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小煤窑

毕业论文--小煤窑

ID:21772330

大小:32.1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4

毕业论文--小煤窑_第1页
毕业论文--小煤窑_第2页
毕业论文--小煤窑_第3页
毕业论文--小煤窑_第4页
毕业论文--小煤窑_第5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小煤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煤窑生计与生态环境变迁的研究——以彝良县小溪村为例摘要:以生态人类学的视角,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的梳理,描写了小溪村村民生计与生态环境的变迁过程,探究了小煤窑生计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最后获取结论,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关键词:生态人类学;小煤窑;生计变迁;生态环境1.绪论1.1小煤窑生计的由来小煤窑是一个手工或者机械挖煤的场所,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有水快流”发展观点的产物。小煤窑与大煤矿有区别,大煤矿一般是指国有正规的煤矿,管理规范,有两个以上的井口、一个以上的风井,井下的布置有大巷、风巷、运输巷,有工作面、有开采水平等等;而小煤窑一般是指非国

2、有煤矿,多为一个井口,井下的布置混乱,受到政府的强势干预。就小溪村而言,原始煤窑只是延续祖先的生存方式,并非家庭经济来源的主要渠道,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由于村子里部分劳动力外出打工,见识了大型煤矿的开采、运输、销售及管理方式,有村民试图在自己家乡开展这个行业,于是,介于原始窑洞朝着大型煤矿发展、却又缺乏规范管理的小煤窑就此产生,村民围绕它产生了一系列谋生活动,打破了小溪村原来单一、传统的生计方式—农业种植,被新的小煤窑生计模式所替代。1.2选题理论依据、方法与意义生态人类学致力于人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研究,是民族学划分出来的与人相关的分支之一,它与人类生活密切相

3、关。由于人类的生存一直同邻近的土地、气候、植物以及动物种群发生着密切的关系,并对其产生影响,环境因素亦反过来作用于人类,它试图探讨人类群体如何适应塑造其生存环境并伴随此过程形成相应的风俗习惯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生态人类学指出了在特定地区内的人们对资源的可获得程度受该地区生态系统中资源环境能否保持平衡的制约【1】。依据生态人类学的观点,人类的生计模式就是适应自然环境与利用自然资源的一种文化适应机制【2】,斯图尔认为,以生计为中心的文化多样性其实就是人类适应多样化的自然环境的结果【3】。在人与生态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为了在特殊生态环境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其文化不

4、断与生态环境进行调适,既要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资源以维持自身发展,又要把人类活动维持在生态环境承受的限度内。生计在社会结构中与生态环境联系最为密切,是人们用以适应生态环境的手段,也就是人类群体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用以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最主要的手段,由于不同的生态环境及资源类型,人类群体也随之演变出不同的生计方式,使其与生态环境相适应。有时文化显得比较重要,有时环境显得比较重要【4】。只有当一种生计能够应对、并在压力和打击下得到恢复,能够在当前和未来保持乃至加强其能力和资产,同时又不损坏自然资源基础,这种生计才是可持续性的—可持续生计【5】。本论文通过对小溪村这个小

5、型社会的煤炭资源、生计与生态环境变迁的关系进行描写和分析,概括出小煤窑生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个案访谈的田野调查方式随机对小溪村160户人家进行访谈,客观、详细地作记录访谈情况,然后概括出村民具备代表性的阐述,再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别对以下三个时期进行对比描述,传统生计模式与生态环境、小煤窑生计与生态环境、小煤窑生计危机与生态环境,最后获取结论。人类生计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当今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科学命题之一【6】,农户作为山区最微观的经济活动的决策主体,其生计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干扰【7】,通过研究小煤窑生计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6、透过现象看本质,针对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参考建议,有助于山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2.田野调查点基本概况两河乡位于滇东北彝良县北部,距县城41公里,国土面积167.33平方公里,两河乡北部较狭长,南部较宽圆,由西北向东南(北)呈桑叶形状,地形变化较大,山脉沟谷以纵向分布为主。两河乡属温带气候,东、南、西部海拔高,云雾多,气温稍低。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以及其他杂粮;特色农作物有折耳根(鱼星草)近5000亩;中药材有杜仲、金银花等;经济作物有桃、梨、烤烟、姜、等;蔬菜有白菜、萝卜、青菜、卷心菜等,两河乡粮食作物有玉米、稻谷、小麦、洋芋等。畜牧业主要有生

7、猪养殖、土鸡养殖等。两河乡的煤主要分布于田黄、小溪、白米、两河、大竹五村。小溪村,因有一条清澈的小河衔接两岸得名,也因此凸显出这个乡村的生命力。小溪村自然条件恶劣,属于山区,距离两河乡镇17.7公里,距离彝良县城58.7公里,面积有4.14平方公里,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25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有耕地930亩,人均耕地0.34亩,有林地1935亩。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60户,人口数693,其中男性371人,女性322人,人口密度为167人/平方公里,劳动力395人,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林业为主。3变迁中的生

8、计方式与生态环境3.1传统生计方式与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