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王何必曰利》教学设计及反思

《孟子.王何必曰利》教学设计及反思

ID:21771235

大小:5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孟子.王何必曰利》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孟子.王何必曰利》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孟子.王何必曰利》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孟子.王何必曰利》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4页
《孟子.王何必曰利》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孟子.王何必曰利》教学设计及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孟子.王何必曰利》教学设计及反思摘要:学习先秦诸子论著,“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发展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认知社会,人生的能力”是主要目标,以积累文言知识,交流探讨,拓展延伸为基本步骤设计课堂,对于课堂出现的不尽如人意之处做适时的反思。  关键词:义与利;教学设计;反思    高中语文选修课并没有形成固定成熟的教学模式,也很少有经验值得借鉴,所以当我上选修课文的时候,只有摸着石头过河,直到结束了,还觉得存在很多的遗憾。下面总结一下教学选修课文《王何必曰利》的得与失:  《王何必曰

2、利》这篇文章出自选修课本《先秦诸子选读》,课程说明提醒我们:“学习先秦诸子论著,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发展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认知社会、人生的能力。”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内在品德,所以我把它确立为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又因其属于文言文,本着继续加强学生文言功底的原则,我把“积累文言知识,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作为目标之一。  一、教学步骤  教学目标确立后,授课时,我的教学步骤大体分为三步:  1.初读课文,积累知识  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读时注意一些文言知识的积累,要求他们画出重

3、要和有疑问的知识点,之后进行小组内自主合作学习,把阅读中遇到的一些疑难文言知识点或查工具书,或讨论,力求学生自己解决,完成学案,最后仍有解决不了的,我再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  2.再读课文,交流探讨  这一环节,我先针对不同的段落提出不同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书,寻找相关信息,读完后组内根据各自的观点进行探讨交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孟子有怎样的义利观?选文通过怎样的论证手法来证明?你认为孟子的“先义后利”的思想在当时行得通么?说明理由

4、。结果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接着我又让学生分角色来扮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孟子的义利观。我发现这一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探究意识,还有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拓展延伸,紧扣高考  在学生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拓展,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得到提升和升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二、教学反思  以上是我上《王何必曰利》的几点做法,有一定收获,但现在想来,还存有不少遗憾:  1.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字词是教学的一个重点,所

5、以我采取提前安排学生预习的方式,或者采用两课时三课时的办法教授,但这破坏了课堂的整体性。  2.课前预习,课上检查,学生掌握的文言知识有限,问题较多,所以费时较多。这样一节课的时间就显得尤为紧张,以致最后一环节的动笔作文,只能让学生自己谈谈看法,而没有时间练习。  三、《王何必曰利》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及句式,能熟练地翻译课文  2.引导学生探究“孟子义利观”的内涵,树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语句  2.探究孟子“贵义贱利”的现实意义,树立正确

6、的义利观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学习《论语》,我们了解了孔子的义利观,他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为“对不是建立在道义上的富贵,对我像浮云一般毫无价值”。由此,我们看到了孔子对“义”的持守。那么,在另一位儒家圣人孟子那里,我们又将得到怎样的“义利观”呢?  2.自由诵读课文,校对学案,检查预习情况  3.检查学生对关键句的翻译,随机点拨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孟子所持的是怎样的义利观?(文章原句)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重义轻利  (2)课文是如何来

7、阐述孟子“义利观”的呢?  选文第一则:面对梁惠王关于利的问题。  孟子认为:利——国危矣;义——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正反对比论证:推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  选文第二则:孟子数落宋牼。  正反论证:反对他以利的角度去劝说两国国君。  选文第三则:通过对比,表现为利和为善的区别,强调我们应多多行善。  5.学生分角色表演(将三则选文串联成篇)  探究:孟子的“重义轻利”思想在当时能实行吗?  总结:理论上,孟子的学说是很有道理的,也是能自圆其说的。但从历史和现实实践看,无论是战争还是

8、和平,既然有军事行动发生,就不可能没有利害关系在内,也不可能有纯粹为抽象的仁义道德而战的战争和纯粹为抽象的仁义道德而罢兵停战的和平出现,在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尤其没有这种可能。  6.拓展延伸,紧扣高考  湖北三位大学生为救两名落水儿童溺亡,目击者现场拍照:被打捞上来的一具大学生的遗体被绳子绑着,大半个身子浸在水里;一名穿白衬衫的老年男子,一边拉着绑尸体的绳子,一边摆手和岸上的师生谈价要钱。打捞3具遗体,捞尸者前后一共收取了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