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09082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农村电网35kv输电线路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农村电网35kV输电线路设计 摘要:对35kV输电线路路径选定、测量、排杆及设计等方面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总结,找出一些经验规律,以便更好地提高线路设计效率。 关键词:农村电网线路设计农村电网35kV输电线路设计 摘要:对35kV输电线路路径选定、测量、排杆及设计等方面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总结,找出一些经验规律,以便更好地提高线路设计效率。 关键词:农村电网线路设计农村电网35kV输电线路设计 摘要:对35kV输电线路路径选定、测量、排杆及设计等方面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总结,找出一些经验规律,以便更好地提高线路设计效率。 关键词:农村电网线路设计总结 广西水利系统农村电网
2、建设与改造工程已到整体验收阶段,县城电网改造即将开始。输电线路作为从发电厂或变电站向用户输送电能的桥梁,在电力系统中起很重要的作用。而线路设计中的路径选定、测量、排杆等方面对线路设计有很大影响。本文对35kV输电线路设计的路径选定、测量、排杆及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分析总结,找出一些经验规律,以提高设计效率,达到优化线路设计的目的。 一、线路路径走向的选定 在确定输电线路的电气接线方案后,设计人员应在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大致确定线路的路径走向。设计者可参考下列因素选定路径,避免出现“之”字形及大转角路径走向: 1.尽可能选择较近的路径走向; 2.考虑交通方便,如沿公路的路径走向;
3、3.避开高赔偿的林区、耕作区、开发区、风景区等; 4.避免穿过城镇和村庄的建筑物; 5.尽量不跨越通讯线、铁路、公路、河流、水库等; 6.避开地质灾害及洪涝灾害频发地带; 7.避开国防通讯电缆及电气化铁路电线; 8.绕开农民坟地及农村庙宇等风水迷信地带; 9.避开高污染、高危险区域(如石场、烟花爆竹厂、油库等)。 二、线路测量定位桩的选定 测量是设计的前提,测量合理与否对设计有很大的影响,需要勘测定位人员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完成。测量单位应按设计规程进行测量,测量点应有木桩标志,用红漆标记桩号高程及转角。一般来说,线路测量定位桩的选定可考虑以下因素: 1.应离通讯线2
4、0m以外; 2.应离公路边15m之外; 3.应离建筑物10m以外; 4.尽量不要设在陡坡或有滑坡危险的陡坡上; 5.不要设在有可能遭受河岸冲刷或河流行洪的地方; 6.尽量避开地质不良地带(如流沙、烂泥地等); 7.尽量避开民间农民迷信地带(如龙脉、坟地及庙宇等); 8.避开高价值经济林、果园、风景树等高赔偿的地方; 9.穿越高电压等级线路的定位桩应选在高电压等级线路对地距离较高处(线路对地距离应在12m以上)。 三、线路设计的排杆要求 线路排杆方案对线路的工程总投资有很大影响。设计者应先用模板曲线在线路平纵断面图上排杆,确保导线对地的电气安全距离。在初步选定杆型的基
5、础上,进一步比较所排线路杆塔在技术及经济上的合理性。设计者可参考下面的排杆要求进行判断: 1.所选杆型的设计条件必须适合杆位所在实际环境条件; 2.先排定转角杆型,一般耐张段长应控制在2000m以内,如有超过2000m的耐张段,在段内的适当位置排定直线耐张杆; 3.在用模板曲线定位时发现原排定直线杆位置吊档,而此位置又必须布杆,则考虑在此杆位排直线耐张杆; 4.在排直线杆进不要局限在原测定的直线桩位上,可灵活前移,寻找更科学合理的位置布杆; 5.每个转角桩一般均应排杆,不能轻易跳过或前后左右移动,非要移动或跳过的,应到现场观测后再确定。转角杆不宜排在相邻两侧档距较大的地方;
6、 6.过水田和耕地的直线杆应尽量选用无拉线的杆型; 7.排杆应本着安全节省和方便施工的原则,注意掌握以下尺度: (1)能布直线杆的杆位就不要布耐张杆; (2)能一档跨过的就不要在中间布杆; (3)能选用砼杆的就不要选用铁塔; (4)能用单杆的就不要用双杆或三联杆; (5)不需要打拉线的地方就不要选用带拉线杆型; (6)能选用轻型拉线塔的杆位就不要选用重型拉线塔; (7)尽量采用垂直排列的杆型; (8)能用小底盘、小拉盘的杆位就应该用小不用大; (9)能不带卡盘或不浇基础砼的杆位应尽量不装不浇; (10)用低杆的杆位就不要选用高杆; (11)在符合杆塔使用条件下放
7、大档距,节约投资。 8.在较窄的线路走廊布杆,为保证线路边相对有足够的电气距离,宜选用垂直排列和上字型排列的杆型; 9.在跨越对地距离较高的低电压等级或同电压等级的线路时,应选用水平排列的杆型; 10.在碰到桩位距通讯线、电力线、建筑物、公路的距离不够时,先按以上原则布杆,然后再到现场决定是否采用电缆。 四、线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设计者应根据设计规程和现场实际情况优化设计,灵活解决。 1.设计人员应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