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968626
大小:18.39 MB
页数:116页
时间:2018-10-21
《坚定文化自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坚定文化自信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2014年3月两会期间参加贵州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014年2月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一、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二、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三、文化自信的现实路径主要内容一、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文化自信是指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能力及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一)文化自信是文化科学性、价
2、值性与普适性的统一所谓文化的科学性,是指文化是否对社会现实作出正确认识和合理解释,能否作为改造世界实践活动的理论先导和科学依据。1.文化自信是对文化科学性的自信农业种植和灌溉技术养蚕和缫丝技术中医药和针灸技术钢铁冶炼技术军事战略和策略艺术“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谓文化的价值性,是指文化是否能够引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2.文化自信是对文化价值性的自信中华文化之所以能生生不息,一个重要原因亦在于其始终能引领中国社会前进,并为中华民族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中
3、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之所以看好中国,原因在于中国有着独特的文化。上世纪后期,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进行改革。但西方一些政要都只看好中国的改革。布热津斯基撒切尔夫人3.文化自信是对文化普适性的自信这里所讲的普适性,不能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意义上来理解,而是指文化是否具有开放包容的品格特质,是否对其他文化具有可供吸收的合理成分和可供借鉴的积极意义。中华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
4、性和最小的排他性“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习近平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华文化具有可供借鉴的积极意义当年,莱布尼茨受《易经》的启发发明二进位制,而二进位制最终演变出当代计算机技术,充分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之间能够摩擦出惊艳的火花。(二)文化自信是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先进文化的统一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
5、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自上古时期中华文化起源以来到鸦片战争爆发期间中华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世界上唯一延续5000年而不衰的文化“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而且我们是没有断流的文化。”●在历史上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西方学者曾指出:“在近代以前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的更发达、更先进。”“我们绝不应该站在欧洲人的立场上,来对这个民族的历史加以评头论足,因为我们还处于野蛮时代时,这个民族就已经具有高度的文明
6、了。”——伏尔泰:《风俗论》●维系了中国自秦以来的统一和发展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上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汤因比:《历史研究》●积淀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精华“天下大同”的人类情怀“和合万邦”的美好理想“修齐治平”的心性修养“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与人为善”的处世之道中华传统美德:忠诚爱国、崇德向善
7、、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2.文化自信是对革命文化的自信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是凝聚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独特思想和精神风貌的文化。为了信仰,红军将士一共爬过18条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而更重要的是,在总里程远远超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始终处在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中,遭遇的战斗在400场以上,平均3天就发生一次激战。红军将士不但要与重兵“围剿”的敌人作战,
8、还需要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长征是一条用烈士身躯铺就的胜利之路。红一方面军1934年10月始发时86000多人,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时仅剩下近8000人。红四方面军1935年4月始发时近10万人,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时只剩下33000多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