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21212
大小:166.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24
《青调江南[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青调江南青调江南张学青有些风物,有些场景,今天不说,明天就忘记了。芦荡我的家乡在庙港。庙港背靠美丽的太湖,沿太湖七十二条港,自北向南,静静淌向小镇的每个村子。从前这里庙也多,小镇也因此得名。太湖沿岸,便是大片的滩涂。滩涂上满是芦苇,还有杨柳。那些杨柳,和这块土地一样的古老。湖浪,层层叠叠涌上来,冲刷着它们的沧桑。当柳枝的鹅黄眉眼舒展的时候,芦荡也醒了。那些芦苇早已耐不住一冬的寂寞,相继探出尖尖的脑袋,密密匝匝的,如绿色的羽箭。风的抚慰雨的润泽,它们疯似的长,不久便齐了我们的腰。芦荡里的野花野草,与庄稼地里的品种全然不同,我们都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它们用清香招徕着各色
2、的蝴蝶。我们都喜欢用苇叶吹口哨——拔根刚长出的苇叶管子,小心剥开,抽出里面卷紧的芯子,再塞到嘴里吹。管子粗细有别,吹出的声音也变化多端,像鸣笛呜呜,像蜜蜂嗡嗡,像蚊子嘤嘤……有时把几根管子放在嘴里一齐吹,震得小嘴麻麻的,别提多有趣了。端午,苇叶正茂盛,郁郁葱葱的,芦荡里在构筑着一道绿色的墙。母亲们便去芦荡里摘芦叶裹粽子。芦叶比一般常用的粽叶小,裹的粽子也小。烧熟的芦叶粽,连米也呈现淡淡的绿色,那时节,整个村子的空气里都氤氲着芦叶粽特有的清香。盛夏,我和小伙伴们相约到芦荡的浅水滩里摸螺蛳,大抵都是瞒了母亲的:一来,母亲怕出事,不允许我们去水滩玩;二来,太湖里的螺蛳,
3、壳硬形小,不如池塘里的肉嫩,不好吃。我们摸了,就倒在野外不拎回家。只是喜欢摸着玩儿,直到指端肚儿“长满了皱纹”,才恋恋不舍地上了岸。芦花开的时候,苇叶渐渐黄了,那是太湖芦荡最美的季节。烟波浩渺的太湖上,秋风瑟瑟,摇曳芦花无数,洁白的苇絮飘飘悠悠,驭风四散。后来学《诗经》,读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觉得诗文真美。芦荡里有各种各样的水鸟,野鸡,野鸭。冬天的时候,男人们把芦苇收割到家里,做苇席,压芦连。潮汛来的时候,芦荡的浅水滩里有大虾,多极了。吃不完便晒干,那干虾的鲜美,至今还在我的唇齿间回味。熏豆茶熏豆茶只流传于太湖南滩。在别处,我从没见过这样
4、的饮茶习俗。吃熏豆茶不是一个病句。对这碗茶水来说,吃茶料比喝茶水更重要。茶料的丰富,常常让别处的人瞠目。上等的绿茶和熏青豆是必需的,还有胡萝卜干、豆腐干、芝麻、橘皮、笋尖等作料的加入。半碗茶水半碗茶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泡熏豆茶,常用白色的瓷碗。一小撮茶叶,躺在洁净的碗底,现煮现烧的太湖水冲泡下去,然后放入各种各样的作料,这碗茶便五彩缤纷了:白芝麻,红萝卜,青熏豆,黄橘皮,真是好看。在我们的那片土地上,熏豆茶是待客的礼仪。家里来了客人,必要泡上一道熏豆茶。左邻右舍走动的时候也喝。尤其是新茶上市的时候,主妇们是要“开茶馆”的。所谓的“开茶馆”,便是把一个村子的女人都叫
5、到家中吃熏豆茶。“下午到谁谁家里吃茶——”这个消息传得很快。到了下午,谁谁的家里就挤满了人。橱柜里茶碗,都有点不够用了。边喝茶,边聊天,张家长李家短,婆婆妈妈的事情,就在这样的吃茶集会上散开。今天上你家吃,明天上我家吃,赶来赶去,宁静的村子添了许多热闹。爆米花新年里,有亲朋好友来访,必要先上甜茶。在我们太湖南滩一带,光溜溜的一碗白糖茶,是不作兴的。一定要在里面放些什物,芝麻、红枣、锅贴,或者爆米花。腊月是爆米花的旺月。我不晓得爆米花的老头儿是从哪儿冒出来的,甚至从没看清过他的脸。老头儿把家什在桥堍下摆开。“爆米花喽——”最快活的莫过于一群孩子。呼朋引伴,舀一碗米,
6、买一包糖精,不一会儿,淘箩,大大小小的盆,木桶,错落有致,在桥堍下逶迤着。它们老老实实地替孩子们排队,孩子们则自顾玩游戏。老人把米倒进黑乎乎的铁球里,旋紧盖子。然后,坐在小凳上,一手拉风箱,一手摇动铁球的柄。那个像大葫芦一样的黑铁球,便在炭炉上不停地旋转。炭炉红通通的,老头儿不时往里添些煤。“砰——”随着那一声让人又害怕又期待的炸响,桥堍下升腾起一股黑烟。袅袅中,孩子们松开塞住耳朵的手指,睁开闭紧的眼睛,只见白白的米花从麻袋里跳跃着出来,颗颗如黄豆大小。香甜的热气飘在空中,久久不散。换糖戴着大草帽,挑着竹篾箩筐,筐上搁着个圆形的大铁盒。担子放下,他横着笛子悠悠地吹
7、,极其简单的旋律,亮在村头的树阴下。“换糖的来了——”我们喊着奔走,回家找可以换糖的物什:破铜,烂铁,鸡毛,鸭毛,破鞋子,破布头,尼龙纸,大骨头……平时我们就长了心眼,一见这些东西就拾掇好,堆在墙旮旯里,等待笛声的呼唤。转眼间,糖担前便站满了急急赶来的孩子:扯几张尼龙纸的,拎着破鞋的,背着破锅的……气喘吁吁地挤上来,眼睛盯着大铁盒。铁盒里是金黄的麦芽糖,大如锅盖,厚似面饼,上面洒了层薄薄的细粉。只见换糖的取了块方形的铁片,一把小铁锥子,“嗒嗒嗒”,轻轻地敲击几下,一条两指粗细的麦芽糖就切下来了。然后,就是嫌少;然后,再切点,就更细了。这也成了一种习惯,以至我们见到
8、类似于这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