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777823
大小:83.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0-24
《分析“象”模型:易医会通的交点——兼中医学的本质及其未来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分析“象”模型:易医会通的交点——兼中医学的本质及其未来发展:易学和中医学的会通新题目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新题目,本文从一个特定的层面即思维方式的层面探索了这一新题目,提出“象”思维是医易学共同的思维方式,是医易会通的交点。“象”思维包括“象”思维方法和“象”思维模型,本文以为“象”思维方法是一种模型思维方法,“象”思维模型有卦爻模型、阴阳模型、易数模型、五行模型、干支模型等多级同源、同质、同构的子模型。文章进而探索了“象”思维具有整体性、全息性、功能性、关系性、超形态性、时序性以及重直觉、体悟、程式、循环的特征,指
2、出这一特征正是中医学理论的本质。中医学和西医学的本质差别就是“模型论”和“原型论”的差别,两者各有优劣。文章还从“象”模型角度提出了“修补”中医思维方式、促进中医学术发展的中医未来观。:象;模型;思维方式;中医学。综观20世纪的易学和医学探究,可以说走过了一条“之”字形的道路。20世纪初,唐宗海写成了医易学专著《医易通说》(1915年上海千顷堂印本),目的在于“为医学探源,为易学引绪”,唐氏是最早提出“中西医汇通”的医学家,本书从一个特定层面论证了中医并非不科学,在医易相关方面着重论述了人身八卦理论及其生理、病理、
3、诊断、治疗原理,既是对前代医易探究的总结,又开创了20世纪医易探究的新路。近代大医恽铁樵是反对“废医存药”、保卫中医的主将,主张以中医本身学说为主加以改革,他在《群经见智录》中论述了医和易的关系,以为“《易》理不明,《内经》总不了了”,“《内经》和《易经》则其源同也”。可以说,20世纪前半叶,“医易同源”、“医易会通”是医家的共叫。然而,50年代以后,“医易”探究趋于低潮,尤其是十年“***”时期,《易经》和中医“阴阳五行”都被打进封建迷信的行列,医易探究成为禁区。80年代以来,医易探究逐渐趋热,到90年代初达到*
4、**。在短短的十几年中,探究“医易”的著作出版了十几本,①有关“医易”的专门学术会议开了***次,②论文竟高达数百篇之多。在医和易关系如“医易同源”、“医源于易”上,大部分探究者是持肯定态度的,也有一些探究者提出相反的意见,以为“医学理论和《易》无关”。③“《易经》、《易传》都不是中医学的直接理论渊源,自《易经》产生后直到隋唐以前,在此长达一千六百多年的时间内,它对医学几无影响”。④“将医理放进《周易》之中,以为医生必须通晓《周易》,是从明末才开始的思潮,是一部分医家的熟悉和主张”。⑤由上述可见两派在对待隋唐以后“
5、医易会通”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分歧的焦点是在隋唐以前,尤其是《黄帝内经》和《周易》有没有关系的新题目上,肯定派承认两者有密切关系,《周易》对《内经》有影响;否定派不承认两者之间有关系。本人是持肯定态度的,并从实践操纵层面、文字载体层面、思维方式层面对《周易》对《内经》作了详尽的探索⑥,此不重复。近20年的医易探究应该说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不能不看到不少探究还处在低层面地比附、无根据地猜想、想当然的拔高和低水平地重复之中。对深层面的理论本质、思维方式的探究还远远不够。本文旨在探索易和医的共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模型,并从中
6、探索中医学的理论本质及其未来发展方向。一、“象”思维方法和“象”思维模型考察《内经》和《周易》在思维方式上是否一致,不但是判定易学和中医学有无关系的重要依据,而且是探索易学和中医学理论本质的必由之路。笔者以为《内经》和《周易》都是采用了“象数思维方式”,因“象数”的“数”实质上也是一种非凡的“象”,因此“象数思维方式”实质上就是“象”思维方式。“象”思维方式的特征是:以取象(包括运数)为思维方法,以阴阳“卦象”为思维出发点和思维模型,以具有转换性能的“象数”、“义理”两种信息系统为思维的形式和内涵,以外延界限模糊的
7、“象”(或称“类”)概念对指谓对象及其发展趋向作动态的、整体的把握和综合的、多值的判定。1.“象”思维方法所谓“象”思维方法即取象(包括运数)的方法,是《周易》的基本方法。从本质上说,“象”思维方法是一种模型思维方法。中医采用据“象”回类、取“象”比类的整体、动态思维方法。所谓“象”指直观可察的形象,即客观事物的外在表现。以《周易》为代表的取象思维方法,就是在思维过程中以“象”为工具,以熟悉、领悟、模拟客体为目的的方法。取“象”是为了回类或类比,它的理论基础是视世界万物为有机的整体。取象比类即将动态属性、功能关系、
8、行为方式相同相近或相互感应的“象”回为同类,按照这个原则可以类推世界万事万物。中医即采用这种方法,有学者称之为“唯象”的方法。中医在分析人的生理功能结构时,将人体脏腑、器官、生理部位和情志活动和外界的声音、颜色、季节、天气、方位、味道等按功能属性分门别类地回属在一起。《素问五脏天生篇》:“五脏之象,可以类推。”如心脏,其基本功能是主神明,主血脉,宇宙万物中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