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诊疗常规

血管外科诊疗常规

ID:21738851

大小:250.00 KB

页数:86页

时间:2018-10-24

血管外科诊疗常规_第1页
血管外科诊疗常规_第2页
血管外科诊疗常规_第3页
血管外科诊疗常规_第4页
血管外科诊疗常规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管外科诊疗常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血管外科疾病诊断治疗常规一、颅外血管病变脑的血液供应来自双侧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颅外血管病变可导致颅内脑的病变即颅外血管病变可致脑一过性缺血(TransielflschecnicAttackTIAs)及脑卒中。外科治疗颅外段血管病目的是防治脑梗塞及其导致神经功能障碍。1、颈动脉狭窄病因:90%是由动脉硬外所致,其余也有炎性血管病、肌纤维发育不良、外伤性闭塞或狭窄、放射、动脉迂曲。诊断:1.中老年,有动脉硬化病史或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史。2.短暂性一过脑缺血发作(TIA),持续几分钟到30’,24小时内恢复,不遗留神经功能障碍。(1)运动障碍:对侧面瘫或单肢瘫(上肢

2、或下肢),肢体肌无力,运动失灵。(2)感觉障碍:受累肢体沉重感,感觉减退,或丧失。(3)视觉障碍:一侧眼一过性黑蒙,部分视野缺损或偶有同向偏盲、复视、眩晕。(AmamrosisFugax)也称缺暂单眼失明发作,是同侧颈内动脉终末支眼动脉缺血的特征性症状。3.症状可反复发作,但无神经系体征。体格检查:(1)在胸锁乳突肌内侧及气管间扪颈总动脉,双侧比较,操作轻,以防颈窦反射致血压下降,心率慢昏厥。(2)在颈动脉分叉处可闻及动脉收缩期杂音,高调收缩—舒张期双期杂音提示颈动脉高度狭窄,如颈A完全阻塞则无杂音多闻及。(3)眼底检查可见眼动脉分叉处可见到栓子和胆固醇结晶。辅助检查:(1)彩色超

3、声Doppler检查,可见颈动脉直径,有无狭窄,斑块性质,判断血管通畅、狭窄程度。(2)经颅超声检查(TCD)。(1)OPG眼球体积描记法——有条件作。(2)头颅CT或MRI(3)SPECT——可了解脑供血状况是一种功能检查。(4)术前查DSA——主动脉弓及颈动脉及其分支。这检查能明显看到颈动脉及其分支的狭窄及闭塞程度及长度能判断斑块的性质。治疗:药物治疗适应证:1.颈动脉狭窄<50%。2.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3.病人情况差,不允许手术或不愿手术。药物:1.抗血小板药物——Aspirin150~300mgQDPGI1静点培达、安步乐克、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2.降脂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4、颈动脉内膜硬化斑块,其表面不规则或溃疡形成是血小板聚积的好发部位,也是栓子形成脱落致栓塞的来源。适应症:有症状:有TIA症状或眼蒙、视力下降与颈动脉有关者,合并下列任一症状。1.颈动脉狭窄>70%以上。2.颈动脉狭窄>50,斑块系软斑块或有溃疡。3.颈动脉一侧>50%,一侧完全阻塞。4.有脑供血不足史合并以下一种。双侧颈动脉病变,一侧>70%或全阻塞,一侧>50%。无症状:1.有同侧脑梗,颈动脉狭窄>50%.2.颈动脉>70%。(1)患者有可能需行全麻架桥术,致低血压者。(2)患者有高血压,或需要头面部高压运动工作者。(如大声喊叫、用力等)。3.药物治疗无效(狭窄在加重)术前准备:

5、1.完成病史及各项检查、诊断明确。2.全麻术前准备。3.Metas试验,据具体情况决定(1)狭窄>80%可避免作(2)颈动脉斑块为软班块或溃疡者(3)双侧颈动脉狭窄,手术对侧颈动脉狭窄超过80%,或全阻塞者,禁止作手术侧Metas试验4.备血200~400cc颈动脉内膜剥脱并发症血栓形成血肿脑梗塞或脑出血术后处理:1.观察周身生命体征2.检查12对颅神经及病理症3.注意伤口有无出血、血肿4.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5.必要时复查CT或SPECT颈动脉狭窄扩张及支架植入术(详见微创一章)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麻醉:局麻、全麻。2.颈部切口,在甲状软骨水平,斜或横。3.显露颈动脉,避免损伤,

6、耳大神经、付神经、迷走神经、吞咽神经、舌下神经、膈神经、交感神经。4.避免刺激颈动脉窦5.术中用静脉肝素70~100μ/kg,在动脉阻断前15’。6.阻断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尽可能彻底内膜剥脱,固定内膜与外膜,以免形成活瓣。7.放松颈动脉阻断钳次序应注意颈总、颈外、颈内动脉。8.术中转流适应症;(1)颈内动脉返压<40mmHg。(2)术前未行Metas试验。(3)颈动脉狭窄<70%。(4)双颈动脉病变手术对侧颈动脉狭窄>90%甚至全阻塞者。1.动脉切开缝合时,如动脉直径<4mm者,需用补片。2.切口置双腔二根引流管,或一根引流管,一个引流片。2、椎动脉狭窄解剖:椎动脉起源于锁骨下

7、动脉的第一段,是锁骨下动脉的第一分支,在颈部仅有一小段游离,随即向上经6个颈椎横突孔,再经枕骨大孔进入颅内,在桥脑肤侧两侧椎动脉汇合形成基底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大脑后2/5部分,丘脑后半部、脑干和小脑占供脑血流10~15%。症状:非大脑半球性短暂脑缺血发作(NonhemisplericTransient1schemicAttacks)表现为头昏、昏厥、视力模糊,走路不稳,无有确定位症,提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表示脑干或后脑循环机能障碍。症状常因体位改变而诱发,因此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