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66765
大小:93.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10-25
《公文知识培训讲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公文知识培训一、公文写作常见问题及常见错误例析二、写作规范三、草拟公文要求四、请示、报告及其区别五、会议纪要的写法六、怎样写工作总结29一、公文写作常见问题及常见错误例析(一)公司公文处理常见问题有哪些? 1.混用文种常见的是把相近的“请示”和“报告”两种文种张冠李戴。例如:《关于批准成立×××的报告》,《关于××所需经费的报告》。两个标题内容十分明确,就是要求上级解决问题,应该用“请示”而不是“报告”。2.规矩格式乱公文的格式、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在具体行文中常见错误有:(1)排版规格不当。公文
2、标题应在红色反线下空2行,用2号小标宋体字,正文用3号仿宋体字,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上各行其是,严重影响了公文的严肃性。(2)发文号标注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错用括号。如,××发(2006)240号;二是用虚数。如××发〔2006〕005号;三是字体字号不标准。《格式》规定:发文字号,用3号仿宋体字,居中排布;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29字。特别对于字号和字体,有的小于3号;有的用
3、小标宋体字,有的用楷体,也有的用黑体,五花八门。(3)标题滥用符号。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4)结构层次序数使用不规则。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但是目前有些单位一些公文序数数词仍然存在使用不规则的情况,要注意:其中“一、”下面是顿号,“1.”下面是圆号,而“(一)”和“(1)”括号外面是不带顿和点号。(5)引用文号格式不对。《办法》规定:“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目前,有些单位对这一规定
4、没有掌握好。如,“据××办〔2009〕12号文《关于××××××的通知》”,其引用文号的方法就是不符合规定的,正确的引用方式应为据《关于××××××通知》(××办〔2006〕12号)。(6)成文时间标志不清。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制发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时间,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0”,并且右空4字,但在实际写作中样式更是花样百出,有的成文日期甚至早于签发日期。3.标题不规范标题太大;标题词不达意,冗长、混乱、残缺不全;标题结构层次序数混乱。294.时间表述含糊(1)用时间代名
5、词而不用具体日期。(2)年份随意省略。(3)年份不使用公元纪年。5.数字使用不统一公文使用数字概念模糊,书写形式杂乱和不准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数字概念不清楚。(2)数字概念不准确。(3.)数字书写形式不统一。6.空头标题《通知》、《报告》、《请示》等等。公文的主要问题:主题是否明确,主题论述是否集中。观点是否正确,表达有无问题。材料是否有说服力,材料是文件的基础,有了正确的观点,还要通过适当的材料表现出来。结构是否严谨,包括文件总体结构的修正,使全文更加严谨。语言是否精炼,主要是修改不通顺
6、的语句,不规范的字及标点符号。29 (二)容易用错写错的字词如何区辨? 1.“二”与“两”的区别 使用“二”的地方:①自然数。②序数、小数、分数。 使用“两”的地方:①一位数的基数。如“两台机器”。②概数。如“三两天”。 2.“倍”的运用 “倍”虽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词,但在公文写作中误用的情况却是多见的。一是与“增加了”合用时的误用。“增加了”是在原数基础上,向上增加若干个原数。二是与“增加到”合用时的误用。“增加到”是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三是把“倍”用在降低、减少上。如有的公文中出
7、现“降低×倍”或“减少×倍”的提法,这是不妥的。因为“倍”只能用于增加,不能用于降低或减少。如果说用于减少,就应该加“负”字。 3.“以上”与“以下”的运用 “以上”、“以下”等词与前面的数字连用,这种表达方法的数目概念,习惯上应包括前面的本数在内,百人以上即含百人、千人以下即含千人,不应把本数排除在外。但是,为了使界限的划分清晰准确,应注明本数是否包含在内。如:“十四岁、十四岁以上儿童不得入内。”或“十四岁以下(包括十四岁在内)儿童不得入内。” 4.“制定”与“制订”的运用29 “制定”即
8、制作、定出。公文中习惯用在较大场合,以制定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和法令等,如:“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为我们制定了……的总任务和政治路线。” “制订”即制作、订立。公文中习惯用于具体规章制度的订立。如:“我们单位相继制订了防火、门卫等安全管理制度。” 5.“物质”与“物资”的运用 “物质”即能触及、能见到的客观存在的东西。该词多用于哲学和物理学上的抽象概念。 “物资”即指具体的财物资源。 6.“需要”与“须要”的运用 “需要”即对“缺乏”而言,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