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孝亲敬老思想漫谈

传统文化中孝亲敬老思想漫谈

ID:21918193

大小:91.6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5

传统文化中孝亲敬老思想漫谈_第1页
传统文化中孝亲敬老思想漫谈_第2页
传统文化中孝亲敬老思想漫谈_第3页
传统文化中孝亲敬老思想漫谈_第4页
传统文化中孝亲敬老思想漫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中孝亲敬老思想漫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传統丈化中的孝桌敦老思想漫夜天水市二中裴杰生[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同: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闳,是谓大同。——题记何为孝道?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老,考也,七十日老……言须发变白也,凡老之属皆从老。"又“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2、”。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一、孝的起源及其内涵关于孝起源于何时,可以说众说纷纭。学者康学伟在其《先秦孝道研宄》一书中认为.•孝观念是父系氏族公社时代的产物。孝观念之所以形成于该时期,在于其产生应该具备的两个条件在父系氏族公社时代己经異备,即一是基于血缘关系而产生的亲亲之情,二是个体婚制的建立。《论语•学而》孔子日:“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一一‘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3、。"表明孝道产生于血缘家长制之中,并扩展到宗族以外的地缘性农村公社中去,形成家国同构,国之木在家至观念。经过众多学者考证研究,至少在商代,孝亲敬祖观念己经产生了。《尚书》记载两则事例:殷王小乙死了,他儿子武丁曾为他守丧三年,没有理喻国事。另一件事是,武丁的儿子孝己,他对他父母很孝顺。只因母亲早死,他父亲误听他后母的话,把他放逐死了,后来许多人都非常哀悼他。卜辞中有兄己,据王国维的研允,就是孝己。只是因为孝己不曾继承王位,所以《世本》和《史记》两书都不曾提到他的名字。这样说来,孝己是确有其人了。至于他为什么称作孝己,想来这应该是由于他对父母孝顺而得名吧。在甲骨卜辞中,“孝"字还被用作地名,如“

4、孝鄙”。商代金文中也发现有“孝"字,是作器的人名,身份是贵族。可见,商代统治者已经有了孝的思想,这是没有疑问的。在西周王朝,统治者主张敬天、孝祖、敬德、保民,重视尊老敬贤的教化。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恪守君臣、父子、长幼之道:在家孝顺父母,至亲至爱;在社会上尊老敬老,选贤举能;在国家则忠于君王,报效朝廷。周代规定,“大夫七十而致仕”,大夫一级的封建贵族官员,七十岁就耍把执掌的政事交还国君而告老还乡。贵族官员致仕后,朝廷把他们奉养于各级官学。周代的学校就是官学,把“国老”、“庶老”们安排在官学养老,让他们兼任学校的老师,传播知识,推广教化,可见当时不但注意到了养老,而且已注意到了发挥老年人的智力

5、资源。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为。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在尊老敬老方面,己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伦理道德观念和基本的规范。《论语》、《孝经》等书记载了孔子在这方面的大量言论。以致中国人之重孝道,几乎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大特点。孝作为华夏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经孔孟儒学的发挥,以及历代帝王的提倡,确实是深入民心,难以动摇。佛教传入中国,最后也不得不把“无夫无君”的教义改变为“忠孝”的说教;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初,也不得不改变“不能崇拜偶像”的诫条,允许信徒“祭祖”……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

6、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可见孔子对孝道的看重与推崇。记载他仅有数千言的《孝经》,以孝为纲,历陈“五等之孝”,提出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各个等级所应遵守的基木规范,成为两千多年来的文化经典之一。《论语•为政》里也记载了孔子的许多弟子向他问孝的事情。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子游的发问,孔子说得极有道理。关于如何具体行孝,孔子在这里突出了一个“敬”字,很是精僻到位!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明确地提出在伺俸父母时,还要做得和颜悦色。他特别

7、强调这个态度问题,主要是在于为人子女者的孝心是否根于诚笃,耍求子女耍确实出于敬爱之心,真心实意。关于孝孔子还有一句名言:“父母唯其之忧。”这句话的意思是,为子女者要想想自己生病吋,父母那种忧愁、担心的心情。言外之意,不言自明。这句话的深意还在于:为人子女者除了因病使父母担忧外,其他的一切都不要让父母操心,如安全、守法等,作到了这些也是孝。孔子的弟子曽子受孔子孝道思想的启示,由事亲之孝,扩展为五伦之孝,认为做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