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754396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存在的风险与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存在的风险与对策研究 摘要:资产证券化对解决企业融资困难、提高负债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渠道,企业在应用资产证券化融资的过程中也要面临资产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评级风险问题。因此,企业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资产质量,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同时政府也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信用评级机制建设,从而促进资产证券化融资的顺利进行。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风险;对策 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的资产为基础实施的证券发行,特别对于一些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采用资产证券化的方式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也
2、有助于企业资产的科学管理。但是资产证券化融资过程中,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只有做好有效的风险防范,才能使融资更加顺畅,实现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一、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意义 资产证券化是企业将当前流动性较差,但未来具备预期收入的资产进行重组,并以证券方式出售,从而获得经营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一般包含实体资产、信贷资产、证券资产和现金资产等形式的基础资产。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资产证券化融资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经济全球化,资产证券化对促进资本市场成长、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参与国际投资都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3、。 资产证券化融资有其自身的优势。采用资产证券化的方式,企业可以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对企业来说,很多流动性差的资产通过常规方式变现困难,或是不易实现较高的变现价值,但是采用证券化融资则能将资产的潜在价值发挥出来。正是基于这种未来的价值,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企业创造新的融资渠道,明显降低融资的成本。而且在此过程中,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得到改善,未来的现金流更加确定,偿债能力也因此显著提高。 二、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风险 第一,资产风险。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基础是企业现有的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因此,企业基础资产的质量往往决定着证券化融资的成败。流动性不强并
4、不意味着资产缺乏未来值得预期的价值。如果基础资产质量不高,融资过程就难以顺利实施,因为投资者未来的收益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第二,法律风险。资产证券化融资属于新生事物,兴起的历史短暂,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法律条文变化所带来的风险难以预测。而且资产证券化融资是以法律合同进行约定,如果合同约定与法律规定不符,则视为无效合同,投资者就会承担相应的风险。此外,融资过程中还有可能存在欺诈风险。 第三,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又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情况。如果投资者是利用权力进行投资,则会产生主动性的道德风险,这种风险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一旦发生,有可能造成
5、难以挽回的损失。被动的道德风险是源于偿付能力的不足,企业融资后的运转能力也会影响到能否如期偿还本金和利息。 第四,评级风险。资产证券化起源于国外,而我国则起步较晚,现有的设租寻租行为和监督机制并不完善。特别是我国信用评级机制的建设也存在明显的不足,日常评估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国外评级机构,由于国别差异,国外机构对国内情况了解有限,因而也会产生评级风险。 三、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风险防范对策 为应对资产证券化融资的风险问题,企业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资产质量,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同时政府也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信用评级机制建设。 第一,企业自身的资
6、产建设。企业首先应当从自身出发,在日常经营中就树立长期意识,积极管理好内部的各项资产,尽量减少不良资产,对流动性差的资产要注重提升其未来的收益能力,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提高资产的整体质量。高质量的资产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是促成资产证券化融资顺利实施的基础,更是企业规避融资风险的前提。 第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正是基于资产证券化融资所面临的诸多风险,企业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积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其目的是及时检测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是否存在偏离警戒线的问题,一旦出现风险预警,企业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损失。另外企业还应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在复
7、杂的经济环境中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第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本身资产证券化融资在国内的发展历史还比较短暂,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设租寻租的不正当行为、利益集团的垄断行为仍不可避免。所以政府部门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法律法规的建设步伐,力求为资产证券化融资营造健全的法律环境,各部门也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依法办事,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追究责任。 第四,加强信用评级机制建设。尽管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融资起步较晚,但也可以从国外的长期发展中吸取经验教训,进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实施相关建设。特别是在信用评级机制方面,政府在制定和实施
8、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应在参照国外机构评级的基础上,尽快完善信用评级机制,从多方面实行监督与制约,促进企业对信用评估给予充分的重视,努力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