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959482
大小:6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5
《遗民世界的黄昏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遗民世界的黄昏 〔摘要〕结合《日知录》中的诗论解读顾炎武的悼友诗是理解顾炎武诗歌的一个途径。悼友诗作为顾炎武的“私人话语”,契合了他的“学术话语”。前期的悼友诗多叙事,有着诗以存史的性质。晚年的悼友诗贵隐括,带着一层衰颓的色彩。他在悼友中也追悼着自己。从他的悼友诗中我们能看到时间解释了遗民的悲剧宿命。 〔关键词〕悼友诗;遗民;衰颓;自悼 Abstract:ItisanapproachtounderstandGuYanourningforfriends.Poetryofmourningforfriendsicdiscourse.Inhis
2、earlyyears,hispoetryofmourningforfriendslargelynarratedsomething,usingpoetrytorecordhistory.Inhislateyears,hispoetryofmourningforfriendsourningforfriends,GuYanournedforhimself.Fromhispoetryofmourningforfriends,ethatcanexplainYiMin’stragicforeordination. Keyourningforfriend
3、s;Yimin;ourningforoneself 顾炎武作为明末清初的重要思想家,学术界对他的研究多集中在他的朴学思想上,尤其是考据学与政治思想。关于遗民心态的研究,赵园先生的《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顾炎武有深刻的解读〔1〕。然而关于顾炎武诗歌的研究一向被学者所冷落,一则顾炎武不以诗歌著名,再则顾炎武多有讥刺文人的言语。然而,早年的顾炎武以诗歌闻名遐迩,成为遗民后,删除了早年的诗作,还留存了400多首诗歌。身处以诗歌表达情感的传统中,顾炎武的诗歌记载了他作为遗民的人生行迹,流露了他内心不为人知的情绪波动。对于他悼
4、友诗的阅读,尤其可以窥见他作为遗民的心态变化,解读到他悼念遗民亡友时的复杂情感,从而了解到一代遗民的悲剧宿命。 一、诗是“余事” 在顾炎武现存的400多首诗中,悼友诗有15题,24首。作于他中年时期的有:《哭杨主事廷枢》〔2〕、《推官二子执后欲为之经营而未得也而二子死矣二首》〔3〕、《哭顾推官》〔4〕、《哭陈太仆》〔5〕,这5首作于顺治四年(1647),是年顾炎武35岁,所哭诸友均因难死于清兵手下。康熙二年(1663)作《汾州祭吴炎、潘柽章二节士》〔6〕,吴炎、潘柽章死于清朝的文字狱。康熙九年(1670)作《挽殷公子岳二首》〔7〕
5、,康熙十二年(1673)作《自章丘回至德州,则程工部逝已三日矣》〔8〕、《哭归高士四首》〔9〕,康熙十三年(1674)作《路光禄书来叙江东同好诸友一时徂谢,感叹成篇》〔10〕,康熙十四年(1675)作《送程工部葬》〔11〕、《孙征君以孟冬葬于夏峰,时侨寓太原,不获执绋,适吴中有传示同社名氏者,感触之意遂见乎辞》〔12〕,康熙十九年(1680)作《哭李侍御灌溪先生模》〔13〕、《华下有怀顾推官》〔14〕、《悼亡五首》〔15〕,另有一首《哭张蒿庵先生》〔16〕据王冀民先生考证作于康熙十七年(1678)。这些悼友诗绝大部份作于50多岁时,其余的均作
6、于60岁以后,作《悼亡五首》时已经68岁,离死亡不到两年的时间。 葛兆光认为清代士人存在着话语分裂现象,文化人使用三种不同的话语,一种是在公众社会中使用的“社会话语”,一种是在学术圈子里使用的“学术话语”,还有一种是在家庭、友人之间使用的“私人话语”,而诗词属于“私人话语”〔17〕。顾炎武有一半时间生活在清朝,他的诗应该算是他的“私人话语”。身体力行的实践是他一生的追求,而写诗只是“余事”。他曾经引用欧阳修的话说:“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18〕并认为:“人各有能有不能,不作诗何害?”〔19〕何况顾炎武认为“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
7、20〕,对文人持鄙薄态度,他的诗便淡化了文人对词藻等形式的追求,而成为他人生理想和实践的行迹载录。王冀民认为:“先生之隐尽之于诗,故手自编录,授之门人,而又借韵目以讳字,此殆生前不敢传而欲传之于身后也。”〔21〕这样看来,顾炎武的诗歌又是他的“学术话语”。与清代士人学术话语与私人话语的相分裂不同,他的学术话语和他的私人话语往往是相吻合的。 作诗虽为“余事”,诗却流露了他个人的内心情感。 二、悼友:“蒿里魂归白日寒” 顾炎武引用薛冈的话说:“近日之弊,无人不诗,无诗不律,无律不七言。”〔22〕他自己也认为:“七言律,法度贵严,对偶
8、贵整,音节贵响,不易作也。今初学后生无不为七言律,似仅以此为入门之路,其终身不得窥此道藩篱无怪也。”〔23〕在他悼念的友人中,殷岳也是写诗的能手,同样不喜律诗,认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