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地球物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ID:21747117

大小:22.4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4

地球物理学基础复习资料_第1页
地球物理学基础复习资料_第2页
地球物理学基础复习资料_第3页
地球物理学基础复习资料_第4页
地球物理学基础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球物理学基础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球物理学  地震学:波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地震体波走时,面波频散,自由振荡的本征谱特征  重力学: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地球的重力场和重力位  地磁学: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地磁场和地磁势。  古地磁学:铁磁学。岩石的剩余磁性。  地电学:电磁场理论。天然电场和大地电场  地热学:热学规律,热传导方程。地球热场,热源。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地球内部结构      地壳:地下的一个地震波速度的间断面,P波速度由界面上方的6.2km/s增至8.1km/s左右。这个间断面称为莫霍面(M面)。莫霍面以上的介质称为地壳,以下的介质称为地幔

2、。地壳构造复杂,厚度不均,大陆厚,海洋薄。    地幔:从莫霍面到地下2900km深处这一层称为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由地壳基底至约400km深处的B层介质叫做上地幔,B层上部存在低速层,称为软流圈,低速层上部和地壳并称岩石圈。400km-1000km间的C介质叫过渡层。软流圈和岩石圈统称构造圈。1000km-2900km为D层。下地幔比较均匀。但底部约厚200km的D''层中,速度梯度接近于零,所以该层介质不均匀。      地核:从地幔向下直至地心。2900km-4980km的E层称为外核。外核与地幔的分界面是速度间断面---

3、-古登堡面(G面)。      第二章  放射性和地球年龄一.放射性衰变  在自然界中,某些元素的原子核能够在不受外界条件影响下,自发地变成另外一种元素的原子核,同时发射出射线,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不依靠外力而自发衰变的元素称为天然放射性元素。二.放射性衰变规律  每单位时间所衰变的原子数目与压力,温度等外部条件无关,只于当时存在的衰变原子的数目成正比。  半衰期:原子数衰变到原来数目的一半所需的时间。放射性衰变的时间通常为半衰期的十倍。三.放射性平衡  在母体同位素衰变时,初始衰变产物经常也具有放射性,它们也会发生一系列衰变,最终变

4、成稳定的元素。中间过程的每个放射性元素都有自己的衰变常数,但经过一定的时间后,这个系列会达到平衡,即各中间产物的数量保持不变。四.主要的放射性元素  铀钍--铅,钾----氩,铷----锶,放射性碳,氚。  地球初期情况假设  1.在地球形成初期,各种铅同位素的比值在各处都相同;      2.从某时起,地球不同区域的铀,钍,铅都各有特征的比值,这些比值只随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而改变;3.在以后某个时期,方铅矿和其它一些不含铀,钍的铅矿分离出来,铅同位素的比值不再变化4.铅与铀,钍分离或成矿的时间可以独立地测定。      第三章  天然地

5、震一.地震分类  成因: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震源深度:浅源地震(《60km),中源地震(60--300km),深源地震(>300km)。  震中距:地方震(<100km),近震(<1000km),远震(>1000km)地震强度:弱震  ,有感地震  ,中强震  ,强震二.全球地震带的分布和它与板块构造之间的关系  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其他地震区带  我国主要地震活动带:  天山地震带,主要是指南--北天山,阿尔泰山一带地区;    南北地震带,由滇南的元江往北经西昌,松潘,海源,银川直到内蒙古嶝口;

6、  华北地震带,指阴山,燕山一带,营口--郯城断裂带,汾渭河谷地区;  华南地震带,主要指东南沿海和海南岛北部等地区  西藏地震带,沿青藏高原周围和边境一带  台湾地震带,包括台湾及其东部海域。从地区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出            现频繁且强度大。  板块的划分与全球地震带的地理分布是一致的。  板块边界类型:  1. 发散型板块边界;2汇聚型板块边界;3.转换型板块边界  全球地震带的地理分布主要由三类板块边界,也就是岩石圈板块沿三类板块  边界的相对运动决定。海沟-岛弧地区地震;洋脊及转换断层的地震;大陆内部的地震(

7、板内地震)三.射线参数P的物理意义  1.同一条地震射线,P为常数;  2.不同的P对应不同的入射角,即对应不同形状的射线;  3.P完全确定了地震射线的性质;  4.射线参数P只给出了入射角i和圆心距r的关系,没给出射线的坐标方程。四.频散波速随频率或波长而变化称为频散。面波成群出现,每一群表现为一列波,每  列波各自的频率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这种现象称为面波的频散现象。由于波在层状介质中传播时相互叠加的结果,具有频散特性的面波不仅有相速度,而且具有群速度。五.地球介质的Q值  在一个吸收介质中,地震波传播一定有频散现象发生,也就是吸收

8、和频散总是同时存在。  为了描述地震波在地球介质中能量损耗的情况,引入参数Q值。定义为在一周期中质元所损耗的能量与原有能量的比值。Q值反映了介质损耗性质,值越大,介质品质因子越高,能量损耗越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