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 -问题视野中的东亚经验

“三农” -问题视野中的东亚经验

ID:21753776

大小:6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4

“三农” -问题视野中的东亚经验_第1页
“三农” -问题视野中的东亚经验_第2页
“三农” -问题视野中的东亚经验_第3页
“三农” -问题视野中的东亚经验_第4页
“三农” -问题视野中的东亚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农” -问题视野中的东亚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三农”:问题视野中的东亚经验“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直面的重大问题。如果说人口问题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瓶颈”冋题之一,那么,“三农”问题就是人口问题的另_种表现形式。“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这_问题的产生及解决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关键性制约因素:一是农民人均农业资源的拥有量;二是在此基础上国家的农业政策。中国农民人均拥有的农业资源量不多,国家又长期实行农业支持工业的政策.这就是中国农民问题的根源所在。中国有若悠久的农耕文明,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农业。在长达2000多年的传统社会中,中国农业养育了约占世界20%~30%的

2、人口-直至工业革命之前,中国已拥有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先进农业技术和精耕细作的经验,但正是因为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精耕细作的经验,才使得有限的土地上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使得近几百年来,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农业的增长速度,农业也是在边际效益递减的情况下继续其总量增长,也就是说,出现了有增长没发展的“内卷化”状态-人n的过度增长使中国农民拥有的人均农业资源量在近几百年里大大减少,农业结构长期得不到改善,效益难以提髙,农民生活长期维持在仅能糊口的水平。中国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就农民问题来说是农民的数量与农业资源拥有量之间的矛盾》20世纪50年代初期

3、.以马寅初、费孝通为代表的一批受过现代科学训练的学者,清楚地认识到人与资源的尖锐矛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瓶颈M问题,并呼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这种矛盾。可惜的是他们的呼吁在当时没有得到重视,因而导致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在20世纪50年代后进一步激化,在农民人均农业资源大量减少的同时,国家又实行了歧视农业与农民的经济、社会政策,这使得农村社会发展长期处在一种“贫血”状态?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已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种加速度的趋势,在面临着各种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各种各样的挑战也并存着。在温饱型的传统农业走向市场、向现代化农业的

4、转变过程中,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农村社会的组织结构和农民在市场交易中所处的地位等都面临着一系列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无法回避、必须直面的问题。要解决“三农”问题,不仅需要对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认真的思考,同时也需要借鉴他人较为成功的经验。日本、韩国和我国的台湾省,除日本的工业化程度比较髙以外,日、韩、台三地在20世纪50年代,其农村、农业与农民问题与中国大陆荷一定的可比性.他们的经验应该对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台湾农村发展经验为对抗中国共产党在大陆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败退到我国台湾的国民党也痛下决心进行“土改其基本

5、做法就是用渐进温和的方式,以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培植自耕农为目的,变°大地主、小佃农M为“小地主、大佃农”。为此,从1949年上半年国民党在即将败退台湾之际,就开始由主政台湾的陈诚拉开了“土改”的序幕,其全部过程包括“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和“耕者有其田”3个部分.鉴于台湾土地兼并严重、価租率髙的特点,抗战期间曾主政湖北推行过“二五”减租的陈诚,于1949年4月14日推动台湾省议会通过《台湾省私有耕地租用办法》,并正式公布实施。该《办法S规定,把佃农收成的25%作为生产成本,余下的75%由地主与佃农平分,地主和佃农各得收获物的37.5%,这就是“三七五减

6、租。”1951年初,国民党在台湾领导的“土改”进人了第二个阶段即“公地放领”,’把台湾公有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1%强)放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地价数額为放领土地全年正产物价格的2.5倍,分10年还淸,不计利息,交付的地价按稻谷实物计算。1952年底,台湾的“土改”进人第三阶段,根据台湾省议会通过的《实施耕者有其田条例草案》,决定征收地主的土地,交给农民承领,其办法是:地主可保留私有或出租耕池水田3公顷、旱地6公顷,趄过限额的部分由政府征收,放领给现耕农民,地价与放领的公地相同,其中3成付给实物土地债券,七成付给公营亊业股票-国民党在台湾进行的土地改革,基本上

7、以有利于农民的方式解决了台湾的土地问题,培植了庞大的自耕农群体,减轻了农民负担,使社会财富发生了有利于农民的分配。地主在失去土地后,把所得地价款投向了工商业,促进了台湾工商业的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起,台湾开始实行以“出□导向”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经济结构开始转铟,逐步从一个农业、农村社会过渡到工业、城市社会,职业农民的人数大大减少。为应对土地分散、农户经营规模小、_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台湾又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土地整理、扩大经营规模、改善农业基础”为目标的“第二次土改M,经过10余年的努力,成果显著,此后,台湾农业所遇到的问

8、题基本上是国际化、产业化等方面的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