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992847
大小:7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6
《小学必须掌握的修辞手法(常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作比的修辞手法。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直接当作人来写。)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例句:a、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b、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一个
2、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1)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2)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有趣。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 朱自清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是一种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的修辞手法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句: a、马路都要被晒化
3、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c、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10★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例句:是您,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5、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自问自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例句: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6、反问:用疑问形
4、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1.难道我会不知道?(表达的意思为:我是知道的。)2.难道我有那么笨吗?(表达的意思为:我没那么笨。)3.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表达的意思为:数学没这么难。)5.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表达的意思为:我们不能浪费时间。)7、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8、对
5、偶:字数相等,结构相似或相近,表达相关或相反的意思10。常出现在"五言"或"七言"古诗中,类似于对联。例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修辞格特征基本作用★比喻不同类物之间的相似点生动形象★拟人赋予人的特性生动形象、人格化★夸张夸大或缩小事实突出事物特征★排比句式一致、语意连贯加强语势、说服力、感染力对偶词性一致、字数相等表意凝炼,节奏感强反复重复某个词句强调某个意思或感情★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反问只问不答、答在其中加强语气描写手法一、描写按所描写的对象分为:1、人物描写: ⑴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⑵.动作描写(动作
6、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⑶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⑷.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⑸.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与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2.景物描写是指对人物生活环境中的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描写。10不管是自然景物还是社会环境的描写,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或借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或借以映衬人物的心情,烘托人物的性格,总之,都应该为表现主题服务
7、。3.场面描写是对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画面描写。场面描写与景物描写不同,它是“动态”的,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能为人物展示出具有生活气息的场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4.细节描写 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服饰及心理活动等细小环节或细微事件的描写。写好人物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的“细微末节”,可以撩开人物心灵的帷幕,使人物生动丰满起来。如《我的老师》中:“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