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理论的城镇生态建设探讨

基于低碳理论的城镇生态建设探讨

ID:21906580

大小:5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5

基于低碳理论的城镇生态建设探讨_第1页
基于低碳理论的城镇生态建设探讨_第2页
基于低碳理论的城镇生态建设探讨_第3页
基于低碳理论的城镇生态建设探讨_第4页
基于低碳理论的城镇生态建设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低碳理论的城镇生态建设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低碳理论的城镇生态建设探讨1低碳城镇研究背景与自然和谐共进是人类社会发展重要的保障条件,亦是人类文明能够长远流传的依托。但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超负荷的现象也同样开始严重。尤其在近些年.干旱.台风、洪涝.严重雾靈等极端天气事件更加凸显,这些环境的突变都指向人居环境亟待改善,以及生态需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蕾切尔?卡逊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生态环境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低碳作为生态研究方面的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几年由干碳排放量的增髙,温室效应所带来的极端环境危害对干人类而言已经无法忽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城镇工业化的发

2、展进程在不断加快,能源大量消耗所造成的短缺现象,也成为社会发展进程的阻力。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干城镇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低碳经济概念的发展,低碳理念渐渐渗透到生态建设之中,例如:低碳建筑、低碳社区的建设、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探讨、低碳植物景观的营造等,都对生态环境的建设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方向。在经济发展以及人口压力的大背景下,城镇的发展得到极大提髙与重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保护的挑战,生态城镇建设的提倡成为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措施。近年来,许多学者针对城镇生态建设做出相应的研究,詹文从域E的功能结构方面对株洲市河西新城进行绿地系统研究;过萍艳

3、、吕渊等分别针对慈溪市宗汉街道和慈溪市附海镇从生态廊道、敏感性等方面对中尺度人居环境进行生态空间格局分析。研究基干低碳理念的运用,拟对城镇的生态系统建设进行深人探讨。2低碳城镇的定位与功能特点相关学者对低碳城市做了很多研究,低碳城市是基于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革新低碳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形成结构优化、节能髙效、循环利闬的经济体系,实现城市健康发展的模式城镇人口和规模都较小,建成区绿地空间有限,人均绿地面积小,但镇域范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致使目前国内大多数城镇整体的生态格局并不平衡m。低碳概念的引入会促进城镇可持续以及髙效发展。相较干传统城镇发展而言,低碳城

4、镇应当具有更重要的功能特点。(1)在城镇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城镇内部的物质循坏、能量循环,减少在城镇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能源污染以及物质能源浪费。⑵在城镇人居环境不断进行信息传递的同时,能够加强生态的连接度,加速信息的快速传递。⑶城镇低碳的发展能够促使居民以低碳方式出行,改善城镇生态环境,使城镇居民拥有更健康的人居环境。3国外低碳人居环境建设探讨低碳人居环境在国外有很大的发展,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英国是低碳建设的先行者,位干伦敦的贝丁顿社区于2002年建成,被公认为世界上第1个零碳排放的社区贝丁顿社区通过减少资源需求以及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进行其低碳化的实现。其建设之初选用大量的

5、回收材料,社区内部的建筑形式采用联排的形式,布置紧凑并配以隔热材料的使用减少建筑内部的热量损耗,且建筑充分利用太阳能,通过退台的布置形式为社区住户提供空中花园,对社区的生态绿化有着积极建设作用。(2)对社区内产生的生活废水可以独立进行净化系统和并与收集的雨水一同睹存用干冲洗马桶。针对社区居民的生活交通,社区也做出充分的考虑,社区选址靠近地铁,同时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汽车出行带来的碳排放量增加。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东部的哈马碧湖区以生态循环的模式进行规划从固体废弃物分类管理再利用、雨水收集、污水管理和能源循环等方面实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性使用,并且尽量减小能源损耗以及

6、废弃物的产生。贝丁顿社区的建立对低碳城市的建设跨出有力的一步,但并不代表贝丁顿社区的建设便是完美无缺。经过研究人员对贝丁顿社区的造访,同样也发现贝丁顿社区所出现的问题,循环系统所需要的运行以及维护费用很髙,到后来也需要国家对其进行供电供水。但是,贝丁顿社区已经能为我们在低碳建设方面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帮助,资源的节约以及生态能源的开发都是极富低碳理念的建设方式,哈马碧湖区的规划同样基干这些低碳理念。低碳城市的建设是全球发展的一个热点话题,曼彻斯特、纽约、温哥华以及哥本哈根等都提出了低碳城市建设的方案。4低碳城镇的生态建设途径4.1优化城镇绿地结构现如今,国内城镇生态建设仍处于被动

7、阶段,在绿地系统规划层面多处于对建成区现有绿地进行规划改造,但城镇总体绿地分布零星,并不成系统,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很难有重大突破。且经济发展以及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髙所带来的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量的增加,对气候产生恶性影响。植被覆盖率的增加,能够使气候得到有效的改善_,增加绿地覆盖率是改善人居环境重要的措施。但是由于城镇规划扩展的限制,无限制的增加绿地面积并不现实,含理布局城镇绿地空间结构,使其具有自然生态意义是对环境进行修复做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绿地布局中,需要充分考虑将城镇建成区零散的绿地斑块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