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常规-2014

精神科护理常规-2014

ID:21802784

大小:121.0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8-10-24

上传者:U-3205
精神科护理常规-2014_第1页
精神科护理常规-2014_第2页
精神科护理常规-2014_第3页
精神科护理常规-2014_第4页
精神科护理常规-2014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神科护理常规-201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精神科护理常规成都市德康医院成都市精神病院 精神科护理常规成都市德康医院成都市精神病员二0一四年四月 目录精神科一般护理常规精神科安全护理常规患者饮食护理常规患者心理护理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护理常规多参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护理常规精神科康复训练护理常规患者出院护理常规兴奋躁动状态患者护理常规木僵状态患者护理常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护理常规消极患者护理常规冲动患者护理常规外走患者护理常规拒食患者护理常规进食障碍患者护理常规睡眠障碍患者护理常规痴呆患者护理常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常规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常规心境障碍患者护理常规神经症患者护理常规应激相关障碍患者护理常规人格障碍患者护理常规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护理常规儿童孤独症患者护理常规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者护理常规青少年品行障碍患者护理常规 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患者护理常规 精神科一般护理常规一、新入院护理1.礼貌接待,根据病情和家属要求安排床位。检查患者随身携带的物品及日常生活用品的准备情况。对患者进行卫生处理,更换病员服,检查躯体情况,佩戴身份识别腕带。2.介绍医院情况、住院规则、探视制度、安全管理要求等。3.填写体温单、床位卡、饮食通知单。4.入院前3日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各4次,3日后变更为2次。血压入院前3日每日测量1次,3日后变更为每周1次。特殊情况遵照医嘱执行。5.入院前3日每日进行护理记录,班班病情交接,3日后变更为一般记录、交接,病情有特殊变化随时记录、交接。6.常规化验检查3日内完成,各类辅助检查一周内完成,心电图检查24小时内完成,特殊情况遵医嘱执行。二、对病情突然变化者应报告医生,并做好详细交接班1.精神症状突然变化:如出现严重药物副反应、自伤和冲动行为等。2.体温:≥37.5℃以上需连续监测至恢复正常3日后改为常规测量(37.5℃-37.9℃每日测3次,38.0℃-38.9℃每日测4次,≥39℃每日测6次),在体温单上记录并详细交班。3.血压:收缩压在90mmHg(12KPa)以下或140mmHg(18.7KPa)以上,舒张压在60mmHg(7KPa)以下或100mmHg(13.5KPa)以上者。4.3日无大便者,少尿或无尿者,大小便性状改变者。5.一日未进食者。三、根据病情和护理级别,定时巡视病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内,组织患者参加娱疗活动。四、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对卧床不起的患者,要经常变换体位。保护性约束、木僵、身体衰弱和危重患者等,须防止压疮发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五、对安全护理及特殊护理患者应按护理工作制度、质量标准及医嘱执行。六、按要求完成新入院和住院患者的风险筛查和评估工作,并落实相应护理措施。精神科安全护理常规一、掌握病情,有针对性防范1.护士要熟悉病史,重视患者的主诉,掌握病区内每位患者病情特点,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护理要点、注意事项。2.加强病区内重点患者的病情观察,对有自杀、自伤、冲动伤人、毁物、外走企图和行为的患者,新人院患者,意识障碍患者,生活不知自理患者,疾病急性期症状活跃、拒绝治疗的患者重点监护,限制患者活动范围,患者外出活动需有专人陪同。二、与患者建立信赖关系,及时发现危险征兆1.护理人员要尊重、关心、同情、理解患者,以真诚、平等、主动的姿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2.及时满足其合理需求,使患者感到护士温和、亲切、可信赖。三、加强安全管理,做好安全检查1.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具体做到:入院患者立即查、住院患者天天查、外出患者返回查、探视患者详细查。2.检查时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和支持。3.一旦发现危险品如利器、绳索等及时收回。四、严格执行护理常规和工作制度。1.发药时要确保患者服下后方能离开,防止患者藏药或吐药。2.保护性约束患者应严格遵照《保护性医疗措施管理办法》执行。3.凡有患者活动的场所,均应有护士看护。夜间、凌晨、午休、进餐前、交接班等时段,更要加强巡视。患者饮食护理常规 一、遵医嘱为患者提供食物,认真执行饮食查对制度,避免发生错误。二、进餐前督促卧床患者起床,餐前洗手,对需要特别管理的患者及特殊饮食的患者应事先做好安排。三、家属所送食物必须经当班护士检查后方可交给患者食用。四、患者进餐时,除紧急的工作外,全部上班工作人员均应参与进餐管理工作,对进餐患者进行巡视、观察及安排,以免遗漏患者进餐。五、一般患者应给普通饮食,采取集体用餐形式。患者进餐期间,护理人员应做好进食护理及相关健康宣教,教导患者细嚼慢咽,不将未吃完食物带出饭厅。六、对兴奋躁动患者尽量避免环境上的刺激,应与其他患者分开,必要时喂食。七、对老年体弱,生活自理差的患者,应予以无骨、无刺、易消化的饮食。八、对违拗症状的患者,可不采取集体进餐,可将食物送到床边,密切观察。九、对暴饮暴食的患者,应注意进食情况,避免抢食他人食物,要定量、单独进食。十、对胰岛素治疗期间的患者,要注意进食情况,进食量不足时要补充,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十一、因药物反应引起吞咽不能或吞咽反射迟钝的患者,应安排在专座,必要时予以软食或流质饮食,防止噎食。十二、拒食患者护理参见《拒食患者护理常规》。患者心理护理常规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二、了解并掌握患者的个性特征及工作、生活、家庭、社交、婚姻等情况,发病的社会因素及其与精神和躯体症状的关系,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 三、以关心、同情的态度,对病情作具体、客观的科学分析,并提出战胜疾病的方法。四、根据病情特点,分别采用指导、鼓励、保证、暗示、劝解、疏导、培养兴趣或调整环境等方法。五、通过心理护理,使患者了解发病基本规律,消除顾虑,增强治疗信心,达到由消极变积极、由悲观变乐观、由被动变主动。六、每周进行集体心理护理一次,由责任护士安排内容并负责实施。七、依据病情实施个别心理护理。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护理常规一、服药依从性干预:针对精神障碍患者,以动机访谈的方式,强调患者的参与和责任,帮助患者客观地分析服药的利弊,纠正患者在服药过程中的错误认知,增强患者的服药信心,从而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二、给药护理措施1.发药时,确认患者将药物服下,防止患者弃药藏药。2.口服给药时,长效缓释片不可碾碎服用,以免降低药效。3.肌肉注射给药时,宜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进针应深,并要两侧交替,注射后勿揉擦。注射长效针剂时宜采用“Z”字型注射法,减少药液外溢。4.静脉注射给药,速度必须缓慢,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5.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倾听患者的主诉,发现问题及时与患者的主管医生进行沟通。6.当患者处于兴奋冲动、意识障碍或者不合作时,可遵照医嘱强制给药,给药方式以肌肉注射为宜,也可选择口崩片或水溶剂。三、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尤其是对初次用药第一周的患者以及正处于加药过程中的患者,发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症护理。同时,需密切观察患者的言谈举止,予以心理抚慰,消除不安和恐慌,严防患者在不良反应的作用下,产生沮丧、悲观等负性情绪体验,而发生意外。 四、关注患者躯体状况,保持患者皮肤清洁,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维持基本的生理需要。如患者因饮食习惯改变或药物不良反应而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时,可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如患者吞咽困难,可缓慢进餐或遵医嘱予以软食、流质饮食,必要时行胃肠外营养。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睡眠情况。五、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宣教1.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健康宣教。宣教内容包括:①患者所用精神药物的作用、特点以及使用方式;②与患者一起探讨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讨论可行的缓解措施;③结合患者以往的治疗经历讲解疾病的转归、复发以及巩固治疗的重要性,促使患者坚定长期用药的信心;④嘱患者坚持随访,按时门诊,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用药,不可擅自停减药物。2.通过集体宣教或1对1宣教的方式对家属进行患者药物治疗相关健康宣教。内容包括:①疾病的发病机制、病情表现及治疗用药过程;②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③巩固与维持治疗的重要性;④定期带患者门诊随访,不可自行停药或减药;⑤复发的征兆。多参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护理常规一、治疗前护理(一)病区治疗前护理1.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心电图、脑电图、胸部X光片,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禁忌症。2.作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治疗目的、过程、效果、疗程。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的认识和感受,安排患者与已经实施治疗过的患者交流,分享感受,以减轻或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紧张、恐惧心理,取得患者主动配合。3.治疗前1日,协助患者清洁头发,避免因油垢影响通电效果。4.治疗前6小时禁食、禁饮。 5.停用当日治疗前一次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如患者在服用利血平,则须停药3-5天后方可安排治疗)。排空大、小便,取下头上发夹、手颈耳部的饰品、眼镜/隐形眼镜,并保持头发干燥。6.准备好签署完整的治疗申请表、治疗知情同意书等相关文书资料。(二)中心治疗室治疗前护理1.准备好各种静脉用药,抽吸备用。2.由治疗室护士接患者至治疗室。3.检查治疗申请表、治疗知情同意书等治疗相关文书是否签署完整。4.了解患者现状、躯体情况及治疗前准备情况,检查患者有无活动假牙等,有特殊情况,立即汇报医师判定是否进行治疗。5.确认患者是否还需要解便并协助解决。6.常规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患者体温≥38℃或脉搏≥130次/分或血压≥140/90mmHg,应立即汇报医师判定是否进行治疗。7.协助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选择患者适宜的手指安装血氧饱和度监测探头,建立静脉通道。二、治疗中护理(一)为患者去枕平卧,解松裤带及衣扣,指导其将身体自然伸直,自然呼吸,并听从医师指令。(二)通电前20分钟,遵医嘱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三)根据麻醉师的指令,缓慢静脉推注麻醉剂。(四)根据麻醉师的指令,快速静脉推注肌松剂,并仔细观察患者肌肉震颤情况。(五)患者脚部小肌肉震颤停止后,立即报告医师、麻醉师进行治疗通电。(六)治疗通电后认真观察患者反应及意识、呼吸、心跳、氧饱和度等情况。三、治疗后护理(一)中心治疗室治疗后护理1.治疗结束后,根据麻醉师的指令,将患者转移至醒复区,分别在15分钟、30分钟、1小时、2小时完成一次生命监测。 2.保持醒复区环境安静,维持静脉通道通畅至患者意识恢复后撤除。患者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呼吸道阻塞或呼吸窘迫的迹象。在患者意识尚未恢复或烦躁不安的情况下,需加床栏并专人守护,防止发生坠床。 3.检查患者有无牙齿松动、肢体骨折等情况,密切观察患者治疗后反应,如患者出现大汗、呕吐、头痛剧烈、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及其他明显异常时,应立即通知医师,并配合处理。4.详细记录患者治疗情况。5.根据医师和麻醉师的指令,将意识恢复的治疗患者送回病区。(二)病区治疗后护理1.认真了解患者治疗时间及治疗情况,将患者安置于床上休息。2.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注意有无延迟性呼吸抑制及抽搐发生。3.治疗结束后2小时内禁食、禁饮,待患者完全清醒后,协助进食,保证摄入量。4.患者清醒后,鼓励下床短时、低强度活动,加强观察,并注意观察其记忆力有无改变。精神科康复训练护理常规精神科康复训练主要是对具有功能缺陷的慢性精神病患者采取各种有效的康复措施,以最大限度恢复其社会功能的训练。其贯穿精神疾病的全过程,应尽可能从疾病的急性期开始进行。一、精神疾病各治疗期的康复护理(一)急性治疗期的康复1.精神疾病的康复工作随着精神疾病诊断的确定就应当开始。2.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对患者进行技能训练,包括鼓励患者参加集体活动,教会患者应对症状的技巧,提高和恢复人际交往能力等。(二)巩固治疗期的康复根据患者情况予以独立生活技能训练,如药物治疗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以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为出院后的康复做准备。(三)维持治疗期的康复 治疗重点是预防新的发作,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社会功能。具体康复措施有:生活、学习、就业行为的康复技能训练,社会交往及业余活动安排等训练。在精神疾病的康复中要注意,对于慢性患者要注意对他们的家属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要防止患者产生依赖,尽可能地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而不要对患者的一切包办代替。二、精神疾病的康复步骤(一)精神康复的评估1.了解患者既往的经历,目前的社会功能水平,所处的社会环境及躯体和精神状况,以及患者对疾病和未来的态度和希望。2.精神疾病的诊断、目前的症状类型和严重程度,以及对患者行为影响的评估。3.使用Hall和Baker的康复评估量表、独立生活技能调查表、康复状态量表、社会功能量表对患者社会功能进行评估。(二)制订康复计划1.包括所涉及的目标及具体实施步骤。康复目标以家庭、社会对患者要求以及患者实际存在的能力来确定。2.设定明确清晰的康复目标。(三)确定康复进程1.制定康复干预措施:针对患者的功能损害,制定出最适宜的干预措施,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改善机会。2.定出具体康复步骤:定出实现短期康复目标和长期康复目标的时间表。3.康复疗效评估:通过临床观察、量表复评和阶段性小结,确定目标、计划是否合理、是否修订或完善。4.确定新的目标,制订新的康复进程。患者出院护理常规一、根据医嘱为患者做好出院前的准备工作,核对患者用药。 二、协助患者更衣,整理物品,清点病室用品,书写护理记录。未使用完的药物交给家属带回,并详细说明用药方法、剂量及注意事项,做好出院前指导工作。三、核对患者,将患者身份识别腕带取下并收回。四、总务护士清查患者库存物品交家属带回。五、办公室护士整理病历,交质控护士质控,2日内完成。六、征求患者和家属对病区的意见,向患者告别并送出病区。七、对病室和患者床单元进行终末处理。兴奋躁动状态患者护理常规一、兴奋躁动状态的患者,根据医嘱和病情需要,安置于重症室加强护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落实相应护理措施。二、对兴奋躁动状态患者,护士要注意语言和态度,不要用言语刺激患者,以免加重其兴奋程度。三、对兴奋躁动状态患者,护士应随时注意突然发生的冲动行为,保护患者安全,必要时报告医生处理,并根据病情和医嘱采取相应保护性医疗措施。四、在进行治疗时,要保护好器械和用品,防止患者损坏或夺取用以伤人或自伤。五、各班均应严格进行安全检查,对兴奋患者毁坏的门窗、门锁、床等物品均应急修,防止意外发生。六、对持续兴奋躁动状态的患者,应进行医护查房,根据病情特点,共同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兴奋。同时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和交接班。七、要保证患者有充分的休息和足够的营养,对于少食或拒食者,护理人员应耐心喂饭,必要时予以鼻饲。并加强晨晚间护理,预防合并症的发生。木僵状态患者护理常规一、木僵患者的护理应列为重点工作,详细记录,重点交班,认真做好床旁交接。 二、护理操作要耐心、细致、周到,动作要轻,言语要温和,避免在患者面前随意议论病情。三、加强用药护理,确保有效治疗,认真观察各种治疗后的反应,如发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做好相应的处置。四、加强基础护理,注意保暖,保持床单元的平整干燥;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擦背,及时更换脏衣裤,防止压疮发生。五、定时为患者按摩肢体、活动关节,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和足下垂。六、定时为患者清洗口腔,清除口腔分泌物,鼻饲营养饮食、水及口服药物,保证患者每日摄入量及治疗。七、掌握患者的排便规律,及时为患者使用便器接便。如患者12小时无尿排出,可先行诱导排尿,必要时遵医嘱导尿。患者连续3日无大便应通知医生处理。八、加强巡视观察,防止其他患者对木僵患者造成伤害,同时还需防止木僵患者突然转变为高度兴奋状态,出现冲动伤人、自伤、毁物等行为,确保患者的安全。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护理常规一、应安置在单人间,专人护理,病室光线应暗淡,尽量减少刺激,安放床栏,床栏应加棉垫包裹。二、注意观察血压、呼吸、意识、瞳孔的变化,体温39℃以上应予以头置冰袋,呼吸困难时遵医嘱予以氧气吸入。三、密切观察癫痫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形式、经过及间歇时间,有无大小便失禁、舌咬伤、外伤、呕吐等。四、发作时,专人护理,保持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防止口腔分泌物吸入肺内,发生吸入性肺炎。五、做好安全护理,避免坠床摔伤。六、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七、保证营养供给,必要时遵医嘱予以鼻饲饮食。八、随时确保各种抢救药品和设备的完好。 消极患者护理常规一、对情绪低落,有自杀、自伤言行和企图的消极患者应安置在护理人员视线范围内。密切观察患者的动态变化,加强夜间及清晨巡视,阻止患者蒙头睡觉,严加防范,确保安全。二、护理人员应坚守岗位,引导患者参加适宜的娱疗活动,以稳定情绪,转移、分散注意力。三、认真执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随时清理危险物品。家属探视时,护理人员向家属做好安全宣教,取得其配合,共同对患者进行安全监管。四、及时掌握患者在不同时期的异常心理活动、病情变化、饮食及睡眠等情况,针对性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五、注意患者进食情况,对少食或拒食的患者,可行喂食或鼻饲等,必要时遵医嘱补液治疗。六、对重度消极行为的患者进行重点监护,发现患者有可疑自杀、自伤迹象时,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必要时遵医嘱予以保护性约束,应安排家属24小时陪护。七、加强用药护理,确保有效治疗,使精神症状能得到尽早控制。八、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变化,重点交班。冲动患者护理常规一、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做好分级护理及病区安全管理工作。二、对有严重攻击、破坏行为的冲动患者,应安置在护理人员视线范围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清除病室内一切危险物品,防止患者突然冲动出现伤人、毁物行为,力争将冲动行为控制在萌芽状态。三、了解并及时满足患者合理的心理需求,避免与患者发生正面冲突,减少诱发因素。 四、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安排患者的娱疗活动,对有冲动倾向的患者应明确告知其行为后果,引导患者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和宣泄情感,使患者注意力被转移分散,其旺盛的精力得到一定的疏泄,不良情绪得到了有效宣泄。五、对频繁、严重攻击行为的患者重点监护,必要时遵医嘱予以保护性隔离或约束,并做好保护性隔离、约束期间的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六、加强用药护理,确保有效治疗,使精神症状能得到尽早控制。七、认真观察各种治疗后的反应,如发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做好相应的处置。八、患者症状缓解后,做好心理护理,巩固病情。九、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变化,重点交班,认真做好床旁交接。外走患者护理常规一、当班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有外走企图者应安排在护理人员的视线范围内活动,以便观察,积极处理。二、工作人员态度应和蔼可亲,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解决不了时须耐心解释,避免用简单生硬的语言刺激患者。三、丰富患者的住院生活,引导患者参加集体活动,以转移、分散其注意力。四、患者外出参加治疗、检查、活动时有专人陪同,禁止单独出入病区。进出病区时做好防范。对出走企图强烈的患者应重点监护,不宜参加室外活动,必要时遵医嘱予以保护性隔离。同时,应安排家属24小时陪伴。五、工作人员进出病区大门及护士站、医护办公室、值班室、配餐室、处置室等功能用房应随手锁门。病区公用钥匙严加保管,防止丢失。不得将门禁卡、钥匙交给非医务人员使用。门禁卡、钥匙若有丢失,应立即寻找,并报告护士长。六、发现外走患者,立即组织人员寻找,并逐级汇报,通知家属、单位帮助寻找,必要时报警。七、外走患者安全寻回后,应予以劝慰,并加强监护。八、详细记录患者情况,重点交班,认真做好床旁交接。 拒食患者护理常规一、详细了解患者拒食的原因,尽量劝导患者进食。二、对有阵发性行为紊乱,躁动不安的患者,可留下饭菜,待症状缓解后再劝说进食。三、对抑郁情绪的患者,要不断进行心理疏导,尽量调配患者喜爱的饮食。四、对完全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护理人员予以喂食,防止噎食、误吸等意外。五、严重拒食的患者,可遵医嘱进行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物质,保证患者摄入量。并根据营养师的建议和患者躯体情况,调整营养物质种类。六、详细记录患者情况,重点交班,认真做好床旁交接。进食障碍护理常规一、生理护理(一)保证营养,维持正常体重1.评估患者的体重情况,患者对限制自己体重所采取的措施,包括自我诱吐、使用泻剂或利尿剂的情况,以及患者达到标准体重和正常营养状态所需的热量。2.与营养师和患者一同制定体重增长计划,鼓励患者按照计划进食。3.对严重缺乏营养又拒绝进食患者,在劝其进食的基础上可辅以胃管鼻饲或胃肠外营养。4.在体重恢复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体重增加的速度,应以每周增加0.5-lkg为宜,过快易导致急性胃扩张和急性心衰。5.使用固定体重计每日定时测量患者体重。6.密切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出入量、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结果(电解质、酸碱度、白蛋白等)直至以上项目指标趋于平稳为止。7.评估皮肤、黏膜的色泽、水分和完整性。如有异常,及时向 主管医生汇报。二、心理护理(一)纠正体像障碍1.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向患者表示关心和支持,使患者有被接纳感。2.评估患者对肥胖的感受和态度,鼓励患者表达对自己体像的看法,包括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方面及对体像改变的感受,以及重要关系人物的看法和态度对自己的影响。3.将患者实际的身体尺寸与其主观感受做对比,帮助患者认识其主观判断的错误。(二)重建正常进食行为模式1.帮助患者正确理解身材与食物的关系,制定宣教计划,帮助患者认识营养相关问题,向患者说明低体重对健康的危害性。2.对于厌食的患者要提供安静、舒适的进食环境,鼓励患者自行选择食物种类,或提供适合患者口味的饮食。3.对患者进食时间加以限制,一般要求不超过30分钟,以保证患者的进食速度。患者进餐时,护士应陪伴在旁,并至餐后至少1小时,以确保患者按量摄入食物,无诱吐发生。4.对于贪食症患者,要制定限制饮食的计划,逐步限制高脂、高糖食物和进食量,使患者易于接受,逐渐建立规律适量的饮食习惯。5.注重对患者情绪反应的评估,如有无抑郁、自杀的危险和滥用药物的情况,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睡眠障碍护理常规一、失眠的护理(一)消除诱因1.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加强护患间的理解和沟通,了解患者深层次的心理问题。2.支持性心理护理:运用支持性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认识心理刺激、不良 情绪对睡眠的影响,使患者学会自行调节情绪,正确面对心理因素,消除诱因。3.认知疗法:失眠患者由于过分担心失眠,常常造成焦虑,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眠,消除对失眠的顾虑,解除心理负担。(二)睡眠卫生宣教1.教会患者自我处理失眠的各种措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日三餐、睡眠、工作的时间尽量固定。2.睡前两小时避免易兴奋的活动、刺激紧张的电视节目、长久谈话、进食等,避用浓茶、咖啡、巧克力、可乐等兴奋剂。3.白天多在户外活动,夜间使用睡前诱导放松的方法。4.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光线过亮或直射脸部;维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噪音干扰。5.正确应用镇静催眠药物。(三)重建规律、有质量的睡眠模式1.刺激控制训练:属于行为疗法的一种,帮助失眠者减少与睡眠无关的行为和建立规律性睡眠-觉醒模式的手段。2.睡眠定量疗法:教导失眠者减少在床上的非睡眠时间,限制待在床上的时间,在于拥有有效的入睡时间。3.其他疗法:根据患者失眠的情况,可适当选用暗示疗法、光疗等。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逐步纠正睡一醒程序,使之符合通常的昼夜节律,从而获得满意的睡眠质量。二、其他睡眠障碍的护理(一)保证患者安全:对家属和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帮助其对该病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有效防范意外的发生。(二)消除心理恐惧:开展健康宣教,帮助他们认识该病的实质、特点及发生原因,以纠正其对该病的错误认识,消除恐惧、害怕心理。(三)减少发作次数:帮助患者及家属认识和探索疾病的诱发因素,尽量减少可能诱发因素,建立生活规律性。(四)必要时服用相应药物。 痴呆患者护理常规一、病情观察1.观察患者有无焦虑、抑郁、情绪失控、兴奋欣快、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2.评估患者定向力、记忆力等认知障碍严重程度。3.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情况。二、一般护理1.专人陪护,避免意外伤害、迷路或走失。2.饮食护理:加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卵磷脂及维生素的摄入。中、重度痴呆患者进食时,喂食速度要慢,每次的量要少,防止噎食窒息发生。3.指导进行日常活动的训练,加强体育锻炼,对语言障碍者进行语言训练。4.心理护理:安排熟悉的责任护士和床位,增加患者的安全感。5.情感支持:给患者充分的尊重,宣传痴呆有关知识,让家属及周围人群能认识到患者的异常行为是疾病导致的。三、症状护理1.安全护理:根据患者病情,酌情为其加床栏或保护性约束,防止坠床、跌倒。对痴呆患者潜在的健康状况要有所警觉,及时发现身体或心理方面的异常,保证患者的安全。2.日落综合征护理:日间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减少午休时间,增加日光照射,使患者保持一定的兴奋。晚间睡眠前用温水洗脚,保持环境安静,改善睡眠质量。3.四处徘徊综合征护理:避免独处,外出时须有人陪伴,佩戴识别患者身份的手腕带,有助于走失时及时查找寻回。4.认知功能训练:进行3R训练(往事记忆提取、记忆空间定位、记忆再激发)、娱疗等。5.精神症状护理:患者出现偷拿、集物、异食、随地方便等症状时,应耐心劝诱,切忌粗暴阻止。 6.预防并发症:做好大小便护理,勤翻身、拍背,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四、健康指导1.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疾病知识,通过心理护理及社会干预,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2.指导家属予以合理膳食。3.对患者家属进行预防并发症、功能训练、视听觉刺激、自我照护能力、交流技巧、3R训练等技能宣教。4.加强安全护理,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根据家居环境制定安全照护措施。避免让患者独处,外出有人陪伴,并佩带写有患者姓名、地址和联系电话的卡片、手环等,利于警方或他人送回患者。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常规一、生活护理(一)饮食护理1.观察患者进食情况,予以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鼓励患者多饮水。2.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如吞咽困难可予以软食,防止噎食。3.对严重呕吐无法自行进食者,由护理人员协助喂食,必要时予以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二)睡眠护理1.纠正顽固性失眠,在药物调整基础上,采取措施协助患者改善睡眠状况,指导患者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白天参加各种工娱活动。2.改善睡眠的环境,保持室内宁静、舒适、光线适中、空气清新。3.睡前避免剧烈运动,放松心情,控制情绪,睡前用温水洗澡,注意足部保暖等。4.严密观察记录患者的睡眠时间。(三)个人卫生护理1.加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排泄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舒适。 2.对疼痛异常敏感患者,护理时应注意操作轻柔,尽可能少碰触患者皮肤。3.护理人员应予以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坚定治疗的信心。二、安全护理(一)对于有精神症状的患者,护理人员必须以平静、理解的态度予以保证及介绍环境,以减轻患者恐惧。(二)护理接触中应注意方式,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正确疏导,避免直接冲突。可根据病情设立专人护理,予以隔离或保护性约束,防止患者冲动性的自伤或伤人。(三)密切关注患者言谈举止,分析掌握心理活动和需求,保证患者安全。三、特殊护理(一)过量中毒护理1.病区内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材,如纳洛酮等,并配合医生做好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2.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保持水电解质及能量代谢的平衡。3.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二)戒断症状护理1.密切观察戒断症状的出现,适时用药。2.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遵医嘱对症给药。痉挛发作时设专人护理,保证呼吸道通畅3.吸烟者戒烟后可能会引起体重增加,应劝告吸烟者不要实施减肥计划,加强其对戒烟益处的认知,以克服体重增加引起的消极作用。(三)躯体合并症护理1.物质依赖患者多有不同类型的躯体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肝功能异常等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损害,及传染性疾病等。2.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压、脉搏。3.对肝功能异常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要减少刺激性食物对消化系统的损害。4.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有手指颤抖、共济失调等情况 ,应加强照顾,防止发生跌倒或其他意外。5.对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四、药物护理严格遵守用药制度,按时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静脉用药时注意及时调整液体的滴速,并观察心率、呼吸、血压、瞳孔、意识的变化等。五、心理支持(一)建立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尊重患者,采取接受的态度,耐心倾听患者叙述不适的感受,并向患者表达提供支持帮助的意愿。(二)加强认知干预:针对具体情况,向患者提供有关精神活性物质依赖的知识,让患者能主动认识物质滥用的危害,自觉配合戒除毒品。(三)矫正不良行为:护理人员要努力规范患者的行为,对患者的不良行为不迁就,严加防范患者的觅酒或觅药行为,严禁毒品和酒被带入病区。(四)运用良好的应对方式:指出患者不良的应对方式,同患者一起分析、识别及运用更有效的正确应对方式。(五)建立正性的自我概念: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重新认识自己,对患者好的行为予以肯定,改变患者对自己负向的评价,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提高自尊。(六)鼓励患者参加有益的活动,以转移对物质的渴求心理。(七)帮助患者认识复吸的高危因素及采取处理的方法,回避与以往滥用药物相关的人、地点、事物。六、健康教育(一)加强精神活性物质的精神卫生宣传工作,提高对有成瘾性的药物的警惕性。(二)加强心理咨询和宣教,减少生活事件和家庭及环境不良影响导致的物质滥用,重点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宣传和管理。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常规 一、安全护理(一)病区的安全管理1.做好安全检查工作,保证患者安全,禁止将危险物品带入病区,以防意外发生。危险物品包括:玻璃制品、绳索物品(鞋带、腰带、购物袋等)、刀具(水果刀、削皮刀、剪指甲刀等)、打火机等。2.患者入院、外出活动返回、探视返回时均应进行安全检查,并在此前向患者家属做好宣教工作。3.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如病区门窗、锁、桌椅等物品损坏时,及时进行维修。4.对于护士办公室、患者活动室等地,人走锁门,防止医疗器械成为危险物品。(二)严密观察,掌握病情1.在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要对每位患者的病情、诊断、护理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评估高风险的患者。2.严格遵守分级护理制度,每15-30分钟巡视病区一次,对于重点患者要做到心中有数。3.注重探视、急救、医嘱执行及高危药品管理等关键环节;加强晨晚间护理、午间及夜间护士稀少时间段的巡视,确保患者安全。二、生活护理(一)饮食护理:(参照患者饮食护理常规)(二)睡眠护理:(参照睡眠障碍患者护理常规)(三)卫生护理1.生活可以自理的患者,在护理人员督促下料理个人卫生。2.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应有专人做好相应的护理。三、心理护理(参照患者心理护理常规)四、药物治疗的护理(一)确保药物服下。(二)注意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及服药效果。(三)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五、健康宣教 (一)注重首次治疗的疗程。(二)坚持服药,减少复发,(三)树立乐观的精神,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四)早期症状的及时发现,定期门诊随访。心境障碍患者护理常规一、躁狂状态的护理(一)保证安全,防意外1.及时了解掌握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原因,消除或减少引发暴力行为的因素,有效的防范暴力性事件的发生。2.护理人员应能够尽早发现和辨认潜在暴力行为患者的一些先兆表现,及早地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3.稳定患者的情绪。在疾病急性阶段尽可能地满足其合理要求,对于不合理、无法满足的要求也应尽量避免采用简单、直率的方法直接拒绝,以避免激惹患者。(二)合理安置患者的居住环境1.对情绪高涨的躁狂患者应安置于安静、安全、舒适的休养环境中,室内陈设力求简单、实用,一些唾手可得的危险物品应及时移开。2.若患者出现难以控制的暴力行为时,护理人员应保持沉着、镇静,设法分散患者注意力,疏散周围其他患者,争取其他医务人员的支援配合。既要保证患者的安全,又要注意自我保护。(三)满足基本生理需求1.为患者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必要时安排单独进餐。2.鼓励患者自行完成一些有关个人卫生、衣着的活动,对其不恰当的言行予以适当的引导和限制。3.安排好患者的活动,使患者能得到适当的休息和睡眠。4合理安排有意义的活动,引导患者把过盛的精力运用到正性的活动中去,以减少或避免其可能造成的破坏性行为。二、抑郁状态的护理(一)躯体症状的护理 1.保证营养的供给:予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2.改善睡眠状态。3.指导和协助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工作。(二)安全护理1.及时发现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图的强度与可能性和可能采取的自伤、自杀方式,有效地防止意外事件发生。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尽可能多地与患者保持接触,对患者的言语、行为、去向等情况,随时做到心中有数。3.妥善安置患者,做好危险物品的管理,房间陈设要尽可能简单、安全,对各种危险物品,如:绳带、玻璃、刀剪等和各类药品,要妥善保管。(三)症状护理1.进行有效的治疗性沟通,鼓励患者抒发内心体验。2.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协助建立新的应对技巧。(四)保证用药安全及药物治疗(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卫生宣教工作1.讲解抑郁症的相关疾病知识,使患者、家属对疾病知识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2.讲解维持量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常见的不良反应,使患者了解坚持服药的必要性和掌握处理不良反应的方法。3.讲解疾病复发可能出现的先兆表现,按时门诊复查。4.锻炼培养健康的身心和乐观生活的积极态度,生活要有规律,积极参加社会娱乐活动,避免精神刺激,保持稳定的心境。神经症患者护理常规一、保障患者安全1.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对有抑郁情绪,自杀、自伤倾向的患者,注意防范患者发生自杀自伤的情况。2. 做好安全检查,避免环境中的危险物品和其他不安全因素,以防止患者在症状影响下发生意外情况。二、满足生理需要,提高躯体舒适度1.提供基础护理,保证患者饮食、睡眠、排泄等生理需要的满足。2.对主诉躯体不适的患者,注意区别是心因性还是器质性问题,对于后者需要及时向医生反馈,遵照医嘱予以相应处理。三、减轻精神症状或接受症状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2.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接受患者的症状,提供支持性心理护理。3.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刺激。4.帮助患者学会放松,教给患者应用意向引导、深呼吸或其他放松技巧来逐步放松肌肉。5.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绪和不愉快的感受,协助其识别和接受负性情绪及相关行为。6.帮助患者注意症状之外的其他事情,终止负性和应激性思维。7.帮助患者矫正扭曲的认知,或改变各种不正确的看法,从而使患者改善或消除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8.重建正确的疾病概念和对待疾病的态度,顺其自然,接受症状;转移注意,尽量忽视它;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9.运用说明、解释、分析、推理等技巧,帮助患者接受症状。10.教会患者负性思维阻断的行为技术,以阻断负性思维。四、提高应对能力和社会功能1.与患者共同探讨其压力源及诱因,与患者共同制订出适合患者的压力应对方式。2.反复强调患者的能力和优势,忽略其缺点和功能障碍,以利于和减轻无助无用感。3.用行为示范方法,让患者学会对压力的处理。4.协助患者获得家庭的理解和可能的社会支持。5.帮助患者改善自我照顾能力,协调患者增强对社会环境和家庭的适应能力,鼓励患者努力学会自我调节,尽早摆脱依赖性。6.实施家庭治疗,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 ,指导患者的配偶和亲友对患者的疾病应建立积极、关心、帮助的家庭气氛。应激相关障碍患者护理常规一、脱离应激源1.帮助患者尽快消除精神因素或脱离引起精神创伤的环境,包括对患者康复后生活或工作方面的指导或安排、必要时重新调换工作岗位、改善人际关系、建立新的生活规律。2.提供安静、宽敞、温度适宜、色彩淡雅以及陈设简单、安全的环境,减少各种不良环境因素对患者的刺激和干扰。二、安全护理(一)评估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评估自杀自伤、暴力行为的危险度。(二)密切观察患者的各种表现,注意有无自杀自伤、暴力行为的征兆出现。一旦发现患者有明显行为征兆时,应立即采取措施,保证患者及周围人员安全。(三)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四)患者有严重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导致行为紊乱、冲动时,予以适当的保护性约束,以保证患者安全。(五)对意识障碍患者加强观察和护理,限制其活动范围,防止走失、跌伤或受其他患者的伤害。三、生理护理(一)维持营养、水、电解质平衡,安排患者与其他患者一起集体进餐,或采用少量多餐方式,必要时需专人耐心劝导并协助喂饭,或遵医嘱行鼻饲流质食品,或静脉补液。(二))改善睡眠,保证夜间的睡眠质量。(三)协助料理个人生活,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包括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二便护理、会阴护理等。四、心理护理(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接触患者 1.以真诚、友善的态度关怀、体谅、尊重患者,接纳患者的病态行为。2.耐心倾听,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如静静陪伴、抚触、鼓励关注的眼神,以传达护士的关心和帮助。(二)予以支持性心理护理1.鼓励患者倾诉疾病发作时的感受和应对方法,对患者当前的应对机制表示认同、理解和支持。2.合理解释、指导患者的症状,帮助患者认识疾病的性质,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帮助宣泄:通过鼓励患者用言语描述、联想、回忆、表达及重新体验创伤性经历等,以达到让患者宣泄的目的。4.鼓励患者参加活动:安排适当的活动,增加与他人交往以分散其对创伤体验的注意力,减轻孤独感和回避他人、环境的行为。(三)帮助患者纠正负性认知1.帮助患者找到自己的负性自动思维,告诉患者其认知评价(即各种想法)是如何导致不良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的。2.指导患者通过现实检验来发现自己的消极认知和信念是不符合实际的,并找出认知歪曲与负性情感的关系,从而矫正这些认知障碍。(四)暴露疗法技术:患者认识到他/她所害怕和回避的场所已经不再危险,以帮助患者面对痛苦的记忆和感受,控制情绪,理性处事,正视现实,最大限度消除不合理理念。(五)帮助患者学习应对技能1.教会患者管理焦虑的方法,以更好地应对应激。2.帮助患者学习以问题解决法来处理压力情景。3.帮助患者学会应激处理的各种积极有效的认知和行为技能,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4.帮助患者运用社会支持系统应对应激,促进身心康复。五、家庭干预(一)帮助患者和家属学习疾病知识,使患者和家属对应激相关障碍的发生有正确的认识,消除模糊观念引起的焦虑、抑郁。 (二)帮助家属理解患者的痛苦和困境,做到既关心和尊重患者,又不过分迁就或强制患者。(三)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合理安排工作、生活,恰当处理与患者的关系。六、药物护理帮助患者了解和自行观察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人格障碍患者护理常规一、建立治疗性信任关系(一)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充分理解患者,并帮助患者找出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二)认真听取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带有多疑情感的陈述,在患者用语言进行攻击或企图找借口来掩盖自己多疑的感受时,切忌直接反驳,以示护理人员的尊重,显示出护理人员是随时可依赖的人。(三)教给患者一些社会交往技巧,以使患者能够扩大自身与外界的接触,参加必要的活动。(四)护理人员要时刻检查自己的情绪,即便患者使你恼怒,也要以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让患者感受到能与护理人员愉快相处,从而减少多疑。(五)对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不要过分的热情,以避免因过分热情引起患者的多疑。二、指导患者参与日常活动(一)帮助患者找出并表达影响社交的因素和感受,纠正受损的社交技术。(二)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要清楚、简单地说明问题,以减少患者的误解。(三)在患者能信任他人之前,先同他/她所信任的人进行交往。(四)鼓励患者参与集体活动,但要避免竞争。(五)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边缘 型人格障碍患者均可因操纵行为而影响其社会关系,应指导患者用社会上能接受的方式与人交往,并向患者说明操纵行为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以及操纵行为带来的后果。三、针对冲动行为的护理帮助患者探究诱发冲动的因素,讨论这些行为给自己及他人带来的危害及痛苦,或用其他的方式代替冲动。四、针对攻击行为的护理(一)明确、严肃地向患者讲明攻击行为将造成的后果,及时制止患者的行为,并让其知道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二)必要时予以隔离或约束,并根据医嘱用镇静药控制。五、针对分离的护理(一)帮助患者与他人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认识到交流的意义,提高交流技能,从而增强自信心。(二)纠正行为异常1.群体疗法:群体的作用引导患者改正异常行为。2.塑造榜样:为患者创造学习的榜样3.行为限制:用奖惩的方法纠正患者的行为。六、针对自残行为的护理(一)及时评估患者既往自我伤害史,包括自我伤害的行为方式。(二)密切观察患者的行为变化,与患者共同探讨如何将愤怒的感觉(或情绪)合理疏导。并与患者达成协议,如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定寻求护士帮助。(三)与患者共同探索采用建设性的方式表达不满情绪,鼓励患者用语言表达愤怒。七、其他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一)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1.鼓励患者说出当前的压力问题,指导家庭成员支持患者独立以增强其自尊心。2.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对患者的过多要求予以适当的限制。3.鼓励患者提问题,获得信息,制定决策。(二)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1. 对社交隔离的护理:①为患者提供一个日常活动的日程表(包括每天的治疗活动和日常起居);②有条件的为患者提供一对一的护理治疗;③每天为患者提供相同的医护人员,以利于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治疗关系;④鼓励患者参加小组活动;⑤争取患者的合作,鼓励其参与制定护理计划以及设定护理目标。2.对语言沟通障碍的护理:安排多种语言沟通活动,话题可涉及当前的时事、社交技巧以及娱乐活动等,讨论时避免引起紧张和焦虑的话题,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三)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1.充分理解患者的表演行为。2.用专业性、治疗性的沟通技巧与患者接触,对其夸张的言行要保持中立态度,避免在情感上被患者影响。3.教给患者在各种情境中与他人相处的技术,扮演合适的角色。4.帮助患者澄清自己的感觉,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四)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1.护理人员应保持中立,抓住一切合适的时机,客观地指出患者所说的与现实不一致,以增强患者对自我的责任感。2.护理人员要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既谦虚又自信,避免带有防卫机制与患者交流。3.帮助患者纠正被抛弃感、被否定和拒绝感、惭愧感以及自我怀疑观念,从而提升自尊心。(五)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1.心理护理:及时察觉患者的焦虑情绪,鼓励患者用语言表达情感。2.纠正行为:确定患者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的持续时间,帮助患者找出并建立一些选择性的应对压力的措施,挖掘那些能使患者高兴或满意的其他活动如参加文体及娱乐活动。3.采用个别心理治疗和增加体育锻炼或体力活动,以减轻精神紧张,逐渐体会生活的丰富和乐趣,改善强迫紧张的生活方式。八、健康教育(一)向家属 讲解人格障碍的形成是与患者早期所受的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有关。(二)让家属明白,患者的行为虽然是令人不能接受的,但作为家庭成员,家庭必须接受他们。同时使患者知道,家庭不能接受的是患者的行为而不是患者本人。因此,创造舒适的家庭环境,与患者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是家庭护理的核心。(三)教导家庭成员正确对待患者行为,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护理常规一、生活护理(一)保证患者正常的生活需求,如睡眠、饮食及活动环境等。(二)密切观察患儿的进食情况、大小便次数、性质及量是否正常,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护理干预。(三)保证患者有一个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做好晨晚间护理。定期为患者洗澡、更衣、理发、修剪指(趾)甲,保持患者的清洁卫生。二、安全护理(一)患者居住的环境应简单实用,随时检查有危险隐患的物品和设施,如锐器、火柴、药品等。(二)居住的房间窗户应有相应的安全措施,禁止从事攀爬、打闹等危险活动。三、教育训练(一)生活自理能力训练1.医护人员及父母对患者要有耐心,应坚持不懈教育和训练,使他们逐渐适应周围环境,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2.训练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必要的技能,如洗脸,洗澡,如厕,穿衣服、鞋袜,整理床褥,吃饭,收拾餐具,扫地等。(二)语言功能训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密切配合,协调进行,通过生活活动进行语言缺陷的矫正训练,要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三)劳动技能训练:可从自我生活服务劳动培养开始,逐渐进入社会生活服务劳动技术的培养。在实际的劳动中进行日常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的教育,进而到职业技术教育。 (四)品德教育:尊重患者与严格要求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对不同情况不同处理,把缺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严格区别开来,对患者尽量少批评,少惩罚,多予以表扬和鼓励。四、药物治疗的护理因患者对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引起不适的表达较差,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更应严格观察病情演变及用药情况,及时处理不良反应。五、健康教育重点是针对家长与老师,使他们正确认识疾病特征和预后,鼓励从患者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对患者的发展前景寄予恰当的希望。鼓励患者多与外界接触、多说话,多练习,及时表扬和强化,提高患者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切忌操之过急和歧视打骂。儿童孤独症患者护理常规一、生活护理(一)保证患儿正常的生活需求,如睡眠、饮食及活动环境等。(二)保证患儿有一个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做好晨晚间护理,为患者洗澡、更衣、理发、修剪指(趾)甲,保持患儿的清洁卫生。二、安全护理(一)密切观察患儿的活动内容及情绪变化,找出不安全的隐患,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专人护理,控制活动的区域,避免其接触危险物品。(二)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刺激,若患儿的情绪处于激动、兴奋时,应将其安置在安静的环境中,予以适当的引导,转移其注意力。(三)鼓励患儿参加有组织的活动,如出现不可避免的暴力行为和自伤行为的情况,要及时予以保护,避免伤害自身及他人。(四)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保持耐心、态度和蔼,避免激惹患儿,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刺激。三、教育训练(一)生活自理能力训练1.根据患儿的智力以及现有的生活技能状况,制 订具体明确的训练计划,由简单到复杂。2.鼓励患儿持续不断地完成每一项训练内容,直到患儿掌握并固定下来,切不可半途而废。(二)语言能力训练1.根据患儿言语能力水平,制订计划,从认物、命名到表述,从简单的音节到完整的句子,锻炼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当达到一定程度时,让其参加语言交流的游戏。2.带领患儿接触社会、自然环境,如动物园、公园等,使其在感知事物时进行言语功能的强化。(三)人际交往能力训练1.训练注意。2.模仿动作。3.姿势性语言的学习和表情动作的理解。4.提高语言交往能力。5.利用游戏改善交往。(四)行为矫正训练:用阳性、阴性强化法,系统脱敏,作业疗法等方法。注意训练时要有耐心,切忌急于求成,步骤要由简单到复杂,方法具体、直观、生动。同时,对患者的进步要及时予以表扬。四、药物治疗的护理1.督促患儿按时服药,服药后要检查口腔,确保药物服下。2.保证剂量的准确性,积极处理不良反应,安抚劝慰,避免患儿过分紧张。五、健康教育(一)帮助家长认识到疾病的性质,讲解疾病的可能原因,减少家属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和对孩子生病的自责和内疚感。(二)家长要冷静和理智地接纳疾病,树立信心,积极与专业人员配合,共同训练和教育孩子。(三)将训练方法、注意事项教给家长,使家长能够独立操作。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者护理常规 一、生活护理1.观察患儿的进食、睡眠、大小便的自理情况,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护理干预。2.予以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保证每日水的入量,培养患儿按时进食的习惯。3.对于年龄较小或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患儿,需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如注意冷暖、保证良好的卫生状况、定期洗澡、修剪指(趾)甲等。4.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二、安全护理1.利用各种护理方法稳定患儿的情绪,保证安全。2.专人护理,控制患儿的活动区域,避免接触危险物品。3.避免患儿从事竞争性较强或冒险的游戏,并向其讲解其中存在的危险性。三、教育训练1.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护理人员应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予以指导和训练。2.注意力的训练:通过游戏比赛等形式对注意力进行训练,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逐渐延长,注意障碍逐渐改善。四、药物治疗的护理指导遵医嘱按时服药,密切观察服药情况,以及服药后的表现,提高服药的依从性。青少年品行障碍患者护理常规一、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1.利用各种机会让患儿与其他同伴相处,引导患儿正确与他人交往,使其体会各种交往方式的不同感受,促使其改善交往方式。2.鼓励患儿参加有一定约束力的集体活动,让其共同参与制定活动规则,通过阳性强化训练其自我控制能力。二、心理护理1.以耐心、关爱、同情、包容的态度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 系,取得患儿的信任和合作。2.帮助患儿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事例、榜样,特别是现身说法来影响和教育,努力转变其不正确的观念。三、行为矫正(一)矫正攻击行为1.示范法:将有攻击行为的患儿,有意地放在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学生集体之中,以达到减少他们的攻击行为的目的。2.消退法,患儿的攻击行为是为了自我显示,目的是想引起旁人注意。对此,可以暂时不加理会其攻击行为,使他们得不到他人的注意。同时,应及时表扬他们有积极意义的行为,使之得到强化。3.引导患儿用非武力解决问题,同时学会忍让。(二)矫正说谎行为1.减少说谎的机会,注意教育方法,既要有严格的纪律,也要给孩子一定程度的自由,创造讲真话的环境。2.当患儿说谎时,要立即提出批评;在患儿做到不再欺骗时,及时予以表扬。(三)矫正不良习惯行为1.替代性反应法,即选择一个适当的行为来替代自己某种坏习惯,直到坏习惯消除。2.鼓励患儿参与制订计划和目标,并做好记录,达到目标要自我表扬和鼓励。四、药物治疗的护理让家长和患儿理解药物治疗的好处和可能的副作用,消除顾虑,配合医生治疗;告知家长应与医护人员保持联系,定期接受咨询。五、健康教育讲解疾病的性质,使患儿和家长对病态的行为有正确的认识。使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引导患儿学会正确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患者护理常规一、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消除环境中的不利因素,防止太多 变迁与刺激,对环境中有可能发生变化时提前告诉患儿。二、心理护理:以耐心、关爱、同情及温和的态度接触患儿,取得患儿的信任,耐心倾听患儿诉说自己内心体验,指导他们如何去适应环境,增加克服情绪障碍的信心。三、治疗过程的护理:严格执行各项医嘱,督促服药,协助医生开展各项心理行为治疗。四、健康教育1.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向患儿家长宣传有关儿童精神?知识。对孩子微小进步要予以充分肯定,锻炼孩子的独立社交能力。2.培养健全的人格,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交谈。切忌将患儿独自关闭在家中与社会隔绝。3.教会家属用药知识,随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并确保患儿的充分营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