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在点上,方能“问”出精彩[论文]

“追”在点上,方能“问”出精彩[论文]

ID:21746482

大小:1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追”在点上,方能“问”出精彩[论文]_第1页
“追”在点上,方能“问”出精彩[论文]_第2页
“追”在点上,方能“问”出精彩[论文]_第3页
“追”在点上,方能“问”出精彩[论文]_第4页
“追”在点上,方能“问”出精彩[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追”在点上,方能“问”出精彩[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追”在点上,方能“问”出精彩“追”在点上,方能“问”出精彩潘雅频狄永红生本的课堂,提倡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导”的方法之一是追问。追问是课堂教学中发展性理答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最及时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它是一种机智,更是一门艺术。所以,追问不等于滥问、乱问,需要我们遵循学情,准确判断,把握最佳时机,顺学而“追”,方能“问”得有效,“问”出精彩。一、追在错误处——吹尽黄沙始到金一个教学环节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得益于教师能及时地抓住师生间对话时出现的问题,紧扣不放,穷追到底。因为正是这样的追问,充分地调动起了学生的思维。如孙双金老师执教《林冲棒打洪

2、教头》时,有一位学生把“拔草寻蛇”读成了“拔草寻蛇”,对这一个看似司空见惯的小错误,孙老师没有置之不理,而是顺势深追。请看以下教学片断师:拨和拔,简直就像孪生兄弟啊。区别在哪?(生答略)师:只差一小竖啊!咦,拔干净了草,找蛇不是更容易了吗?干吗非要拔草寻蛇?要不,谁来演示一下“拔草寻蛇”和“拔草寻蛇”?(一生作大力拔草状,而后,拿了支笔小心翼翼地演示“拔草寻蛇”。)师:他的动作,给了我们不少启示,你发现了吗?生:拔是很用力的,拔是轻轻的。生:拔是从下往上拉,拔是左右拨动。师:这两个不同的动作,跟寻蛇有关系吗?生:蛇的感官很灵敏,一有风吹草动它就溜了

3、。只有轻轻地拔,才能找到它。师:看来这一拔一拔,寻蛇的效果大相径庭啊!不过,课文明明写的是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真刀真枪的,用“拔草寻蛇”不是更能体现林冲的力大无比,武功盖世吗?不着急,联系上下文,琢磨琢磨。生:面对洪教头的“把火烧天”,来势汹汹,林冲使出“拔草寻蛇”的招式,只是作点到为止的应对,显出了林冲的谦和、宽容。生:洪教头一上来就下狠招,林冲轻巧地使出一招“拔草寻蛇”就应对过去了,说明林冲武功高强。在上述教学片断中,孙老师始终全神贯注倾听学生的言说,敏锐地捕捉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层层追问,或作提醒,或作补充,或引导体验、发现,学生的思维时刻处

4、于活跃状态,不仅深入理解了“拔草寻蛇”的意思,而且体会到了林冲和洪教头两人截然不同的内心活动以及为人的善恶、武艺的高下,由字及词,由词及文,感受到了文字精微传神之妙。如此追问于错误处,化“误”为“悟”,问出的是知识、能力,更是深刻和智慧。二、追在混沌处——柳暗花明又一村不确定性和无序性,是思维混沌状态的重要特点,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说的正是这种现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情况下不太可能是一帆风顺、畅通无阻的,总会有暂时停滞、相持不下的时候。课堂的凝滞,是表面的危机,也是潜藏的机遇。学生的思维一旦出现了混沌状态,其实也就出现了一个值得我

5、们去把握的良机,一个需要教师适时追问、点拨的时机。这个时候,直面这样的“艰难”,应对“艰难”,恰当的追问,能使课堂上响起生命真实成长的回音。如《水》一文的第5自然段,作者按照从上到下、由外到里的顺序,极尽想象、夸张,将一勺水冲凉带给作者的舒服之感写得淋漓尽致。文中的许多描写,乍一读让人觉得实在费解,甚至觉得不合理,学生的疑惑油然而生。如:“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四分之一勺水,怎么可能倾注而下,而且像条小溪流呢?再如:“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

6、觉得到血的流动在加快。”难道真的“听得到”,真的“感觉得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满怀疑惑处,正是催生智慧时,此时,老师就该顺学而“追”:“这么写,的确让我们觉得有矛盾,不合理。可是,作者为什么偏要这么写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设身处地地静心阅读,潜心会文,对本段文字进行追问,豁然发现:这些看似不合理的描写,恰恰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精妙之处,字字句句皆用心。独特的细节描写,写出了极度干燥时得到清凉的水产生的美妙奇特的感觉:一勺水无限扩大,倾注而下;一勺水带来的清凉无限延长,如溪流淙淙地流淌;一勺水“滑过”身体的速度无限放慢,如电影中的慢镜头。

7、就这样,抓住水从身体上“滑过”这一细节,将感觉夸大、延长、放慢,写出了水带来的美妙感觉,写出了对美妙感觉的无限回味,而这,更突出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主题。在学生的思维受阻时、似懂非懂时实时追问,引领学生在这些语言精妙处驻足鉴赏,在看似不合理的细节处潜心揣摩,反复涵泳,直至领悟个中滋味,领悟作者的匠心独运,此时的顺学而“追”,犹如拨云见日,课堂教学会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妙景象。三、追在定势处——识得庐山真面目我们发现,由于认知经验、思维发展的局限,学生的认识难免表现出比较孤立、粗浅、简单的特征,甚至出现思维定式。追问的目的就是

8、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瓶颈”。在学生出现思维定式时,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这个时机,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和层次,追问引领,帮助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