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979760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6
《毕业生角色转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生的角色转换企业单位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之一,每一个毕业生(毕业生专题:feeling”。对用人单位而言,吸引合适人才的加盟,为企业发展积蓄宝贵的人力资源,当然是再重要不过的事情,但企业也每每面临费了好一番功夫招聘来的应届生眼高手低、“用之不爽”的困难。作为管理咨询专家,我在长年常驻企业服务之余,也担任和君商学院的指导老师,帮助一些即将毕业的优秀学子实现准职业化过渡。身处用人单位和人才之间,对于毕业生的角色转换颇有感触,一些观点与读者分享:一、毕业生就业前的心理准备这两年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在校时为就业做了很多准备,如参加意向单位的实习、考试拿证等等。高校也做了很多促进学生
2、就业的工作,如设立市场热门的专业、开办毕业生就业指导等等。这些准备紧紧围绕未来的求职和就业,毕业生以找到满意工作为目标,学校以学生就业率为指标,一旦学生就了业、上了班,一切准备就算修成了正果。这些准备很好,但不充分。充分是在技能上,不充分是在心理上。一些校园惨案使校方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学生一毕业,学生证一交,就跟学校脱离了关系,对于将入职又未入职的毕业生而言,对社会的想象、对工作的展望、对自身的认识、对学生生活的留念,需要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和相应的心理准备。在企业里,刚入职的毕业生往往很容易被认出来,工作热情度远高于“老人”,但是,给他们安排工作却是件令人烦心的事:
3、总认为自己能干大事,小活不屑一顾,重要的事又顶不上手,动辄对企业的现象发表自己的学生观点,有些愣头青还会捅到领导那儿去,很多人对办公室政治和一些“怪象”很是郁闷…那么,毕业生就业前应做好哪些容易忽视的心理准备呢?第一,根据自身情况构想自己的未来。我指导的学生都要写一个期中作文,名叫“我的职业理想”。很多人会认为这是给小学生布置的命题作文,认为自己会不加重视,但真正提笔写来,思绪颇多,感慨万千,对未来能生出许多遥想和规划来。对即将结束人生的一大阶段的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来说,在真正步入社会之前,对自己做一番总结和再认识,对未来做一番哪怕是不切实际的构想,是一个自我反省和促进自我认知的
4、过程,是一个为自己展望和打气的过程,对新人很有必要。我的一个学生来自浙江,立志于未来企业家,对于职业的理想,他是这么整理思路的::“我想到了用三个设问来理清楚自己的思路,分别是:(1)我是谁?对应的是“我的理想是什么,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2)我在哪?目的是让理想照进现实,找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沟壑;(3)如何远行?对应的是到达理想之彼岸的步骤和路径选择。”单看这个思路就令人耳目一新。我是谁是个哲学命题,是人要探究一辈子的问题。在人生的几个“里程碑”(结束求学、步入社会;新婚;生儿育女;二十)上,我是谁需要被多次提及,有助于整理人的思绪、把握未来。这些里程碑包括:人生的每个十年
5、之始、结束学生时代、新婚、生儿育女等等。而毕业生最需要的就是认识自己。第二,要有一个正确的入职态度。很可惜,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学子们学会了很多技术和技能,而对于社会、对于自己的心智,学校给予的关怀远远不够。高校关心就业率,就业满意度就无人研究(学生已毕业)。十几年寒窗苦读下来,孩子们个顶个优秀,同时,长期呆在象牙塔里,也与社会脱节太多。在社会现实、在人情世故面前,就显得很“书呆子”。因为太优秀,所以习惯性地以为做什么事就如考试般容易,因为对社会和事实了解不深入,所以,观点上容易偏激,还会以为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做点大事。所以,毕业生在入职前,需要树立一些正确的入职态度。比如:要学会
6、谦虚、善于发现和学习平凡人的不平凡之处,明白即使是“小事”办成也殊为不易。要学会瞻前顾后、说话办事多从别人角度考虑,把自己作为团队一份子考虑为人和处事等等。毕业生的一些思维确实源自“不知道”,不知道卖菜的称秤时会先抓少点,再加一些,这样买菜的会认为得了些小实惠;不知道农民工是穷人,需要同情和帮助,但他们干活时也会偷懒和不听指挥;不知道每周读一本书需要多么大的投入和坚持。所以,需要让他们“知道”和理解。在入职前尽量多了解了解社会和所要工作的企业,从“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的角度,多思考一些现象背后的合理之处,等于提前做了预习,让自己在职业生涯的开始就比别人起步早一点。更重要的,是因此
7、而怀揣一个谦虚的态度。要明白自己在学校时很拨尖,在企业里,一开始你什么都不知道,需要领导和同事的帮助和支持,你才能让工作越来越上手,让自己能为企业有所贡献。对企业贡献越大,自己的价值就越大(很多年轻人颠倒了顺序:不是企业能给我什么,所以我才来,而是我能给企业做些什么,所以企业才需要我)。另外,要有“团队合作精神”。有些年轻人把这个作为衡量成熟不成熟的标准。会不会因时因地地说话,会不会办起事来考虑本部门、本公司的利益,考虑领导与同事的感受,的确需要入职后不断磨练。但事先对此心里有所准备并有意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