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心的养成及清静世界的建立——内圣外王...

清静心的养成及清静世界的建立——内圣外王...

ID:21791339

大小:57.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4

清静心的养成及清静世界的建立——内圣外王..._第1页
清静心的养成及清静世界的建立——内圣外王..._第2页
清静心的养成及清静世界的建立——内圣外王..._第3页
清静心的养成及清静世界的建立——内圣外王..._第4页
清静心的养成及清静世界的建立——内圣外王...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静心的养成及清静世界的建立——内圣外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广而告之:应上海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的邀请,新法家网站中英文版总编辑翟玉忠先生于2010年9月25日~26日参加了该中心举办的“中国社会与21世纪战略高端论坛”,并在论坛上作了题为《清静心的养成及清静世界的建立——内圣外王的现代意义》的讲演。 编者按:内圣之学是中华文化的根本,是得清静心,实现人生幸福的不二法门。内圣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它超越一切宗教,又是东西方主要宗教的精髓。行静因之道,由内圣而外王。以道心行法家,无为而无不为,才能建设一个西汉初期那样“刑罚罕用”、“人给家足”的清静世界。这里,清静心的养成是本,清静世界的建立的末;中国的内圣外王之学被埋没太

2、久,今天我们极尽目力才能稍稍恢复它的本来面目。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界,内圣外王之学让我们惊异地看到一种崭新的人类和一个崭新的世界!                    清静心的养成及清静世界的建立——内圣外王的现代意义                                            文/翟玉忠 一.引论 若以一言概括中国学术,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可以用四字,即:内圣外王。 从战国时代庄周明确提出“内圣外王”这一概念算起,先贤对于内圣外王的阐述可谓汗牛充栋。近人冯友兰在《新原道》的《绪论》中总结道:“在中国哲学中,无论哪一派哪一家,都自以为

3、讲‘内圣外王之道’。”[1] 在《新原道》的《绪论》中,冯先生对内圣外王作了很精彩的阐发,其中涉及内圣与外王的内涵和关系,它对我们理解中国传统中内圣及外王即世间而出世间的特点,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这一特点是中国文化所独具的。他说:“中国哲学家以为,哲学所求底(即“的”,下同——笔者注)最高底境界是即世间而出世间底。有此等境界底人,谓之圣人。圣人的境界是超世间底。就其是超世间底说,中国的圣人的精神底成就,与印度所谓佛的,及西洋所谓圣人的精神底成就,是同类底成就,但超世间并不是离世间,所以中国的圣人不是高高在上,不问世务底圣人。他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底人格。

4、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底功用说。圣人不一定有机会为实际底政治底领袖。就实际底政治说,他大概一定是没有机会底。所谓内圣外王,只是说,有最高底精神成就底人,可以为王,而且最宜于为王。至于实际上他有机会为王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亦是无关宏旨底。”[2] 内圣是内在的道德修养,外王是外在的经世济民,二者何以统一就成了大问题。以冯友兰先生的渊博,他大概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说内圣之人只是最宜为王,而“就实际底政治说,他大概一定是没有机会底”。我们进一步说,如果圣人在现实中几乎没有机会作外王,那么内圣外王实际上是不成立的,一是一个空洞的理想,一如柏拉

5、图理想中的“哲学王”。 北京大学的汤一介教授及其他一些学者都曾指出内圣外王的这种内在矛盾,北师大哲学系高级访问学者汪建华先生甚至曾作《论“内圣”和“外王”的统一与矛盾》一文专题讨论。[3] 汤一介先生曾在多篇文章中论述内圣外王问题,他指出个人崇高的道德修养无法现成地解决复杂的现实社会问题,道德的理想会被现实击得粉碎,圣人也许是最不适宜作帝王的。进而言之,儒家修身与治国平天下之间不存在一条自然的通衢,内圣外王必将走上人治和泛道德主义的歧途。他论证说:“帝王不宜于要求自己作‘圣人’,这是因为,帝王如要求作‘圣人’,或者是企图把儒家那一套不可实现的‘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6、实现于现实社会中。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是自期了,或者是把现实的一切说成是符合理想的,这也只能是骗人了。那么‘圣人’是不是最适宜作‘帝王’呢?我想,也许‘圣人’应是最不宜于作‘帝王’的,照我看,‘圣人’如果作帝王,或者他就要失去作为‘圣人’,因为具有理想人格的人总是很难了解现实的,他们往往是那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幻想家,他如果当帝王,就要面对现实;要面对现实就不能用他那套空想的理想主义来行事,从而必定失去其为‘圣人’的品格了。或者,‘圣人’企图利用其为‘圣人’的地位来改变现实杜会,这当然也是不可能的,而往往成为美化现实的工具。看来,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的

7、学说正是中国长期专制社会重‘人治’而轻‘法治’的根据和理论基础。”[4] 诸子百家共称的内圣外王之道,到如汤一介先生那样的当代学人眼里,不仅存在内在的近乎无克服的矛盾,而且它本身对中国社会也成有害的了。所以,我们研究内圣与外王究竟是什么?内圣与外王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在新千年里,内圣外王之道在新人类的养成及新世界的建立中的特殊价值和意义,就成了一个迫切的问题,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中国文化的历史本质以及中国文化的现实意义。 二、内圣——清静心的养成 1、内圣与内业 当代学人之所以不知内圣外王为何物,一个重要是因素就是我们的人文学术成了完全西学化了的辞章口耳之学,从文

8、字到文字,乃至穷诸玄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