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69367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5
《回眸来时乡村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回眸来时乡村路:王安忆的小说一直徘徊在城市和乡村两个世界,针对个人身份归属及城乡变革问题,在90年代回眸来时乡村路时,挖掘出城市移民文化庞杂的构成因子,以及由各种文化要素碰撞交融之后形成的柔和宽容之美。以《富萍》为代表的这部城市里的乡村记忆,向我们讲述了一种领先潮流步伐的独特叙事内蕴。 关键词:王安忆;90年代小说;身份归属;叙事内蕴;城乡统一观 在王安忆文学创作的漫漫长路中,她的作品:论涉猎题材,从农村到城市再到城乡统一观念;论叙述方式,从关心自身命运到冷眼旁观外物再到追求全知叙述;论写作风格,从重抒情伦理到重世故心理再到重智慧型书写。
2、总之,其涉猎题材多方位,叙述方式多角度,创作风格多变化,批评家很难对她的作品进行系统的归纳和研讨。仔细挖掘,笔者不难发现王安忆的创作正如一个自由钟摆——不但经常变化,而且频繁地摇晃于钟摆两端,极力克服人性在“灰色地带”中长久徘徊。这点在她的城市与乡村小说题材上体现突出,王安忆在90年代的名篇《富萍》,明显与80年代“思潮化”创作大有不同,但却与此后的《上种红菱下种藕》、《姊妹们》等作品有着似乎一脉相承的潜隐关系,那么它是否可称为王安忆转型的标志性作品呢?这看似潮流之内的作品究竟又是如何超越于潮流主题呢?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刻认识,也许会对王安忆的城乡
3、小说创作获得新的认知。 一、身份归属与城市变革 在当代作家创作群中,王安忆的身份特征一直较为特殊:既有下乡知青的经历,后又移居上海而成为上海市民,除此她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具有多重身份特征。在王安忆的文学世界一直有个她熟知的精神向度——明晰的成长叙事:抛洒过泪滴汗水与迫切巴望离开的插队乡村,镌刻上生活烙印与引领时尚潮流的都市上海,观念世界毫不犹疑的呈现在其文本创作中。或许是青年时代三年的插队落户记忆实在是太深刻了,在二十年来的创作中,她还是不断往小说中灌入淮北农民或类似这些农民的底层平民的血液,加之上海西区弄堂潜移默化的影响,她对弄堂里
4、细碎的生活总是有几分腻歪劲的。 批评界更多的把王安忆归结为“思潮型”作家,但在80年代纷繁复杂的文学思潮中她创作资源的立足点仅是自身的成长史及文工团的生活经历;其实这多重身份与归属问题间接造成了她创作的游移不定,但在体察本土文化时,她加入了一股切肤的敏感与细致,巧夺天工的造就了她独特的书写态度:总是怀着善意赞许之情去描绘人物,但又不断在这里或是那里挑出一些瑕疵;即便是动情咏叹城乡统一的惬意与静谧,也要捎带一笔,直指隐藏在表象背后的矛盾与不安,混搭着欣赏与挑剔的跳跃笔墨。因此,王安忆极力突显历史本体对人的精神个性的塑造,将审美意图明确的指向历史。
5、 早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取代乡村成为中国社会的中心舞台。相应地,都市文学也逐渐成为中国当代作家的创作主流,受到当代文学评论家和学者的格外青睐。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大批研究都市文学的作家作品,作家们通常采用城乡交融的审美视角去表现乡土沦落以彰显城乡对峙的全景——乡村家园在城市挤压下的艰难现实、城乡交融的尖锐矛盾与冲突、精神家园失落的悼念追寻,揭示出农民在时代变革中的疲惫不堪与精神苦闷。以贾平凹为代表的作家们坚持城乡二元对立冲突模式,而王安忆则把人物、命运通通置身于改革实践的图景中,将笔下人物的精神世界重新
6、激活,宣告农村新移民不但改变了城市人口比例,也对城市文化结构进行调整。这样无论是书写历史还是表达现实,都将普通日常生活上升到诗性的观照视角,从而为王安忆城乡小说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思想向度。 检索王安忆的小说创作,有轮廓分明、界线清晰的两个区域:一个是以上海为代表的城市,另一个是以“大刘庄”、“小鲍庄”命名的乡村。新时期文学从发展到现在,有伤痕、改革、反思、寻根、先锋、新写实、新生代、后现代、新历史、现实主义冲击波等等,门类繁多却没有哪一种文学思潮能够完全解释王安忆的。她对多种身份特征的重新认识,对城乡改革命运的重新探索,对内在经验世界的重新书写
7、等等,时刻透露出努力的创作探索,呈现出鲜明的生命真实感和独特的审美向度。 二、城乡文化的迎纳与融会 继《长恨歌》之后,她的创作明显温和了许多,长期困扰作家精神世界的形而上学问题也暂时被搁置了,一份从俗淡然的平常心、一份拥抱生活的世俗心悄悄弥漫于创作中。如《妹头》、《富萍》、《上种红菱下种藕》等,几乎找不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坏人,她以慈悲的明眸、怜悯的态度,肯定每一个生命存在的价值,维护每一个生命独立的尊严,惋惜每一个生命迷茫的悟性。王安忆的文学创作总能让人耳目一新,在大部分作家进行热火朝天的都市文学创作时,她悄悄的潜入乡村叙事;在城乡冲突写作刚
8、有苗头之时,她却早已汇入城乡融合统一的构思之中了。 早时期,王安忆刻画了《小鲍庄》、《大刘庄》等一系列有关淮北农村生活的小说,在90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