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13204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初中数学教学中关于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教学中关于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G623.5【】B【】1001-4128(2011)07-0122-01 1基本概念的解决策略 1.1概念的讲解。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以数学为例,数学概念则是客观事物中数与形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和精髓。概念讲解时的一般性程序: 第一步骤:概念构建 1、引入环节 (1)从实践引入概念,即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入概念。(2)在旧概念的基础
2、上引入新概念。当新旧概念联系十分紧密时,不需要从新概念本义讲起,而只需要从学生已学过的与其相关联的概念入手,加以引申、指导,得出新概念。 有些概念不便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而通过操作,引出数学概念。 2、概念的形成 在概念的引入的基础上,要以足量的感性材料为依据,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等逻辑思维活动,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形成概念。 (1)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作为形成概念的物质基础。 (2)找准概念的要点,让学生讨论。 (3)引导学生对讨论的结果加以抽象概括,找出全体材料共同的本质属性。 第二步骤:概念应用
3、(巩固) 数学概念一旦形成,就要注意在实践中应用,即巩固概念的应用,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因此,巩固概念教学训练,不是单纯的机械训练也不是把概念死记硬背,而是以概念的理解、掌握、运用的思维高度优化练习的层次,精心设计富有实用性的习题,让学生去思考练习。1、让学生在高效、优质的练习中巩固概念。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引导学生巩固概念。练习类型有:①应用新概念的练习。②关键问题重点练习。③对比练习。④判别性练习。⑤改错练习。2、以新带旧,体现练习的综合性。注意既能借助综合性练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引导学生复习巩固旧概念。3、在
4、质疑中巩固概念。质疑问难是发现问题的开始,也是学生容易混淆、难以理解的地方,通过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巩固概念第三步骤:概念的发展 学生掌握某一概念后并不等于概念教学的结束,要用发展的眼光教概念。不失时机的扩展延伸概念的含义。 1.2概念的识记 俗话说“若要记得,先要懂得”,也就是说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记忆是最容易记,且记忆也是最深刻的。但对于部分学生要想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识记,这是不客观的现实,为此,必要的“死记硬背”是不可缺少的,只能尽力做到使其所占比例下降到最低点而已。 1、课堂教学中注意关键知识的概括,培养学生识记的习惯
5、教学中对于那些重要的或不易理解的结论和概念、公式、规则、定理和规律性通常有数学语言表达式外,还有文字表达形式,但有的仅仅是一个个公式,它需要我们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公式的结构、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概括出来,通过师生合作形成便于记忆、容易识忆的“口诀”。这样反反复复,长期下去,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识记习惯。 2、重视课堂小结,强化学生识记的意识 通过强化课堂小结,把每一堂课所学的关键知识突显出来,强调学生画出重点,指出那些知识是必须要记忆的,老师下一节课要提问,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能强化学生善于识记的意识。 3、重
6、视单元对比总结,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从信息论的观点看,记忆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如果头脑中对过去所学知识的存贮是空白的,那么怎样谈应用呢?在单元总结中,教师更应充分意识到对知识的系统性、X络性、连接性和递进性进行总结,把本单元所学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特别要将那些容易混淆的数学符号定理公式进行对比性总结,增强学生的辩析能力,达到正确识记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2评价与反馈策略 2.1习题设置的评价。数学习题不在于“量”多,而在于“质”精。对于习题设置,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2.1.1针对性原则。根据
7、所授内容及学生的认识水平,布置习题。既要充分考虑所授课程中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同时也要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体现考点,也需照顾学生再学习所需的学科思想的渗透。 2.1.2量力性原则。布置内容要结合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难度适中,即不提高又不过于简单。 2.1.3典型性原则。所选题要具有代表性和层次性,特别是针对难点所进行训练更要体现这一原则。要注重其解法与技巧,即我们常说的“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反馈。反馈是控制论的一种重要基本原理。它是指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
8、,然后把其作用的结果返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通过反馈,可以不断地矫正偏向和失误,逐步达到预期的目的。 综上所述,反馈为矫正提供依据,矫正为反馈服务,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没有反馈与矫正的教学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