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复习材料(最终版)

应用复习材料(最终版)

ID:21775567

大小:5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应用复习材料(最终版)_第1页
应用复习材料(最终版)_第2页
应用复习材料(最终版)_第3页
应用复习材料(最终版)_第4页
应用复习材料(最终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用复习材料(最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燃烧:气体燃料中的可燃成分(H2,CO,CmHm和H2S等)在一定条件下与氧发生激烈的氧化反应作用,并产生大量的热和光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称为燃烧。2.燃气的热值:1Nm³燃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燃气的热值,单位为千焦每标准立方米。热值单位也可以用千焦每公斤表示。3.高热值:是指1Nm³燃气完全燃烧后其烟气被冷却至原始温度,而其中的水蒸气以凝结水状态排出时所放出的热量。4.低热值:是指1Nm³燃气完全燃烧后其烟气被冷却至原始温度,但烟气中的水蒸气仍为蒸汽状态时所放出的热量。5.燃气的高热值在数值上大于其低热值,差值为水蒸气的汽化潜热。6.二次空气:燃烧过程中从大气中获得的空气。7.理

2、论空气需要量:是指每立方米{或公斤}燃气按燃烧反应计量方程式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单位为标准立方米每标准立方米或标准立方米每公斤。理论空气需要量也是燃气完全燃烧所需的最小空气量。8.液化气:燃气的热值越高,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也越多、9.过剩空气:实际供给空气量减去理论空气需要量。10.一次空气:在燃烧前预先混合的那部分空气11.一次空气系数:在燃烧前预先混合的那部分空气与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之比。12.过剩空气系数α:实际供给的空气量V与理论空气需要量Vo之比13.β—燃料特性系数14.当完全燃烧时,CO′=0则21—O2’—RO2’(1+β)=0为燃气完全燃烧基本方程式,用此方程式可判别燃烧

3、过程好坏21—O2’—RO2’(1+β)=0表明完全燃烧;21—O2’—RO2’(1+β)>0表明不完全燃烧。15.热量计温度:如果燃烧过程在绝热下进行,这两部分热量全部用于加热烟气本身,则烟气所能达到的温度称为热量计温度。16.燃烧热量温度:如果不计参加燃烧反应的燃气和空气的物理量,即tg=ta=0,并假设α=1则所得的烟气温度称为燃烧热量温度。17.实际燃烧温度:对于理论燃烧温度和实际燃烧温度之间关系,提出一个经验公式tact=υtth18.理论燃烧温度:如果在热平衡方程式中将由于化学不完全燃烧(包括CO2和H2O的分解吸热)而损失的热量考虑在内,则所求得的烟气温度称为理论燃烧温度。19

4、.活化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超过分子平均能量的分子。20.活化能:活化分子所具有的能量比普通分子的能量大,而且要超过一定的值,才能破坏原来分子的结构,建立新的分子。这种超过分子平均能量可使分子活化而发生反应的能量21.不同分子之间只有互相碰撞以后才能发生化学反应。但是互相碰撞的分子不一定都能产生化学反应。22.在分子互相碰撞时,只有少数具有较大能量的活化分子能够产生化学反应。23.系统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它们所具有的能量也越大;亦即温度越高具有活化能或能量超过活化能的分子数越多,所以反应也就进行得越剧烈。24.链反应:指反应的分子在碰撞中不是一步就直接获得生成物而是一系列的基元反应构

5、成直至反应消耗殆尽或是通过外加因素使连环中断为止。25.活化中心:自由原子和游离基26.可燃气体的燃烧反应都是链反应27.支链反应:象氢和氧反应的链环那样,如果每一链环中有两个或更多个活化中心可以引出新链环的反应。28.直链反应:每一链环只产生一个新的活化中心29.最小点火能:就是为建立临界最小尺寸的火焰所需的能量30.熄火距离dq:当d小到无论多大的火花能量都不能使可燃混合物点燃时这个最小距离就叫熄火距离d31.P34图2—17天然气所需点火能高,而且点火范围也窄因此较难点着。而含氢量较高的城市燃气易于点火。32.压力升高时,最小点火能和熄火距离均有所降低。33.*火焰传播:焰面不断向未燃

6、气体方向移动,使底层气体都相继经历加热着火和燃烧的过程。34.*法向火焰传播的方向由火焰面指向火焰中心。35.*法向火焰传播速度:由于反应释放的热量和生成的自由基等活性中心向四周扩散传输,使紧挨着的一层未燃气体着火,燃烧、形成一层新的火焰,反应依次往外扩张,形成瞬时的球形火焰面,此火焰面的移动速度称为法向火焰传播速度SN{或称层流火焰传播速度SL,或正常火焰传播速度。}36.*P63图4-2。此锋面对管壁的相对位移可能出现三种情况:(1)如Sn>U则火焰面向气流的上游方向移动;(2)如Sn<U则火焰面向气流的下游方向移动;(3)如Sn=U则气流速度与火焰传播速度相平衡,火焰面便驻定不动。最后

7、一种情况,是燃烧装置中连续流动的可燃混合气稳定燃烧的必需条件。37.*火焰传播速度与管径d的关系:当管径较小时,火焰传播速度受管壁散热的影响较大,因而火焰传播速度也比较小。相反,管径越大,管壁散热对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越小,火焰传播速度越大。1.*本生火焰的结构:火焰由内锥和外锥两层焰面组成。2.*内锥面:内锥面由燃气与预先混合好的空气进行燃烧反应而形成的3.*外锥面:是剩余的燃气与周围空气扩散混合后燃烧形成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