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西北地区民居建筑设计与文化

城市化进程中西北地区民居建筑设计与文化

ID:21756533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城市化进程中西北地区民居建筑设计与文化 _第1页
城市化进程中西北地区民居建筑设计与文化 _第2页
城市化进程中西北地区民居建筑设计与文化 _第3页
城市化进程中西北地区民居建筑设计与文化 _第4页
城市化进程中西北地区民居建筑设计与文化 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化进程中西北地区民居建筑设计与文化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城市化进程中西北地区民居建筑设计与文化靳康1石静雅2(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710055;2.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710054)【】受自然因素、社会环境及历史条件等因素影响,西北地区的民居建筑文化呈现出浓郁的地域性特点,同时也反应出了西北人民特有的审美观念及艺术格调,可谓是西北地区各种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文章将对西北地区民居建筑建设风格及文化色彩,展开简要介绍,并对城市化进程中西北民居建筑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关键词】西北地区;民居建筑;发展对于西北地区而言,自然条件对其建筑风格及民

2、居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国幅员宽广,每个地区的地理地势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气候条件及自然资源等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色彩,这就使得各地区在民居文化上表现出很大差异,同时也使得同一民族的居民,由于所处的生活地点不同,在民居建筑模式上也各有千秋。一、西北民居建筑的设计特征在地域因素的影响下,西北地区民居建筑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实际的建筑过程中,西北民居建筑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受到了地域因素的极大约束,因而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如在建筑材料方面,强调材料简单、经济实用的审美格调。在搭建

3、民居住所时,西北地区居民通常都是就地取材,如直接使用周边石头、麦草等等。海拔偏高的藏族人民(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险峻,全年气温偏低,没有丰富的林木,但石材资源较为丰富。因此,藏胞们往往会因地制宜,将石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并用石块去堆砌碉房。碉房墙面较厚但窗户不多,具有很好的防寒效果;山里的碉房大多是根据地势建立,高低不平,因而也变成了雪山中一道亮丽的建筑景观。(二)建筑方式:形式各异,朴实经济我国南方地区居民,由于处于海拔低、气温高的暖温带地区,因而其民居建筑对通风透气、避光功能较为重视,这是为了能

4、使房间变得更加舒适。而我国西北地区(如宁夏),由于干旱雨水少,建筑物的墙体相对较为厚重,且多为一面坡结构,目的是为了防寒保暖。陕北、陇东等地区常见的传统民居--土窑洞,在建筑方式上充分展现出了我国西北人民的聪慧与才能。窑洞包含下列三类:1)下沉式,窑洞院一般位于黄土塬地坪线下,呈四合院的布局结构;2)靠崖式,人们在黄土高坡的崖边挖出一个拱形洞,而后在窑口砌砖;3)独立式,即用山用的黄土堆砌成窑墙,能够有效防水和防寒。(三)构造:结构简单,易于流动西北地区的大部分居民都生活在高原草原地区,那里适宜精耕细

5、作和游牧游猎,这种生产、生活环境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西北地区民居建筑与文化的发展。在南方地区,很早之前便开始有了干阑式建筑,而后慢慢形成了该地独特的建筑风格。然而,西北地区很多居民却仍居住在毡帐类建筑中,屋宇建筑是在生活状态完全确立后才开始出现,且不管是建筑材料,还是型制构造等方面,这些建筑都较为简单。如藏族帐篷,也称为帐房,它充分迎合了牧民的生产、生活特点,是一种拆卸便捷的组合式建筑,定居或版定居后,人们开始建立起碉房。二、城市化进程中西北民居住宅的演变(一)西部地区民居建筑现状西北地区是我国传统农耕文

6、明的发祥地,聚居着大量的少数民族居民,积淀了深厚而由悠久的乡土文化气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西北地区所固有的空间格局被转变。交通、通讯条件的逐步改善,为西北地区创造了更加丰腴的物质生活,与此同时,东部发达地区时尚、先进的现代民居及建筑风格、住房模式等,也透过多种方式对该地区的乡土住宅产生了冲击,影响和制约了西部地区传统的农村建筑设计及居住形态的发展。(二)西北民居建筑面临的问题在“外部侵袭”、“内部解构“的制约下,西北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较高的农村中,村民纷纷建起了新房。新房的建筑材料大部分都是粘

7、土砖,在带来全新住宅环境的同时,也加大了西北地区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一是水土流失,二是二次固废污染,三是人地矛盾激化。新住宅大多是选址在地势较为优良的平地上,有些甚至直接占用耕地去建房,这无疑浪费了该地区仅有的耕地资源,使人地矛盾被激化。通过资料收集与实地走访,笔者了解到,窑洞作为陕北地区极具传统特色的一种民居建筑,正在被现代“新公寓式”的住宅所取代。该类“新”的建筑设计及材料,大多是互相模仿与借鉴,当地传统的建筑色彩已消失殆尽。上世纪建筑发展形式下,“技术与生产方式的国际化,使人和传

8、统地域空间发生了分离,地域文化及地方特色也变得微乎其微,统一化的商品生产,使得传统建筑环境日渐趋同”。在该种状态下,西北特色的民居建筑该怎样发展,使之适应当地居民的生存理念、生产方式及习惯等等,这是值得人类思考的社会问题。三、西北地区民居建筑设计的改造与发展(一)挖掘当地建材西北银川属于平原地形,农业生产通常是靠黄河水进行灌溉,该地区主要生产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农作物被收获后,所产生的麦秸、秸秆等都是可利用的生态建筑材料。因而,在建筑实践中,应尽量采用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