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ID:21860195

大小:48.5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5

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测试题_第1页
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测试题_第2页
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测试题_第3页
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测试题_第4页
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测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测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政治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1.我们所讲的“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自然科学 ③技术 ④语言、文字   ⑤选举人大代表 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2.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举办了十多场专项展览,如数字广播电视产业、国际动漫画及卡通游戏发展、中外文化精品展、中国国粹暨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国际印刷精品暨技术设备器材展等。“文博会”引来全国70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

2、资380多亿元,其中超亿元的项目80个,500万元至1亿元的项目54个。上述材料说明了(  )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B.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C.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化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D.培养各种高素质的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3.在异国他乡,一声平常的问候,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一幅耳熟能详的对联,都是一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佳酿,令人心醉。这主要体现了(  )A.文化能够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C.文化对

3、人的影响具有强制性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4.全国20个红色旅游景区旅游总收入每年都达到200亿元以上,而且年增长达30%左右。这说明(  ) A.经济优势可以转化为资源优势      B.精神财富可以转化为经济财富C.社会效益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      D.文化力量能够在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5.在宁夏的贺兰山区,分布着大量的岩画,这些岩画题材广泛,大小不一,充分反映了古代游牧民族的图腾崇拜。贺兰山是宁夏平原西部屏障,自古以来,匈奴、突厥、党项、吐蕃、蒙古等古代少数民族先后在这里游牧、狩猎。这些岩画虽然

4、线条简单,但细腻真实,将人文之初的追求和追求创造的人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实为一个罕见的艺术宝库。这生动说明(  )A.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B.生产和劳动实践是文化的天然源C.文化先进与否跟生产力水平没有关系D.人类文化的内容和主题具有普遍的共性6.“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理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面对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明(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10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

5、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7.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8.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

6、的发展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9.近年。网络中出现了一种代表性的现象,以出位的言行、火辣的身体、暧昧的文字,震撼我们的国度和网络,特别是近期网络上出现的“芙蓉姐姐”,以自己别样的文字、热辣的舞姿和独特的自拍照片引起了无数关注,瞬间风靡了全国所有虚拟网络社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必然将在中国社会、文化、网络发展史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网络文化的出现表明(  )A.文化现象作为重要的社会存在无处不在B.文化发展必将走向多元化和个性化C.文化发展走向颓废和没落D.文化生产失去控制10.在繁华的都市,摩天大楼、城市雕塑、主题

7、乐园、音乐喷泉、先锋美术馆、体育馆等构成了都市人的文化消费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闲暇时间、赶集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庙会、社戏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偏远和山区。对山歌、赛马等文化活动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一切都表明(  )A.地域性是文化生产和消费的最重要特征B.不同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有不同特色的文化环境C.文化的生存和繁衍是封闭的、独立的D.文化的存在毫无规律可循11.侗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方式的音乐,须由三人以上进行演唱。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

8、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侗族大歌的演唱内容、表现形式与侗族人的习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对侗族历史的真实记录。这表明侗族大歌(  )①是侗族文化的表现形式 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③源于侗族人民的聪明智慧 ④是文化多样性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