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744612
大小:23.3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24
《肝气虚与肝阳虚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肝气虚与肝阳虚的研究进展肝气虚与肝阳虚的研究进展五脏皆有气、血、阴、阳,肝亦有其气、血、阴、阳肝主疏泄而藏血,体阴而用阳,自《内经》起即不乏有关肝气虚与肝阳虚的论述。近代秦伯未则明确指出“肝虚证有属于血亏而体不充者,也有属于气衰而用不强者,应包括气、血、阴、阳在内。即肝血虚、肝气虚、肝阴虚、肝阳虚四”。然世人偏于肝阴血之不足,略于肝阳气之衰微,以致影响脏象学说与阴阳学说的完整性。进步阐明肝气虚与肝阳虚证的本质,本文总结了近年肝气虚与肝阳虚证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1肝气(阳)虚证的临床研究1.1肝气虚与肝阳虚证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陈家旭提出肝气虚的诊断标
2、准(1)具备气虚证的表现;(2)情志改变;(3)肝经所过部位不适;(4)女性月经不调或痛经。具备(1)(2)(3)(4)伴或不伴脾气虚即可诊断肝气虚[1]。麦氏指出肝气虚与脾气虚、肝阳虚与肾阳虚的临床表现皆同中有异,不可混淆[2]。一般认为肝气虚以懈怠乏力,不耐劳作,悒悒不乐,易恐善惊,胁肋隐痛,喜按喜击,视物不清,耳鸣耳聋,爪甲干枯,脉弦细为特点;脾气虚则以四肢乏力,脘腹胀满,便溏纳呆,脉微细为特点。由于木不疏土,肝气虚证患者也可见到脘腹胀满,便溏纳呆。肝阳虚则在肝气虚的基础上症见畏寒肢厥,筋脉拘急,巅顶冷痛,寒疝腹痛,脉沉弦;而肾阳虚则以腰酸背凉,
3、足跟麻木,夜尿阳萎,周身浮肿,脉迟无力为特点。由于乙癸同源,肝阳虚症也可见到腰膝酸软等症。陈氏对520名气虚证的研究指出肝气虚占气虚证的18.85%,女性、中年、情绪不稳定者与肝气虚正相关,28.57%的肝气虚患者无明确的现代医学诊断,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3,4]。麦氏指出肝气虚与脾气虚、肝阳虚与肾阳虚的治疗也有不同[2]。一般而言,补气之药既能补脾,也能补肝,但补脾以人参为长,补肝以黄芪为优;温阳之药既能温肾,也能温肝,但温肾之药以附子、杜仲、菟丝子等为优,而温肝之药则以桂枝、肉桂、小茴香、高良姜、台乌、吴茱萸等为佳。若阳虚欲脱,则山茱萸尤长于补肝固
4、脱。1.2从肝气虚与肝阳虚辨治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陈家旭通过对70例肝气虚患者的观察发现有44例为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的疾病(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3,4]。陈氏对30例肝气虚患者进行医院焦虑抑制情绪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的测定,发现人格特征不稳定、倾向内向或内向者占53.33%,情绪异常以焦虑抑郁的混合状态为主者占46.67%,从心理角度提高对肝气虚证的认识[5]。顾文忠用复方壮阳合剂(由黄芪、白术、当归、红花、仙灵脾、鹿角片、菟丝子、蛇床子、熟地、蜈蚣等20味中药组成)治疗阳虚证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结果发现治疗组中肝阳虚证
5、与对照组(用古方右归丸治疗)同证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示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属于肝阳虚证者,用暖肝益气法能取得较好疗效[6]。不少学者通过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的研究,发现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肝气虚证在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阐述上有异曲同工之处,遂借鉴中医辨证治疗肝气虚的方法疏肝益气、养血柔肝来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7,8]。高玉芳等自拟消糖灵(黄芪、党参、枸杞各100g,苍术、山茱萸肉、何首乌、决明子、当归各80g,肉苁蓉、淫羊霍、葛根各60g,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治疗肝阳虚证糖尿病黎明现象60例,结果显效率51.7%,有效率91.7%,治
6、疗后700血糖浓度平均值较治疗下降39.3%,同时胰岛素含量增高,糖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9]。1.3从肝气虚与肝阳虚辨治消化系统疾病刘氏确立舒肝补肝、调整脾胃的治疗原则,以肝脾双理丸加减为基础方(白术15g,黄芪9g,白芍12g,桂枝3g,厚朴9g,防风6g,陈皮6g,当归9g,干姜6g,甘草6g)治疗80例肝气虚证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与对照组疏肝健脾益气法相比,疗效及症状改变有显著差异,提示肠易激综合征多属以肝气虚为特征的脾胃功能紊乱[10]。陈家旭通过对70例肝气虚患者的观察发现有26例为慢性肝炎患者,认为肝气虚有肝病与非肝病不同,应重视肝气虚在慢性
7、肝炎发病中的作用[2,3]。陈氏亦用疏肝益气法(基础方柴胡、黄芩、陈皮、半夏、香附、郁金各10g,白术、云苓、苏梗各12g,党参、生薏苡仁各15g,生芪、怀牛膝各20g,炙甘草6g)治疗肝气虚证慢性活动性肝炎50例,总有效率88%[11]。此外有学者尚探讨了肝气虚与肝阳虚在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与慢性前列腺炎中的表现与治疗[12~14]。史俊芳刘建春:浅谈肝阳虚证历代医家及量中医药文献对五脏阴阳、气血,虚实和治法之补泻论及颇然而对于肝脏,医家大多持“肝常有余”、“肝有泻无补”之说而强调肝气肝阳易亢易逆,肝虚多在阴血。历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
8、学》教材中论及肝阳,只有肝阳上亢、肝阳化风,从未提及“肝阳虚”。果真没有肝阳虚吗?其实肝阳虚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