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05756
大小:77.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0-24
《变频器与传动常见使用问题解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变频器与传动常见使用问题解答 学工控技术,拿10万年薪马上注册,免费学习超过100课时视频教程,免费下载海量学习资料 1.为什么漏电断路器在使用变频器时易跳闸呢? 这是因为变频器的输出波形含有高次谐波,而电机及变频器与电机间的电缆会产生泄漏电流,该泄漏电流比工频驱动电机时大了许多,所以产生该现象。 变频器操作输出侧的漏电流大约为工频操作时的3倍多,外加电动机等漏电流,选择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电流应该大于工频时漏电流的10倍。 2.我要做电机变频调速实验,普通电机可以实现变频调速吗?还是必须买变频电机? 要做电机变频调速实验用普通的交流电机就行。 直
2、流电机也可以实现变频,例如现在的直流变频空调:其把工频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源,并送至功率模块,模块受微电脑送来的控制信号控制,和交流变频所不同的是模块输出受控的直流电源送至压缩机的直流电机,控制压缩机的排量,从而实现“变频调速”。 3.什么样的电机是交流变频电机啊? 简单点说就是交流电机的控制中使用了变频技术。交流变频电机实际上是一种靠调节交流电频率来调速的电机,调整交流电频率要靠变频器,电机本身不会变频,在很多要求不高的场合就是拿普通电机加变频器调速当交流变频电机使用。 4.电机加上变频调速器后有嗡嗡声是怎么回事? 所说的”嗡”的声音,那是因为变
3、频器输出波形载波频率引起的,通常如果你用的变频器是固定载波的话,此时电机发出的是尖叫,对人耳刺激比较大,那你可以通过调节载波频率(变频器技术手册功能表里有这个功能参数)。载波频率越高声音越小,但载波越高的话此时电机就越容易发热。所以要根据发热程序和发出的声音一起考虑你所使用的载波频率,一般出厂时都是在额定电流下最合适的载波频率,一般情况下你不需要去改动他! 而如果变频器用的是随机载波的话,那电机发出的”嗡”的声音将比较柔和,但声音一般会比固定载波的声音要好听点。呵呵(更容易让人接受),如果你不会接受的话,或者说你想静音运行的话,你也可以把载波频率向上调,调到满意为止。
4、 5.变频器单相220v能变出三相380v吗? 是不可以。变频器本身是不能升压的,更不能从单相220v变出三相380v。从理论上这是可行的,用变压器将单相220V升高为380V,然后单相380V转换为三相380V。 6.艾默生ev200037kw变频器显示e018如何处理? 可以用万用表测量接触器的线圈线路是否正常,检查板上的插头是否有松动或接触不良,驱动板上的小继电器是否工作正常,接触器辅助触点是否不良,可以擦拭打磨或更换接触器。7。大功率电机拖动的皮带都有一个减速机与电机相连,减速机在这里的作用? 减速机的用途可简略归纳一下: 1)降速同时提高输
5、出扭矩,扭矩输出比例按电机输出乘减速笔,但要注意不能超出减速箱额定扭矩。 2)减速同时降低了负载的惯量,惯量的减少为减速比的平方。大家可以看一下一般电机都有一个惯量数据。 7.解答一下电机起动时转速慢的原因? 如果仅仅是起动时转速慢,起动后正常。可能是起动电容不匹配、或者是电机设计本来就是这样的(根据场所设计)、还有可能就是负载阻力过大等因素造成的起动时间过长。 如果起动后转速还慢,可能是问题可能是电压不足、电容不匹配、转动阻力大等。 8.绕线型异步电机转子集电环的电刷怎样选择? 主要根据电刷的工作条件是否满足电流密度(A/cm2)和集电环园
6、周边缘的线速度(m/s)来确定。确定公式:①电刷载流量(A)=电刷电流密度(A/cm2)×电刷宽度L(cm)×电刷厚度b(cm)≥电机转子额定电流(A);②集电环园周边缘的线速度(m/s)=电动机额定转速(r/m)/60(s)×集电环周长(m)≤电刷适用的规定范围(m/s)。 其常用电刷有不墨电刷、电化石墨电刷和金属石墨电刷三种。使用中应注意经常检查电刷活动情况、电刷压力和磨损程度。电刷在刷握中要能上下自由活动,无卡阻。卡刷时把电刷两侧面在砂布上磨平即可。电刷的压力要根据电刷的品种和型号进行合适的调整。目前附在刷握上的电刷压紧弹簧多属拉伸压缩弹簧,其压力随着电刷的磨损逐渐减小
7、,故在电机运行过程中,其电刷压力应随时调整。 9.变压器SFZ-32000/220TH中,Z和TH是什么意思? 根据JB3837,规定,Z是有载调压的意思,TH表示在湿热带地区使用。 10.请教60HZ的电机放在50HZ的电源上用,需要注意什么? 这是由于电机的电流频率低于设计频率,要使其转动中产生的空载反电动势减小、空载电流增大,对电机造成损坏,因此就要求其空载电压降低了。 在变频调速技术中,电动机的频率和定子电压是同时改变的。即是频率下降,电压也要同时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