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00513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4
《关于新形势下财政学教学改革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新形势下财政学教学改革的思考【】目前社会对财政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要适应这种变化必须对财政学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在分析财政学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素质高、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优化财政专业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方式,推行案例教学等具体教改路径。 【关键词】财政学;教学改革;财政学课程体系 从财政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看,只有部分学生能够在政府机构工作,相当部分学生需要在企事业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面对这一新的经济和就业形势,如何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对经济人才的需要,有必要对财政学课程的教学与实践进行研究、改革,以推动高校
2、素质教育的深入、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提高学生就业水平。 1.财政学教学的现状 1.1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课程体系建设对于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目前,地方高校通过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等一系列措施,大大提高了财政学课程体系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重形式轻内涵、重单门课程轻体系改革等问题,缺少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1.1专业课程的内部结构存在问题 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也是课程体系的骨架。主要规定了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以及各学科内容的比例关系,如学科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搭配等,体现出一定的课程理念和课
3、程设置的价值取向。 1.1.2与学科基础课程的协调性较差 财政专业开设《西方经济学》初级课程,但中级、高级经济学中的一些经济理论或分析方法正是许多财政问题分析所必备的,如税收效应中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最优税制设计等。由于这方面知识的缺乏,大大降低了财政专业学生的分析能力。 1.2教学模式单调以及现代化运用不充分 目前财政学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仍然是教师讲、学生记、考试考笔记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几乎没有采用案例教学、讨论课等教学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听课时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对财政实际工作的感性认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理解问题、思考
4、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教学内容偏理论轻实践 财政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是财政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在财政学教学过程中重书本、轻实践,只是将教材内容加以补充和修正后直接介绍给学生,很少利用书本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如在讲课中,财政概念、财政职能、财政收支部分所占比重较大,财政政策部分所占比重很小,而财政政策恰恰是理论与实践的连接点,这是在授课中常常忽略的问题。 1.4考核比较单一 目前现行的课程考核不能充分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院教学管理部门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3∶7的比例来对学生进行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这意味着成绩的高低仍然取决于
5、死记硬背的功底。这种考核方法极易造成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期末考试时采取复印笔记、临时突击的办法,学生虽然可以取得高分,但体现不出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1.5缺乏对外交流 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校际间缺乏交流是不争的事实。虽然一些学校有很多对口支援的名校教师,但同其他院校的师生进行交流依旧很不频繁,也缺乏与从事财政实务工的联系,很少聘请专家做学术报告或参加财政理论研讨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2.财政学教学改革的路径 2.1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议 “质量工程”对各高校提出了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的新要求,坚持知识、能
6、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 2.1.1整合专业课程内部结构 为了保证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各门专业课教材内容的重复与交叉在所难免,因此应在讲授过程中予以协调与分工。尽可能避免授课内容的重复,确保学生接受知识的逻辑顺序以及稳定性,同时使各科课程的教学重点更为明确。具体来说可以依据理论与制度两大模块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工。在理论部分,授课的重点应是基础理论的传授和分析思维与分析方法的训练;在制度部分,则应将重点置于分析方法的运用和具体问题的解决。 2.1.2协调财政学各专业基础课的内容 加大学科基础课程的数量比例和课时比
7、例,充分体现财政学的多学科相融合的发展趋势。如加大《计量经济学》的课时量,增设《中级微(宏)观经济学》(针对本科层次)或《高级微(宏)观经济学》(针对硕士、博士层次),同时将反映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和法学基本理论的课程纳入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当中;在专业选修课程中扩大反映上述学科理论发展以及分析方法创新的课程,如《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政府经济学》等。 2.1.3强化“史论结合”课程 “史论结合”课程在教学中应注意不能只讲历史,应该做到“史论结合”。如:采用专题性质的讲授,这样能够使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