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思与无邪思:苏轼与朱熹关于“思无邪”的对立阐释

无所思与无邪思:苏轼与朱熹关于“思无邪”的对立阐释

ID:21780185

大小:72.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24

无所思与无邪思:苏轼与朱熹关于“思无邪”的对立阐释_第1页
无所思与无邪思:苏轼与朱熹关于“思无邪”的对立阐释_第2页
无所思与无邪思:苏轼与朱熹关于“思无邪”的对立阐释_第3页
无所思与无邪思:苏轼与朱熹关于“思无邪”的对立阐释_第4页
无所思与无邪思:苏轼与朱熹关于“思无邪”的对立阐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所思与无邪思:苏轼与朱熹关于“思无邪”的对立阐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无所思与无邪思:苏轼与朱熹关于“思无邪”的对立阐释关键词:思无邪;无所思;无邪思;苏轼;朱熹摘要:苏轼与朱熹对于“思无邪”都有过独特的阐释。苏轼以《周易·系辞传》中的“《易》无思也,无为也”与“思无邪”互训,与其道家思想背景密切相关,是其儒道释思想汇通的标志之一。朱熹通过杨时对于苏轼的批评,间接表达了他对于苏轼“思无邪”论的不满,同时以使读者“无邪思”来阐释“思无邪”,有着明显的儒家道德纯正的传统阐释痕迹。:B089.2;B244.7文献标志码:A:1001无所思:苏轼对于“思无邪”的阐释苏轼的经学阐释著作主要有《论语说》、《东

2、坡书传》、《东坡易传》苏轼《易传》有十多个的别名,其中《毘陵易传》《东坡易传》《苏氏易传》最具代表性,本文统一使用《东坡易传》的名称。,他多次表达过对这三部书的自信:“某凡百如昨,但抚视《易》、《书》、《论语》三书,即觉此生不虚过。”[4]1741事实上,这三部书也确是苏轼学术思想的结晶,其中,苏轼在《论语说》中对孔子的“思无邪”做了不同以往学者的阐释:《易》称:“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凡有思者,皆邪也。而无思则土木也。何能使有思而无邪,无思而非土木乎?此孔子之所尽心也。作诗者未必有意于是,孔子取其有会于吾心

3、者耳。孔子之于《诗》,有断章之取也。从中可见,苏轼认为孔子以“思无邪”解释《诗经》,系断章取义之举。对此,读者不必穷究“思无邪”的原意,应该去了解孔子的用意。他以《周易·系辞传》的“无思”和《论语》的“思无邪”互训,认为“思无邪”可以理解为有思则邪,无思则无邪。笔者以为,苏轼这样的“思无邪”论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不暇思索:排除理性的直觉苏轼应朋友章质夫所求,为其“思堂”作记。“思堂”本寓意遇事三思而后行,但苏轼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其《思堂记》有云:余,天下之无思虑者也。遇事则发,不暇思也。未发而思之,则未至。已发而思

4、之,则无及。以此终身,不知所思。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余。以为宁逆人也,故卒吐之。君子之于善也,如好好色;其于不善也,如恶恶臭。岂复临事而后思,计议其美恶,而避就之哉!是故临义而思利,则义必不果;临战而思生,则战必不力。若夫穷达得丧,死生祸福,则吾有命矣。……《易》曰无思也,无为也,我愿学焉。《诗》曰思无邪,质夫以之。在这里,苏轼把“无思”与“思无邪”联系起来,认为自己是一个“无思虑者”,且推崇“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无思”境界,希望人生当中,多是任性自为,而又合规中矩。所谓的三思而后行,对于很多俗人来说,就是蝇

5、营狗苟,机巧用尽,是“临事而后思,计议其美恶”。所以要以一种直觉的方式处理世事,注重“遇事则发,不暇思索”的直觉方式。其二,少思寡欲:排除功利的无欲苏辙在《论语拾遗》中对于“思无邪”也有一段阐释,他说:《易》曰:“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诗》曰:“思无邪。”孔子取之,二者非异也。惟无思,然后思无邪;有思,则邪矣。火必有光,心必有思。圣人无思,非无思也。外无物,内无我,物我既尽,心全而不乱。物至而知可否,可者作,不可者止,因其自然,而吾未尝思。未尝为,此所谓无思无为,而思之正也。若夫以物役思,皆其邪矣。和苏轼观

6、点相似,苏辙也以“《易》无思”阐释“思无邪”。苏轼认为“无思”并不是“如同土木”,苏辙也说圣人的“无思”不是“寂然不动,与木石为偶”。苏辙在这里提出“无思”“思无邪”要做到不“以物役思”,是人在物欲面前不被其牵制,无所思虑地做出自然直接的反应。苏辙提出不“以物役思”,苏轼则提倡“少思寡欲”。《思堂记》有一段话说:“少时遇隐者曰:‘孺子近道,少思寡欲。’曰:‘思与欲,若是均乎?’曰:‘甚于欲。’庭有二盎以蓄水,隐者指之曰:‘是有蚁漏。’‘是日取一升而弃之,孰先竭?’曰:‘必蚁漏者。’思虑之贼人也,微而无间。”[4]363在苏轼看来

7、,“思”与“欲”比较起来,思的危害虽然“微而无间”,却“甚于欲”。如果“少思”可以“寡欲”,那么“无思”就可以摆脱欲望的束缚。不能“临义思利”,而要“少思寡欲”,推崇一种摆脱功利与物欲的自由境界。其三,无思无为:任运自然的无心

8、来阐释“思无邪”,有着明显的儒家道德纯正的传统阐释痕迹。:B089.2;B244.7文献标志码:A:1001无所思:苏轼对于“思无邪”的阐释苏轼的经学阐释著作主要有《论语说》、《东坡书传》、《东坡易传》苏轼《易传》有十多个的别名,其中《毘陵易传》《东坡易传》《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