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86206
大小:119.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10-25
《《淮海战役研究1~5》(未完成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淮海战役研究㈠国民党的命名比共产党的命名更准确作者:双石淮海战役,是上个世纪40年代末的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也就是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联合实施的一次战略大决战。这场战役,以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歼灭了国民党军徐州刘峙集团主力而告结束,因而对全国战局产生了至关重要的重大积极影响。与其他两场决战相比,淮海战役具有以下特点:㈠这是唯一一个在兵力、火器对比上不占优势的态势下发起的决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都是我方在兵力、火器和态势上占有优势情况下发起的,而淮海战役发起时,敌我力量对比共方仍处劣势——正如毛泽东所言,是一锅夹生饭。㈡这是唯一一个
2、打起来以后才明确“决战”性质的战役:辽沈战役发起前大半年多的1948年2月7日,毛泽东就提出了“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决战设想,作战方针的确立也是在战役正式发起前的9月7日(以东野主力南下北宁线的9月12日为战役正式发起始点);平津战役发起前20天的11月9日,毛泽东就提出了“抑留蒋傅集团在华北就地歼灭”的决战设想,作战方针也于战前一周左右的11月18日最后确定(以东野主力南下入关的11月23日作为战役发起始点)。而淮海战役呢?一直到华野主力南下陇海路开始捕击黄百韬兵团的11月5日(也就是淮海战役正式开始的始点),统帅部也好,中野、华野首长也好,都
3、还没能确定与徐州刘峙集团“决战”的决心——战役的设想也仅仅是歼刘峙集团三分之一左右。直到华野主力即将完成对黄百韬兵团的包围的11月9日,在充分征求并取得共识的各方意见后,统帅部“就地全歼刘峙集团”决心才得以确定。㈢淮海战役基本上是通过战斗解决问题。辽沈战役中,东北蒋军锦州、沈阳、长春的三大重兵集团中,锦州、辽西之敌(实际上就是沈阳之敌)是以战斗解决问题,而长春之敌起义的起义,投降的投降,是以和平方式解决的;平津战役中,北平之敌(即傅作义集团主力)是以和平方式解决的。而淮海战役中,除战役开始之时,冯治安部三个半师在贾汪起义外,其余的黄百韬集团、黄维集团、邱(
4、清泉)李(弥)孙(元良)集团,均为战斗解决,中野、华野也为此付出很大代价。淮海战役,是共产党方面的命名,在国民党方面,这场战事称之为“徐蚌会战”。应该说,国民党方面的称谓,比共产党方面更为准确。淮海战役最先提案者,是时任华野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粟裕将军,他在济南战役尚未完全结束时的1948年9月24日,就致电中央军委、华东局和中原局,提出了济南战役结束后华野主力作战建议,建议中提出了三个方案,其中的首案即为“淮海战役”,其要点为:⒈乘两淮敌军空虚,由华野苏北兵团攻占淮安、淮阴、高邮、宝兴,华野主力位于宿迁至运河车站线,准备打击出徐州出援之敌;⒉尔后,以3个
5、纵队占领海州、连云港,华野全军转入休整。在粟裕提出的“首案”中,淮海,当然指的是预设的战场范围,即两淮(淮安、淮阴)和海州地区(广义的理解,是指海州、连云港地区)。战役的目的显而易见:首先取两淮和海、连,歼灭国民党军在该地区的那两个整编师(军),同时准备打击由徐州来援之战,迫敌主力退守津浦沿线,减少刘峙集团机动作战兵力,将山东、苏北解放区连成一片,改善华东、中原我军态势,为渡江南进创造条件。所以,粟裕将军的这个“淮海战役”,是名符其实的“淮海战役”。但是,后来那个“为以徐州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至豫皖苏边,北自陇海铁路两侧,南达淮河的广阔战场上,与国民党
6、军徐州刘峙集团的大决战”,与粟裕的这个“最初建议”相比,已经面目全非,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后来那个“大决战”,使位于津浦、陇海两大铁路干线枢纽上的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变成了一个燃烧的“十字架”,而粟裕原建议中的“淮海战场”,却反而被予以边缘化,基本上就没有发生过什么值得一提的战事。此“淮海”,已非彼“淮海”,共方后来的这个“淮海战役”,实际上已经名不符实。倒是国民党军方面对这场决战的称谓更为准确:徐蚌会战。粟裕最初提出的“淮海战役”,还是基于华野作战范围的视野,无论是作战规模还是范围都很小,战役目标也很十分谨慎与节制,胃口张得也并不大。而且,这个建议如果不经
7、修正,实际上也是无法付诸实施的:粟提出建议的敌情判断基础,是徐州之敌主力邱清泉、李弥、黄百韬三个兵团尚在集结于徐州准备北上援济,黄百韬兵团尚在津浦路上丰县-徐州一线,陇海路徐(州)连(云港)线上的新安(黄百韬兵团的原集结地)、宿迁、运河车站一段,尚处于空白状。如果这个态势没有变化,那么粟案中的苏北兵团出两淮,华野主力置于宿迁、运河车站一线,准备打击徐州援敌的设想,是有理由,也是有依据的。但是战争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就在粟裕提出建议的同时,徐州之敌因畏惮于华野为攻占济南所配置的强大打援集团,不敢卯然北进。而济南刚被攻克之后,黄百韬兵团即刻恢复了战前的原态势,
8、回据了新安一带。于是,粟原来设计的“淮海战役”,实际上已无法付诸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