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31728
大小:5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5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施蛰存——为纪念施蛰存诞辰一百周年而作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施蛰存——为纪念施蛰存诞辰一百周年而作【内容提要】施蛰存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正是中国现代文学一个世纪的历程,施蛰存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见证人,而且是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实践者和创造者,他的“独辟蹊径”的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创造了一支中国的现代派,使中国现代文学走出了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格局,从而形成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三足鼎立的局面。施蛰存长达六十年、近一千万字的外国文学翻译,不仅仅使他的现代主义创作有了广泛借鉴和参照,更重要的是,使整个中国现代文学有了借鉴和参照,对世界文学进入中国、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及中西文化
2、的交流与沟通立下了汗马功劳。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也因为它的兼收并蓄和开放现代而成为中国现代杂志之最。【摘要题】作家作品研究【正文】今年12月3日是施蛰存诞辰一百周年的纪念日,施蛰存在诞辰98年的时候匆匆的离我们而去。留下整整一年的时间给我们思考。施蛰存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正是中国现代文学一个世纪的历程,施蛰存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见证人,而且是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实践者和创造者,他的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和对现代派文学的推崇,创造了一支中国的现代派文学,使中国现代文学走出了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格局,从而形成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三
3、足鼎立的局面。施蛰存长达六十年、近一千万字的外国文学翻译,不仅仅使他自己的创作有了广泛的借鉴和参照,更重要的是,使整个中国现代文学有了借鉴和参照,对世界文学进入中国、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及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沟通立下了汗马功劳。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也因为它的兼收并蓄和开放现代而成为中国现代杂志之最。 一施蛰存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最大贡献,是创造并培植了一个中国的现代派。这一方面指他在创作上“独辟蹊径”的运用了心理分析创作方法,一方面则是他通过主编的杂志培植了中国的现代派文学。施蛰存在1933年5月总结他近十年的创作历程时写道:“我想写一点更好的作品出来,我想在创
4、作上独自去走一条新的路径。”(注:施蛰存《我的创作生活之历程》,《灯下集》,北京开明出版社,1994年版,第61页。)在左翼文学风起云涌的1930年代,施蛰存的“在创作上独自去走一条新的路径”的想法和创作实践算是一个异端,施蛰存的可贵之处,是他的求新求异、不随大流的性格特征,和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独辟蹊径的执着精神。施蛰存对文学的追求,注重艺术的探索,重视文体的尝试,他说:“倒也不成为一种主义,不过一个小说家都不能用适当的技巧来表现他的题材,这就是屈辱了他的题材。”(注:施蛰存《一人一书(下)》,《施蛰存七十年文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374页。)
5、他不同意把文学当作政治宣传的工具,他认为“把文学作为一种政治宣传的工具,也是不免把文学当作一种专门学问了。有这种倾向的文学家往往把自己认为是一种超乎文学家以上的人物。……他有意地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他的文学范围以外的理想,他写一篇小说,宁可不成其为小说,而不愿意少表现一点他的理想而玉成了他的小说。”(注:施蛰存《“文”而不“学”》《施蛰存七十年文选》,第382页。)所以当人们在作品中表现“文学范围以外的理想”时,施蛰存却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情有独钟,施蛰存最初是看施尼茨勒的小说,“看了显尼志勒的小说后,我便加重对小说人物心理的描写。后来才知道,心理治疗方法在当时是很
6、时髦的,我便去看弗洛伊德的书。”(注:施蛰存《为中国文坛擦亮“现代”的火花》,《沙上的脚迹》第175页,第178页,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之后是将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和性变态等理论运用于创作中。施蛰存在与我的通信中谈了当时的创作情形:“我运用的是各种官感的错觉,潜意识和意识的交织,有一部分的性心理的觉醒,这一切幻想与现实的纠葛,感情与理智的矛盾,总合起来,表现的是一种都市人的不宁静情绪。”(注:施蛰存1992年1月15日给笔者信。)这种“不宁静情绪”就是潜意识的外在体现,是“创伤的执着”(弗洛伊德语)而形成的幻觉。受潜意识的支配,主人公的举止就不是常
7、态而是变态。施蛰存说:“我经常感觉到,一个人往往因为一种心理,或一种潜在意识,把眼前的,近的东西看成远的东西,把一个静的东西看成动的东西。这种情况在我们平常生活里很多,但是一般人没有注重到。”(注:施蛰存1992年1月15日给笔者信)施蛰存是努力发掘潜意识的隐秘。对性变态的描写,施蛰存与弗洛伊德也有相通的地方,弗洛伊德认为性变态的人数多寡虽难估计,却绝不会太少。施蛰存也说:“都市的人,现代的人,你知道,一个青年一定是好色的。”(注:施蛰存《花梦》,《十年创作集》,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6年版。)施蛰存不仅历史小说如《现代》杂志的《书评》所说:“每一篇的题材都
8、是由生命中的两种背驰的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