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干兼降压井结构在基坑降水工程中运用

疏干兼降压井结构在基坑降水工程中运用

ID:21812162

大小:7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疏干兼降压井结构在基坑降水工程中运用_第1页
疏干兼降压井结构在基坑降水工程中运用_第2页
疏干兼降压井结构在基坑降水工程中运用_第3页
疏干兼降压井结构在基坑降水工程中运用_第4页
疏干兼降压井结构在基坑降水工程中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疏干兼降压井结构在基坑降水工程中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疏干兼降压井结构在基坑降水工程中运用摘要:基坑过小且布井过密的状况采用疏干兼降压井结构,可以降低工程成本,在工程实际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施工经验的积累,为其它工程施工中疏干上部砂质粉土中潜水的控制措施提供了大量经验,也为基坑工程布设降压井中优化降压井结构提供了新的思路。关键词:基坑降水疏干井降压井井群沪崇苏长江隧桥工程是国家重点公路建设规划中上海至西安的重要组成部分。通道南起自浦东五号沟,接上海郊区环线,过长江南港水域,经长兴岛再过长江北港水域,止于崇明岛陈家镇。其中,以隧道方式穿越长江南港水域,长约8.9公里;以桥梁方式

2、跨越长江北港水域,长约10.3公里;长兴岛和崇明岛接线道路长约6.3公里,全长25.5公里。1.1工程概况(1)浦东段工程分为1号工作井和暗埋段(2)本工程场地现状地面标高为+2.50m,设计地面标高为绝对标高+4.00m,本方案所涉及的深度与绝对标商均以此为准。1.2水文地质条件1.2.1地层概况根据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提供的详勘报告,本工程场区地层特性一览表如下:地层特性一览表1.2.2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勘察报告,本场地地下水主要为潜水和承压水两种类型。潜水主要赋存于第②2、②3、③2层中,其地层渗透性强,在一定

3、的动水条件下易产生流砂、管涌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承压水分为两层,埋藏于第⑤2层粘质粉土微承压水和第⑦1-2层灰色砂质粉土层中深层承压水。⑤2层微承压水水头埋深根据经验取地表以下6.00m,相对于现状地面标高为-3.50m;⑦1-2层承压水水头埋深根据勘察报告取绝对标高-5.45m。由于本场地缺失⑥层,考虑两层具有较好的连通性,计算时以一个承压含水层对待,承压水标局取不利标局。2降水方案设计2.1疏干井设计布置思路根据地质报告,本场地第②2、②3、③2层为潜水主要含水层,在一定的动水条件下易产生流砂、管涌等不良地质现象[1]。因

4、此,在开挖前,需要在坑内布设疏干井,对以上地层进行疏干,以方便开挖且提高土体强度。根据工程施工经验,本场地疏干井有效疏干面积取250m2,工作井基坑面积为1052m2,暗埋段基坑面积为10213m2,据此计算出工作井和暗埋段基坑共需要布设疏干井数如下[2]:工作井基坑:n=A/a井〜4.208,取4口;暗埋段基坑:n=A/a井&40.852,取41口;2.2降压井设计布置思路2.2.1基坑底板稳定性验算基坑稳定降压表2.2.2井群干扰抽水水位降深预测2.3降水井布置根据本工程地层情况与围护结构,结合前面疏干井与降压井布设思路,

5、考虑在1号工作井与暗埋段SD1〜SD5处布设18口疏干兼降压井,使其既能疏干开挖范围内土层中的地下水,又能降低基坑下部承压含水层中的承压水位。18口疏干兼降压井井编号为H1〜H18,其中H1〜H8深40.00m,H9〜H18深38.00m同时,为了观测下部承压含水层中承压水位,布设4口观测井,井号为G1〜G4,井深为40m;38.00〜40.00m为沉淀管,38.00〜32.00m为滤管;30.00〜40.00m按要求人工填砂[3];27.00〜30.00m处填粘土球;0.00〜27.00m处填粘土,井口填埋水泥。暗埋段SD6

6、〜SD12段由于不需要降压,直接布设疏干井25口,井编号为〜」25。降水井结构图如下:3降水效果与小结3.1降水效果从降水正式运行幵始,到工程结束,工作井水位降至-25.17m,暗埋段水位降至-10.72m,基坑内开挖范围内土体含水全部疏干,满足基坑正常施工的降压和疏干要求,取得了良好的降水效果,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完成。4结束语本工程采用疏干兼降压井结构,解决了基坑过小时布井过密的状况,降低了工程成本,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在工程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参考文献:[1]陈崇希、贾晓青:《地下水动力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

7、社.1999年10月.[2]张克恭、刘松玉:《土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1.[3]《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9月.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