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920496
大小:158.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10-25
《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实效性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实效性的“导学”策略行动研究》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现行思想品德学科教与学方面的有关情况,以便掌握有关信息,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2011年3月,我们随着常规教研活动的开展以及学校教师达标复核工作的实施,对市直初中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情况进行调查,发放思想品德学科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问卷140份,(回收136份,有效率为97%。)、并辅以课堂观察,访谈的方式,对思品课堂教学现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思考。现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思想品德课程理念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为实现这一目标
2、,必须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因此,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关系课程改革成败的主要标志。那么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习状况如何?表一、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课的认识程度单选很有必要有必要没必要无所谓百分比53%37%2.9%5%类别能学到真正的东西和本领中考的需要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其他百分比58%31%4%6%通过表一可以看出,50%以上的学生能认识到开设思品课很有必要,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本领,31%的学生学习源于
3、思想品德课关系中考。这些说明学生对学好思品课有一定的期望值。表二、学生学习思品课的方式、方法类别预习、上课、课后复习上课、课后复习 上课预习、上课 百分比26%32%35%6.6%类别有,且行之有效有,但说不出具体方法有,有时用得不当没有什么学习方法可言 百分比32%34%16%18%类别每节课都使用经常使用偶尔使用几乎不用百分比22%23%26%29%通过表二可以看出,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方法意识,但上课听讲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说明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更多地依附教师的教。在问到是否用到教师准备的学案或课件、资料,29%的学生答几乎不用,26%的学生答偶
4、尔使用,23%的学生答经常使用,22%的学生说每节课都使用。分析这一选项,结合我们的实际观察,我们看到了新课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的变化,但同时我们了解到各校教师水平、教学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一是部分学校的常态课教学有了自己的特色,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如市二中的集体备课、导学案、市七中的学案教学,已见雏形。答经常使用、每节课都用的学生多数是市二中的学生,因二中的每个教室都有白板,先进的教学手段,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便利。二是各校按时、按量安排了七至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师配备齐全。特别是九年级思品德课安排的大都是有着多年教学经验,教学功底扎实的教师,教师的教
5、学方法意识强,带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也再现了各学校还是非常重视初中思想品德的升学考试,。表三、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方式上思想品德课类型讲授启发式教学问题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其他百分比11%23%19%41%6%通过调查发现,有41%的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法,而目前多数教师所采用主要是教师课堂讲授,这种方式本身没有错但给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访谈了解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目前对教师进行评价的标准是学生的升学考试成绩,课时紧张,教师条件不足。部分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如,市第十七中学,6位政治教师,5
6、0岁以上的教师有5个,部分学校七、八年级思品课还安排了非专业教师担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方式的改变。所以,从本质上看,课改后的学生并没有由原先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化为主动学习方式,课程改革在实施,但是学生们的学习方式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此外,通过开放性试题及访谈,我们了解到学生对自己的思品课教师有一定的要求,有52%的学生不希望给予纸制的作业,57%的学生要求教师给予一定的学习方法指导,35%以上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究其缘由,我们访谈、观察了解到:使用的思想品德课教材,许多教师非常不适应,用起来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尽管理念上认识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7、,方式方法有了一些改变,但操作起来难以放手,旧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仍占指导,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建构方面,面对素质参差不齐的众多学生,大多教师做得不够。特别是对现代学习方式中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教师没有指导学生如何在实际中进行应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一种习惯,对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方式了解不够深入,且教师教学方法上还存在着以下的误区:(1)解读式的教学 即抓住课题、标题,由教师进行分析、讲解,学生一味的去听,如有回答也就是应付教师的问,所回答“是”与“不是”、“对”与“不对“,没有高质量的思考、思维发展空间,时间长了教师疲惫,学生也懒于参与。(2
8、)漫谈式的教学即教师抓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