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937581
大小:14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5
《代王街道办说明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西安市临潼区代王街办代王村建设规划(2006-2015)说明书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安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二○○七年一月目录前言1第一章规划背景1一、规划背景1二、规划目的和意义1第二章村庄规划要求1一、规划依据1二、规划年限1三、规划范围1四、规划原则1五、规划目标2第三章村庄规划内容2一、村庄现状2二、村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治对策3三、整治重点和整治思路3四、村庄规划方案及主要技术指标3现状用地汇总表5规划用地平衡表5现状建筑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5规划建筑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6规划建设工程量投资估算表6五、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6第
2、四章规划实施步骤6一、村庄整治实施项目6二、规划实施时序7三、给水工程规划7用水量估算表7四、排水工程规划7五、电力工程规划8用电负荷估算表8六、电信工程规划8前言2006年7月初,西安市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承担了陕西省临潼区代王街办代王村村庄建设规划工作。通过实地踏勘、入户调研、发放调研表等形式收集了丰富详实的现状资料,并召开现场座谈会的方式与村民进行沟通,听取了临潼区领导、村委会领导及村民等的情况介绍和对村庄建设的思路。2006年7月中旬,项目组数次赴现场补充调研、收集资料,经多方案比较,形成了初步方案。在本次规划过程中,得到了西安市
3、规划局、代王村村委会等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在此深表感谢!2006年8月10日第一章规划背景一、规划背景开展临潼区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是落实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西安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引导村庄建设有序进行、节约土地资源、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村庄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规划将推动西安市规划局“千村规划、百村创优、十村示范”活动的实施,并指导村庄建设合理、科学、健康、有序的开展。为进一步加快西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西安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承担了陕西省临潼区代王街办代王村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4、。二、规划目的和意义村庄建设规划的目的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村庄建设规划,意义重大。1、开展这项工作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目前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滞后问题仍较突出。村庄建设规划着眼于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状况,有效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2、开展这项工作是顺应农民愿望,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人们对生活质量、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民希望过上像城市居民一样的文明生活,
5、目前村民已迫切需要村庄进行集中清理整治。村庄建设规划通过改水、改路、改房、改厕、改厨,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进而全面促进农民思想观念转变,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下基础。第二章村庄规划要求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4、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规划部分)5、《陕西省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条例》6、《陕西省村庄规划建设技术要点》7、《陕西省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8、其它有关技术规范和调研资料二、规划
6、年限本次规划期限为10年,即2006-2015年三、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代王村住宅用地范围及周边发展区域,总共占地约76.9公顷。四、规划原则(一)统筹规划,区域协调。坚持统一规划的原则,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二)集约整合,合理布局。严格控制用地规模,合理确定村庄的功能布局;(三)改善环境,设施配套。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村庄整体生产、生活环境;(四)因地制宜,贯彻“四节”。合理保护和利用当地资源。尊重当地文化和传统,充分体现“节地、节水、节能、节材”;(五)循序渐进,有机更新。规划建设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逐步开展和深化;
7、(六)体制创新,政策保障。注重体制建设和创新,政策制定切合实际,为规划落实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五、规划目标1、发展农业农业是农村的首要产业,千百年来,它一直延续着传统的生活模式和传统的农业类型,它在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当人民群众开始向生活要质量的时候,传统的农业逐步衍生出了一大批新的农业产业,如观光农业、果林业、规模养殖业、都市农业等,而这些新的农业产业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社会的发展。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并逐步建立起适合当地的新型农业是首要任务之一。2、培育新农民目
8、前,我国大多数农民因受制于教育程度不高而难以掌握一些新技术,导致一些对农技要求相对较高的农业类型普及率偏低,而转移的富余劳动力也大多数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导致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缓慢,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