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06411
大小:61.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探讨企业参与高职纺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讨企业参与高职纺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摘要: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打造一个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内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是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企业参与高职纺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针对纺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一种“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的新模式。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41-02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寻求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努力追求校内实训情境和工作氛
2、围车间化、生产任务真实化、运行和管理模式企业化、成果评价市场化的理想境界,形成了“学校为主型、校企合作型、引企入校型、校企共享型”等多种形式的校内实训基地运行模式。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具备进入社会所需的能力和资格。可以说,实践教学是否得当,是影响高职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高职教育有无特色的一个标志;而校内实训基地,是完成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是高职教育改革、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物质基础。要培养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的学生,实际训练必不可少,而实际训练要依赖校内实训基地。
3、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建设好校内实训基地是十分重要的。1高校纺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1.1实践教学条件滞后我国高职院校办学主体多数是政府,投入单一,教学经费的投入不能适应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张,近几年来实验实训条件虽有改善,但依然很难满足教学需要。部分院校纺织类实训设施落后,资源不足现象较为严重,与企业的真实生产脱节,很难培养出生产、建设、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1.2教学模式落后不少高职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科为本位,将理论课与实践教学分开实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影响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教学效果较差。1.3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工学结合的主体是
4、学院和企业,由于双方的利益驱动不同,学校追求的是社会效益,而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动力不足,没有让企业看到“利好”,没有达到双赢的效果。1.4“工”与“学”结合度不高工学结合强调的是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要做到“工中有学、学中有工”。但不少高职院校片面强调引进企业进校园,将企业生产产品引进校园生产,让学生在生产线上做简单而又重复的机械劳动,使学生成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不能真正做到“工中有学、学中有工”,偏离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正确方向。2高校纺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2.1构建创新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生产项
5、目主导、学习性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创新纺织人才培养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呈阶梯式的递进提高。国际贸易实务(纺织模块)专业全面分析了就业岗位需求,坚持以职业标准的应知应会为主线,将实践教学的内容分为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和岗位技能训练四大模块,并以相关课程作为依托和支撑,创建“专项训练+综合训练+顶岗训练”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向学生开放教师课题,吸引学生参加项目研宄,进一步通过教师工作室锻炼、校企项目合作、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大赛促炼等,形成一个有效地拓展、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平
6、台,创新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形式多样的“实战”训练,提升职业能力,巩固教学成效。2.2建立合作共享的校企联盟体系最大限度地利用实训基地及企业的设备资源优势,跟踪纺织产业技术发展,建立校企合作联盟,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合作开展项目研宄,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建立教师周日实习工程师制度,设立校内企业工程师流动站,形成科技工作者双向流动、长效合作的工作机制。2.3实施工学结合的项目课程体系按照职业岗位需求,分解岗位知识及能力要求,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知识体系与能力模块,将每门课程的实训内容分成若干个可独立进行的实训项目,实施项目化教学。推行“学中练、练中
7、学”教学改革,在实施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成效显著。国际贸易实务(纺织模块)专业以“纺织纤维检验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分析纺织外贸或纺织检测岗位职业能力,设定学习性工作任务。将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及岗位技能有效衔接,打破了传统的课程体系,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纺织检测”,并己组织实施。2.4推行企业规范化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校企共同制定实训室的管理制度,采用企业规范化管理制度,这样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操作,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振兴产业的使命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新交流活动,展示创新成果,体验学习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