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47744
大小:131.0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8-10-25
《河北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案(冀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xxxx-xxxx学年度上学期小学五年级科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备课教案科目:科学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37 1、小苗的诞生一、教学目标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3、能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合理方法。4、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难点:同重点。三、课前准备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五、教学过程
2、(一)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二)指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1、让学生展开讨论。2、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3、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4、学生进行猜想。5、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1)学生制订实验方案。(2)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3)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4)归纳小结。6、让学生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7、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三)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六、板书设计 1、小苗的诞生 适当的水分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适当的气温
3、 阳光37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一、教学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2、能正确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3、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物体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4、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原因进行解释。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能力。难点: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土壤里的生长情况。三、课前准备配套实验材料、烧杯等。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活动2。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及拓展部分。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
4、么影响?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情况有什么不同?(二)指导学生探究认识不同的土壤。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三种土壤的照片。2、让学生观察三种土壤,比较它们的颗粒大小、颜色和黏性。3、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4、归纳小结。(二)指导学生进行渗水比赛。1、提出问题,交代活动的任务。2、让学生猜想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强。3、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填在课文给出的横线上。4、让学生按照课文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6、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小结。(三)指导学生探究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1、引导学生根据前面
5、的活动经验进行推测,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2、让学生把推测的结果和理由填在课文给出的横线上。3、学生按照课文的提示进行实验。(四)指导学生调查适合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植物。371、提出调查的要求。2、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一、板书设计 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沙质土:秀气好、保水性差。土壤 黏质土:秀气差、保水性好。壤土:秀气、保水性都较好3、怎样让植物长得更好一、教学目标1、能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2、能联想出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能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进行假
6、设。4、能客观地评价本组和其他组的研究成果。二、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对比实验及规范操作的能力。难点: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时如何控制实验变量。三、课前准备植物、黑色的纸袋、豆苗等。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设计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对比实验部分。第二课时,完成活动1的交流部分及活动2。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植物的小苗钻出土壤后,怎样才能让它长得更好呢?(二)指导学生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1、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2、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3、提示学生和可以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影响
7、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4、学生设计自己的研究方案。5、学生互相交流。(三)指导学生研究怎样才能使植物长得更好。1、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2、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4、让学生把结论落实到实践中。5、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六、板书设计 3、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37 适当的气温 适当的水分 适当的光照 植物长得更好 丰富的营养…… 4、根和茎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植物器官的特点及生活环境推测出这些器官的功能。2、能根据植物器官的特点进行分类。3、能独立地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
8、推测。4、能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归纳出结论。二、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各种各样植物的根,并探究根和茎的主要作用。难点:同重点。三、课前准备各种各样的根、各种各样的茎。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活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