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91788
大小:20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5
《质量意识培训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们整天与品质打交道,但谈到什么是品质这个看似简单而又非常难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大概没有几个人能非常准确的说清楚。 先请大家回答几个问题: 1.我们进行消费(购物,医疗,旅游,教育等)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什么? 品质、成本、交期、服务、安全 2.谈谈选择品质的服务和标准有哪些,即产品好坏的标准? 性能优越,美观,操作方便,服务周到,售后服务好,用起来放心。当一位消费者在买一件产品的时候,他要对各方面权衡(货比三家):1.产品的质量怎么样?2.它的价格是否公平?3.供货商的服务是否优良?4.这个产品使用起
2、来是否安全?5.交期?看看哪些厂家的产品更能满足自已的需求。因此我们说每个顾客购买产品都是由一定的期望(要求,需求)所决定的:或是产品的功能,性能,或是产品的外观,或是公司的信誉,或是商品的价格,或是他的品牌,或是他的服务。如果商品在使用中达到了人们的这种期望,顾客就感到满意并认为这种商品的质量好(至少是可以接受的),反之,如果商品在使用中没有达到这些期望,人们就会作出产品质量不好的判断。因此,从消费者角度来考虑,我们可以将质量简单的定义为产品(服务)能够满足顾客期望的能力。所以那些真正符合消费者要求的产品,我
3、们认为就是好的产品,好的质量!质量专家的品质定义专家从不同角度给质量下了定义:1.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好、优秀、独特”等述语都是主观的和含糊的。--克劳士比(符合性)2.质量是一种以最经济的手段,制造出市场上最有用的产品,品质无须惊人之举。--戴明(适用性)3.产品在使用时能够成功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朱兰(适用性)4.质量管理就是要最经济、最有效地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用户最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石川教授(适用性,满意性)品质的重要性哈尔滨市知名企业“香香鸟食品有限公司”的一个加工厂因生产劣质
4、汤圆——把过期的月饼碾碎后做成汤圆馅。经媒体暴光后。在一夜之间便停产倒闭。一个让众多消费者深信不疑的企业就这样迅速倒下了。(2002年1月焦点访谈)该案例说明了什么?质量——企业生存、价值、品牌的起点品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日本产品在40年代时质量低劣,但50年代后,日本确立了质量兴国和教育立国的战略方针。先是从美国请来戴明博士等质量管理专家讲学,向美国虚心学习统计质量控制理论和技术,并造就了石川馨等一批优秀的质量人才,又把质量培训与教育贯穿于质量管理中。到60年代,日本创造性地发展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
5、,先后提出了“质量圈QCC”、“TQM”等新理论和新方法,还培养了一大批各种层次的质量人才。人的质量决定了产品质量也决定了国家的经济。不到半个世纪,日本的汽车、钢铁、电子、家电、照相机等一大批产品质量超过美欧国家,位居世界前列,“日本制造”已成为优质产品的代名词,日本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战败后的日本,经济一片狼籍。弹丸小国,面积比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还小,但是人口却有美国的一半,并且几乎没有自然资源,日本人面临着生存挑战。当然,他们的企业家也在试图做艰辛的尝试,把产品输入海外市场,但产品上的“M
6、adeinJapan(日本制造)”标记成了国际上的大笑话,因为它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甚至有些日本公司想方设法都要在一个名为“Usa”的日本小村庄开厂,因为这样他们的产品就可以打上“MideinUSA(美国制造)”标记。在此之前,美国政府为表示支持日本战后重建,曾派遣包括戴明在内的大批专家,到日本做过一般性访问。但就是在这些偶然接触中,日本科工协会长盯上了戴明。1950年6月,戴明到达东京。7月13日晚,科工协会长设宴欢迎戴明。日本最有实力的21位企业家全部到场,无一缺席。房间里人数不多,却控制着日本当时80%的
7、资本。所以,当他回答“日本企业应该如何向美国企业学习管理”时,便直言相告:“不要复制美国模式。你们只要运用统计分析,建立质量管理机制,5年之后,你们产品的质量将超过美国。”当时无一人相信这一断言,他们最大的梦想不过只是想恢复战前的生产水平。但8月初戴明应邀举办为期8天的第一次培训课,日本的工程师和高级管理人员来了230多人听讲。戴明接着告诉他们:“体制和质量都需要不断改进,提高是无止境的,如果能争取一次把事情做好,不造成浪费,就可降低成本,而勿需加大投入。”1951年,日本科工协会设立日本全面质量管理最高奖“戴
8、明奖”,以奖励质量管理方面的杰出企业及个人。1960年,日本天皇裕仁颁了戴明二等瑞宝奖。此后30年,戴明在日本举办全面质量管理培训及咨询,日本各地自发组织“戴明研究学习会”,戴明成功地影响了日本战后新起的一代青年商业领袖。但是在一个问题上,日本人证明戴明错了:他们的产品质量不是在5年后超过美国,而是在4年后。到了70-80年代,不只是产品质量,而是整个日本工业打得美国公司在地上翻滚挣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