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坪县基度煤矿区岩浆岩的侵入特征以及对煤层的影响

华坪县基度煤矿区岩浆岩的侵入特征以及对煤层的影响

ID:21830436

大小:5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5

华坪县基度煤矿区岩浆岩的侵入特征以及对煤层的影响_第1页
华坪县基度煤矿区岩浆岩的侵入特征以及对煤层的影响_第2页
华坪县基度煤矿区岩浆岩的侵入特征以及对煤层的影响_第3页
华坪县基度煤矿区岩浆岩的侵入特征以及对煤层的影响_第4页
华坪县基度煤矿区岩浆岩的侵入特征以及对煤层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华坪县基度煤矿区岩浆岩的侵入特征以及对煤层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华坪县基度煤矿区岩浆岩的侵入特征以及对煤层的影响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研究区内侵入体岩体的规模、分布、主要岩石种类、以及对煤层、煤质的影响,分析岩浆岩和煤层位置关系分布、岩浆侵入的方向以及岩浆岩体的形态与煤层厚度的关系,揭示了由于岩浆岩的侵入,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以及对煤质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岩浆岩;岩性特征;分布规律;煤层影响程度  Abstract:thispapermainlythroughresearchintothebodyoftherockmassscale,distribution,themainrocktypes,assandcoal,analysisofmagmat

2、icrocksandcoalseampositiondistribution,thedirectionofthemagmaintrusionandlavarockformationandtherelationshipbet,andrevealsthebecausetheinvasionofthemagmaticrocks,destroythecontinuityofcoalseamandtheintegrityofcoalqualityandtheinfluencedegree.  Keyagmaticrocks;Lithologicfeatures;Distribution;Coalsea

3、minfluencedegree    :TU74:A:  一矿区概况  (一)、地质特征  该区处于康滇古陆西侧,滇中坳陷北部华坪复背斜北缘。华坪复背斜次级褶皱发育,其轴向以北偏西向为主,向斜核部多为上三叠统大箐组地层,背斜核部最老地层一般为震旦系地层。基度煤矿区则位于华坪复背斜北缘的次级褶皱构造——嘎佐向斜东翼北段,并处于区域性推覆构造箐河断裂东侧。出露地层有泥盆系中上统石灰岩;二迭系下统粘土岩、灰岩,上统玄武岩;上三叠统大箐组。矿区褶曲和断层均少见,仅发育一条横向断层(F1),矿区南部发育嘎佐向斜。区内大箐组含煤岩系局部受岩浆侵入,并使部分可采煤层,破坏了煤层连续性,使煤层结构更为复杂

4、,部分煤层变质为天然焦。为为摸清岩浆侵入的变化规律和岩浆对煤质破坏程度、及各种变质类型的煤在空间分布规律。本次对勘查区内岩浆的侵入情况进行了分析,此研究可为进一步勘探和煤矿开发提供依据。  (二)、含煤建造演化与聚煤环境  基度煤矿区的含煤地层为大箐组第一段(T3dq1):矿区自早二叠世以后所处的扬子板块西部已处于活动带边缘,引起阳新海退,逐渐上升成陆,并伴随区域性大规模火山活动,峨眉山玄武岩在较大范围内广泛分布。随后即进入剥蚀期,而缺失P2、T1—2及T31--2沉积,峨眉山玄武岩则遭长期剥蚀而厚度不全,或局部剥蚀夷尽,并构成本区含煤沉积的基底。  直至晚三迭世晚期,本区随滇中晚三迭世地堑

5、型聚煤盆地下沉而开始接受沉积,形成大箐组一段的含煤岩系(T3dq1)。  大箐组一段(T3dq1)沉积早期:沉积范围仅限于矿区5勘查线以南古剥蚀区的低凹地带。开始在古剥蚀面上普遍形成玄武岩、凝灰岩的风化残积层(或凝灰质泥岩),随即发展为河道及河泛泥炭沼泽沉积,形成M4和M4—1煤层。但早期成煤环境较差,地形起伏较大,地壳动荡频繁,成煤物质供应不充分,且聚煤范围狭窄,故煤层结构复杂,含夹矸层数较多。随后因地壳活动不均使古河道出口不畅,区内演变为深湖、浅湖泥质岩及滨湖砂泥岩沉积,沉积范围扩大到全矿区,并在滨湖泥炭沼泽带形成全区广泛分布且稳定性较好的M3煤层。  大箐组一段(T3dq1)沉积中期:

6、开始由于地下岩浆活动剧烈,地壳因热隆而微弱上升,致使早期的湖泊沉积演化为河道及河泛沼泽砂泥质与煤线交互沉积。随后地下岩浆活动达到高潮,火山熔岩以裂隙式溢流于地表的河泛沼泽盆地中,安山岩岩体最厚达60余米,但分布面积仅限于矿区5~11勘查线间的局部地带。  大箐组一段(T3dq1)沉积晚期:火山活动结束后,区内处于宁静期,仍继续河道、河泛沼泽及泥炭沼泽沉积,并形成M2可采煤层。M2煤层沉积后,区内主要为活水沼泽盆地沉积,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与煤线交互沉积。岩石中植物根化石丰富,并见菱铁质结核,直至大箐组二段(T3dq2)下部的粗碎屑河道沉积开始为止。  可采煤层形成于河泛沉积的上部及滨湖泥炭沼泽

7、带,以滨湖泥岩沼泽成煤最好(如M3煤层),以活水沼泽盆地成煤最差,主要以众多煤线沉积为主。  据此认为矿区晚三迭世属陆相河、湖聚煤环境。  二区域岩浆岩概况  该区处于康滇古陆西侧,滇中坳陷北部华坪复背斜北缘的箐河——阿牛坪区,该区的岩浆岩可分为裂隙式喷发岩及侵入岩。喷发岩在此不赘述,兹将侵入岩简述如下。箐河——阿牛坪区的侵入岩有碱性正长岩、正长斑岩脉和基性岩脉。据1/20万盐边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文字航磁异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