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751025
大小:5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4
《传统绘画与数码艺术设计的融合及拓展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传统绘画与数码艺术设计的融合及拓展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对“数码艺术设计”这一概念早已不再陌生。数码艺术设计的出现为人类的美术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在表现形式和艺术观念等方面均有别于传统绘画。在当今世界,正有越来越多的画者把传统的创作载体“纸面”替换为了“计算机”,并运用绘画功底、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电脑软件的优势创作出了各种新奇的设计和绘画作品。然而正如任何新事物的出现必将接受利与弊的比较一样,和传统绘画相比,数码艺术设计在带给我们新视野的同时,却常常因其在人文与内涵上的缺失而留下若干遗憾。于是就出现了一些目光敏锐的专家和学者开始研究传统绘画与数码艺术设计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探讨在两者相互影响的过程当中是否存在着一个共同体以构成不同艺术手段之间的作品。那么本文正是以此为立足点,再次探讨传统绘画与数码艺术设计之间的传承与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与突破,以期为我国美术事业的良性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一、融合 数码艺术设计出现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西方国家,二十多年后才逐渐在我国普及并广泛推广。如今,经过二十来年的发展,这一新兴艺术门类在我国已经日趋成熟,并在绘画艺术、影视制作、商业设计等领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其在这些领域的成功也印证了数码艺术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巨大作用。相对于传统绘画来说,数码艺术设计具有取之不尽的色彩、多维的艺术空间以及对现实的再创造能力,可以不必拘泥于传统绘画门类的限制,集诸多技法与表现形式于一身。这种创作手法的自由性决定了数码艺术设计必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并在最大限度上扩展了设计艺术在未来领域的实践。然而,数码艺术设计在为人们带来新奇便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缺点,比如它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对美的真正追求,设计出来的作品有时会欠缺艺术的感染力并显得有些许的呆板,很难与观众形成情感共鸣。此外,数码艺术设计过多地注重了作品的商业价值,而其艺术价值却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对于数码艺术设计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绘画艺术目前正面临着数码艺术所带来的强烈冲击。数码时代改变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视觉角度、审美趣味以及创作方式,X络取代了书籍,影视占据了休闲,鼠标替换了画笔……人们也乐此不疲地享受着这种廉价快速的娱乐快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传统绘画艺术似乎成了中老年的喜好而与年轻人渐行渐远,有相当一部分年轻的画者完全运用数码相机、计算机软件等工具为创作服务,而传统绘画复杂的技法和繁琐的手工制作程序已经被他们束之高阁。这样完全西化的创作方式对传统绘画的继承来说显然弊大于利。我国的传统绘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有着自身的优势和别的创作方式所无法取代的东西,比如深厚的历史底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人情怀、“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以及“不似之似,脱形写神”的艺术胜境,等等。因此,无论出现哪种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段,都不应忽略传统绘画的存在,也只有对传统绘画理解得越深,基础打得越牢固,以后的艺术道路才能走得越远。 从世界发展史来看,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若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善于继承、勇于吸收,敢于融合。艺术的发展也不例外,每一种艺术形式都不是尽善尽美的,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无论哪种艺术形式,其发展皆建立在对相关学科的借鉴、融合、互补的基础之上。当传统绘画与数码艺术设计这对既对立又统一的艺术形式同时存在的时候,我们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反映当代人的喜好和内在的精神追求,于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二者融合在一起,使之互惠互利。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练后,形成了各种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绘画技法和元素,如果画者将这些富有民族形式特征的技法和元素融合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去,无疑会给单调枯燥的数码设计风格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通过这些年的实践经验,我们可以看出,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已是传统绘画和数码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毫无疑问,结合民族优秀的传统绘画艺术是数码艺术设计不断充实魅力和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同时数码艺术设计本身也具有很多魅力,它为传统绘画艺术创作的表达和反映画者的创作构思提供了更加形象化的手段,使画者的思维和想像力得以进一步的发挥。更深层次地说,当下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对“数码艺术设计”这一概念早已不再陌生。数码艺术设计的出现为人类的美术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在表现形式和艺术观念等方面均有别于传统绘画。在当今世界,正有越来越多的画者把传统的创作载体“纸面”替换为了“计算机” ,并运用绘画功底、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电脑软件的优势创作出了各种新奇的设计和绘画作品。然而正如任何新事物的出现必将接受利与弊的比较一样,和传统绘画相比,数码艺术设计在带给我们新视野的同时,却常常因其在人文与内涵上的缺失而留下若干遗憾。于是就出现了一些目光敏锐的专家和学者开始研究传统绘画与数码艺术设计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探讨在两者相互影响的过程当中是否存在着一个共同体以构成不同艺术手段之间的作品。那么本文正是以此为立足点,再次探讨传统绘画与数码艺术设计之间的传承与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与突破,以期为我国美术事业的良性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一、融合 数码艺术设计出现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西方国家,二十多年后才逐渐在我国普及并广泛推广。如今,经过二十来年的发展,这一新兴艺术门类在我国已经日趋成熟,并在绘画艺术、影视制作、商业设计等领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其在这些领域的成功也印证了数码艺术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巨大作用。相对于传统绘画来说,数码艺术设计具有取之不尽的色彩、多维的艺术空间以及对现实的再创造能力,可以不必拘泥于传统绘画门类的限制,集诸多技法与表现形式于一身。这种创作手法的自由性决定了数码艺术设计必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并在最大限度上扩展了设计艺术在未来领域的实践。然而,数码艺术设计在为人们带来新奇便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缺点,比如它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对美的真正追求,设计出来的作品有时会欠缺艺术的感染力并显得有些许的呆板,很难与观众形成情感共鸣。此外,数码艺术设计过多地注重了作品的商业价值,而其艺术价值却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对于数码艺术设计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绘画艺术目前正面临着数码艺术所带来的强烈冲击。数码时代改变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视觉角度、审美趣味以及创作方式,X络取代了书籍,影视占据了休闲,鼠标替换了画笔……人们也乐此不疲地享受着这种廉价快速的娱乐快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传统绘画艺术似乎成了中老年的喜好而与年轻人渐行渐远,有相当一部分年轻的画者完全运用数码相机、计算机软件等工具为创作服务,而传统绘画复杂的技法和繁琐的手工制作程序已经被他们束之高阁。这样完全西化的创作方式对传统绘画的继承来说显然弊大于利。我国的传统绘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有着自身的优势和别的创作方式所无法取代的东西,比如深厚的历史底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人情怀、“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以及“不似之似,脱形写神”的艺术胜境,等等。因此,无论出现哪种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段,都不应忽略传统绘画的存在,也只有对传统绘画理解得越深,基础打得越牢固,以后的艺术道路才能走得越远。 从世界发展史来看,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若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善于继承、勇于吸收,敢于融合。艺术的发展也不例外,每一种艺术形式都不是尽善尽美的,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无论哪种艺术形式,其发展皆建立在对相关学科的借鉴、融合、互补的基础之上。当传统绘画与数码艺术设计这对既对立又统一的艺术形式同时存在的时候,我们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反映当代人的喜好和内在的精神追求,于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二者融合在一起,使之互惠互利。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练后,形成了各种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绘画技法和元素,如果画者将这些富有民族形式特征的技法和元素融合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去,无疑会给单调枯燥的数码设计风格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通过这些年的实践经验,我们可以看出,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已是传统绘画和数码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毫无疑问,结合民族优秀的传统绘画艺术是数码艺术设计不断充实魅力和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同时数码艺术设计本身也具有很多魅力,它为传统绘画艺术创作的表达和反映画者的创作构思提供了更加形象化的手段,使画者的思维和想像力得以进一步的发挥。更深层次地说,当下数码艺术设计要想有更大的突破和发展,必需建立在对传统绘画形式重新认识和利用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使设计作品的固有品质得以全面提升;而传统绘画也只有借鉴当下的数码艺术意识,在创作语言上另辟蹊径,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由此可见,不断地探索传统绘画与数码艺术设计相融合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正是我们当下以及将来矢志不移要做的事情。 二、拓展 传统绘画与数码艺术设计相融合的观念已经提出好几年了,但大都流于理论与口号,具体到实践创作上,很多画者似乎显得茫然不知所措。笔者在这方面曾经做过大量的研究与探索,认为只有在传统绘画与数码艺术设计融合的理论基础上不断拓展它们之间的融合契机,方能真正做到时间上的契合和空间上的融合,也方能给人们带来更具创新意义的艺术情感与表达形式。下面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谈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数码艺术设计的技术创新。科技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目前计算机科技虽然已经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水准,亦为数码艺术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通过与传统绘画的比较而得出缺乏亲和力等诸多劣势来看,眼下的数码艺术设计的进步尚有待于数码技术的创新,方向是进一步发挥数码技术、表现形态以及传播方式的优势,将许多如今视为非常棘手的问题轻松解决,使画者在不必考虑传统绘画与数码艺术设计利弊的情况下,进行随心所欲的创作。这个时候的传统绘画与数码艺术设计已经有了深层次的融合及拓展,比如画者通过数码技术完成绘画过程,然后输入高科技的打印设备,输出的作品不仅画面的笔触、色调逼真细腻,甚至连凸凹有致的立体肌理效果都可以做到以假乱真,让人难以分辨出这究竟是一张手工绘画还是数码产品。如此一来,画者不仅方便快捷地完成了绘画,而且大大提高了从事数码艺术设计的热情。 其次,传统绘画的数码表现。相对于数码艺术设计,传统绘画更易于与欣赏者心理情感上产生交流,它有着数码艺术设计难以替代的元素和技法。因此,在数码艺术设计有着良好发展空间的同时,传统绘画也不能停下发展的脚步。正如前文所言,传统绘画可以借鉴现代数码艺术的创作意识,在表现形式上另辟蹊径,这无疑会为传统绘画在当代的发展趋向提供多种可能性。现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画者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开始了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他们运用国画的水墨笔法和古典写实等传统技法,并结合数码意识来表现现代的题材,他们的作品不仅展出于画廊,而且走向了年经人更喜爱的咖啡厅、酒店等休闲场所。如此一来,观念得以更新的同时,技法也得以复兴,传统绘画非但不会没落和消亡,反而会得到创新性的继承和拓展。 第三,提高画者自身的素质。不论是传统绘画,还是数码艺术设计,都是画者诠释世界以及表达自我的方法和手段,虽然计算机不是人脑,但却是人脑的延伸和拓展。因此,画者自身素质的高低才是美术事业发展的根本之所在,而提高画者自身素质需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两者,缺一不可。首先是文化知识,我国几千年来所推崇的绘画境界是“不似之似,脱形写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而要达到这种境界无疑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包括绘画技法、画家情怀、历史、文学等等,胸中没有丘壑的画者是无法在画坛站稳脚跟的,更不能画出祖国的大好河山。如今的画者不仅要学好绘画的专业知识,而且也需要拓展其他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数码技术方面的知识。只有对各种绘画技巧和应用软件都了如指掌,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其次是艺术修养,任何一门艺术形式都有着无限的发展可能,但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前提,对当下数码艺术设计的发展来说,除了能熟练地掌握各种软件的使用之外,更需要尊重艺术的创作规律。 第四,民族性、时代性、原创性及学术性的兼容。数码艺术设计来自于西方,它在为我们打开绘画多元化格局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创作理念和思维习惯,而这种理念和习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便是缺乏原创、照搬照抄西方作品等等。另外,当下的数码艺术设计市场尚不规范,大量作品的创作只是出于商业目的,而忘却了它的民族性和艺术性。由此可见,美术事业的发展仅有技术的支撑是远远不够的,美术作品的生命力就在于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艺术性和创作力。因此,数码艺术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侧重于作品的民族性、时代性与原创性,同时兼顾学术性与市场的关系,在顺势应时的情况下,适当体现传统绘画艺术的内涵与神韵,弘扬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体现画者独有的创作力和想像力,并综合运用前卫新奇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充分展现美术作品的原创精神。 结语 我们当下所处的是一个发展日新月异的现实世界,各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念以及艺术新思潮不断涌现,它们在给我国传统艺术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使我国的传统艺术从中受益匪浅。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妥善地处理好继承、借鉴、融合与拓展之间的关系。数码艺术设计把画者从繁琐的美术工具中解放出来,但其冷冰冰的程序命令又使创作少了些许传统绘画时的那种感性趣味。因此,既要肯定数码艺术设计的优势,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绘画艺术在瞬间迸发的灵性,我们要极力在手绘与数码技术这架天平中寻找到更多完美的平衡点。总而言之,传统绘画与数码艺术设计在将来会有更大程度的融合,而它们之间的界限也将越来越模糊,区别只是绘画载体的不同。笔者以为这是一个不再陌生却又常说常新的话题,需要我们广大爱好者作不断的拓展和再三探讨。 黄志明: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