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42279
大小:407.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0-25
《重点学科申报表11[0629183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附件1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申报表申报单位名称:广东金融学院代码:11540申报重点学科名称:金融学代码:020204所属一级学科名称:应用经济学代码:020广东省教育厅制表2006年5月填表说明一、封面中单位代码按照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5年12月21日发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研究生管理基本信息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代码填写。二、重点学科按照二级学科进行申报,其名称和所在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名称及其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填写
2、。三、《申报表》中所提科研项目限填申报学科点学术队伍成员作为负责人并以本单位名义承担的项目或子项目。四、《申报表》的统计范围应确属所申请的重点学科。统计数据要准确无误、有据可查。各项经费应是申请学科实际获得并计入财务帐目的经费。五、本表填写内容必须属实,字迹要端正、清楚并根据要求填写,不得随意增加内容和页码。文字原则上使用小四号宋体。复制(复印)时,必须保持原格式不变,纸张限用A4,装订要整齐。本表封面之上,不得另加其它封面。六、除另有说明外,所填报各项与时间相关的内容统计时限为2001年1月1日至2006年4月30日。申报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3、基本数据表申报单位(代码):广东金融学院(11540)申报学科(代码):金融学(02020)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应用经济学(020)项目统计时间基本数据基本状况2006.4是否博士点在①②③④⑤各栏目中,如果“是”,请填“1”;如果“否”,请填“0”。④中含工程研究中心、文献中心。0是否硕士点②0是否省级重点学科③0是否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等④1是否有省部级以上科研、人才培养基地等⑤0学术队伍2006.4(在编)教授(相当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讲师(相当专业技术职务)院士突出中青年专家具有博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7人12人18人人1
4、2人22人科学研究2001.1↓2006.4发表论文>300篇SCI/EI/ISTP收录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4部获国家级奖1项省部级奖6项其他科研奖7项获发明专利项科研成果转让项直接经济效益万元科研经费合计46万元年平均9.2万元其中国家发改委、科技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务院其它各部门项目及国防重大项目地方政府项目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已完成科研项目15项项项3项4项8项2006.4目前承担科研项目10项项项项4项6项目前承担科研项目经费合计27万元人均0.63万元人才培养2001.1↓2006.4招收博士生授予博士学位招收硕士生(非专业
5、学位.)授予硕士(非专业学位)学位招收本科生授予学士学位人人65人26人800人人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获省部级以上CAI课件及教学软件奖励出版教材项项11部在学学生发表论文合计>30篇在学学生出版专著、译著部学术交流与合作2001.1↓2006.4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出境参加国际会议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1次1次5人次30人次出境进修学者接收境外进修学者派出国内进修学者接收国内进修学者1人人2人人中外合作完成科研项目项中外合作在研科研项目项现有条件2006.4本学科中外文藏书合计16.30万册拥有中外文期刊419种本学科仪器设备总值5
6、45万元计算机学术网络终端数>1500台2003.1-2005.12学校对本学科进行校内重点建设的经费投入总计450万元备注(1)鉴于学院硕士学位授予权条件约束,本申报表直接申报重点扶持学科;(2)1998~2005年,学院基于本学科与武汉大学商学院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3)2005年,学院基于本学科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建立研究生教育合作中心1一、学科概述及研究方向注:本页可续页;本页及续页页码编号依次为2-1,2-2等Ⅰ-1学科概述本学科点主要研究方向及在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条件建设等方面建设和发展情况;对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尤其是
7、广东的社会和经济的作用;今后5年建设的主要目标、思路和预期成效或突破。(限1500字内)2-1金融学科作为广东金融学院重点建设学科,是伴随学院成长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在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时代,金融专业被评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重点专业,保险专业被评为教育部示范专业;自2004年广东金融学院把教学科研工作重点由专业建设提升到学科建设以来,金融学科通过3年建设,在学术团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一)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43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3人,占比分别为16%和35%,硕士生导师6人(兼);具有博
8、士学位的教师12人,占比2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为79%。全部教师具备规范的现代经济学素养,近半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