙昧状态,几乎很少有人会以文明精神或人道精神来审视社会现象,人们为了生存而械斗、而战争,狼烟四起,盗贼横行,封建帝王为了维护国际统治的稳定性,必然施以酷刑来惩罚那些不安分守己的所谓“乱民”。于是,死刑便由原始的同态复仇中得以演进,被广泛应用于封建统治阶级维护自身的统治利益的专制中。不可否认,死刑对社会犯罪的阻碍作用和预防功能是任何一种刑罚所不能替

6、代的,直到现在,这种功能和作用仍然存在。有专家学者对我国1983年以来的刑事发案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尽管多次开展全国性的“严打”斗争,但当前社会刑事犯罪发案率仍居高不下,这说明死刑无法阻碍社会犯罪,至少说死刑的阻碍作用和预防功能并不明显。其实,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我们应当看到,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全面进行改革开放,社会转型成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主旋律。在此基础上,人流、物流、经济流在社会各层面涌动,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利益观念、人际关系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社会犯罪的绝对数上升是不足为怪

7、的,不能单纯将案件高发作为质疑死刑作用和功能的理由。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农民在国民中占较大比重,国民基本素质相对不高,社会教育水平相对落后,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在现实社会中,许多公众对死刑的威慑作用深信不疑,正是因为死刑的存在,才令一些犯罪分子心有余悸,不敢太过以嚣张。应当说,刑罚的作用和价值的体现,不但受制约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而且与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我国绝不可小视死刑这种刑罚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其次,应当分析死刑负面效应对人道精神的影响。从人道意义上讲,死刑这种刑罚是不可取的,尽管那

8、些被处以死刑的犯罪分子曾经罪大恶极,但其毕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法律却为了惩罚他的罪名将他的生命剥夺。犯罪分子也有亲人、也有朋友,既使他罪行滔天,但却不能因此而丧失亲情,当他被死刑剥夺生命的时候,其亲朋好友必然因此而伤心痛苦。应该说,犯罪分子的亲人没有罪,但法律却给他们凭添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