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23961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低碳生态理念下的新城区规划实践与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低碳生态理念下的新城区规划实践与探索:城市规划作为对城市的发展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的一项公共政策,对于低碳时代的城市发展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根据低碳生态城市理念,探讨如何以建设低碳城市为目标,将低碳生态的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保障,重点从城市空间规划、交通规划和产业规划三方面阐述了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对于城市规划政策的引导要求。 关键词:低碳生态城市,城市规划,新城区建设 0引言 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当人类面临诸多挑战时,对“低碳生态城市”寄予厚望。但目前,随着低碳、生态等词语的流行,一些地方编制的所谓“低碳生态城规划”,只不过是传
2、统的城市规划冠以“低碳、生态”之名而已。甚至提出不切实际的高指标高目标,不惜牺牲市民的生活质量来换取所谓的“低碳、生态”,这显然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我们应该明确,低碳生态城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宜居。真正的低碳生态城市应当让人有幸福感、竞争力、城市高效运转,而不是简单的概念化。 1概念讨论 生态城市(Eco-City):是有效运用具有生态特征的技术手段和文化模式,实现人工—自然生态复合系统良性运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城市。它涵盖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维度的内容。 低碳城市(Loodel),建立起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低碳生态城市。在把握低碳生态
3、城市的内涵和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城市规划中的普遍措施。根据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和类型,提出相应的低碳生态规划战略。 3低碳生态城市的原则 中国在未来城市化进程中应以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理念作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并具体遵循以下八大原则: ①建设步行优先的邻里社区。包括:缩短街道穿行距离,保证行人安全和方便;鼓励步行,为主要人行道沿街提供丰富的城市生活和休憩场所;创建直路和可穿行街区,缩短步行距离。 ②优先发展自行车X络。包括:设计道路时突出骑车的安全和方便;创建无机动车的绿色交通专用走廊X络,鼓励使用非机动车。 ③创建密集的道路X络。包括:创建高密度道路X络,改善步行、自行车和机动车的出行
4、环境;将交通量疏散至一组宽度较窄的互相平行的道路上,而非集中在较少的主干路。 ④支持高质量的公共交通服务。包括:确保频繁、直接的公共交通服务;以公交车站为起点步行可达住宅、工作和服务场所。 ⑤多功能混合的邻里社区。包括:通过地块指标设定,鼓励实现住宅和服务的最佳平衡;提供各类具有良好可达性的公园和开敞空间。 ⑥将开发密度和公共交通承载力相匹配。包括:将开发密度和公共交通系统高峰小时的最大能力相匹配;在主要的就业集中地区划分出兼具日常使用的多功能区。 ⑦确保紧凑型发展,提倡短程通勤。包括:关注现有城区内部和邻近地区的开发,避免无序蔓延;在较短通勤距离内实现职住平衡。 ⑧规范停车和道
5、路使用,增加出行便利性。包括:在主要办公区域限制停车,引导人们在高峰时间不驾车通勤;按照时间和目的地调整汽车出行应支付的费用。 4铁岭凡河新区在低碳生态理念下的规划实践与探索 4.1规划背景 铁岭凡河新区,位于中国辽宁中部城市铁岭市,距铁岭老城区西南方向8公里,规划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20万,与正在兴建的中国第四大新区——沈北新区相连,南距中国最具活力十大城市之一的沈阳市区30余公里。区域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碳汇资源广,具有建设低碳生态城的良好基础条件。 4.2低碳生态发展战略研究 铁岭新城区总体规划以绿色生态城市和低碳城市为理念,利用热电厂的余热对城市
6、进行供热,大大降低了一个城市对大气的碳排放量。同时,建造人工湿地,帮助莲花湖恢复天然功能,城市污水经过湿地生态治理完全达到了国家标准,使铁岭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中心城区污水100%处理和100%利用,成为“建在湿地上的城市”。 4.2.1城市空间规划 铁岭新城区为塑造低碳生态城市的整体空间形态,采取集中式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将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成片布置,形成“一心、三轴、三片”的总体布局结构,“一心”:如意湖行政文化中心。“三轴”:天水河市级公共设施轴、凡河生态景观轴以及联系铁路门户的赣江路商业轴。“三片”:由凡河、天水河分隔,自然形成的3个以居住为主的生活片区,即苏家屯片区、小凡河片区
7、和阮家洼子片区。创造融“河、湖、山、城”和谐统一的城市风貌体系,建设集中紧凑、绿色廊道楔形相隔、人居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低碳交通方式齐备、风貌特色突出的低碳生态型新城区。 在铁岭新城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高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标准3个百分点;绿地率达到41.7%,超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率标准3.7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达到22.9平方米,是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中人均公共绿地指标的近2倍。 4.2.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