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师范学院辅修专业及辅修双学位

淮南师范学院辅修专业及辅修双学位

ID:21733855

大小:1011.50 KB

页数:106页

时间:2018-10-24

上传者:U-3052
淮南师范学院辅修专业及辅修双学位_第1页
淮南师范学院辅修专业及辅修双学位_第2页
淮南师范学院辅修专业及辅修双学位_第3页
淮南师范学院辅修专业及辅修双学位_第4页
淮南师范学院辅修专业及辅修双学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淮南师范学院辅修专业及辅修双学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淮南师范学院辅修专业及辅修双学位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跨学科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宽口径、实基础、强技能、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辅修专业制度是指学有余力的本科学生在攻读主修专业的同时,修读主修专业所属本科专业目录二级专业类以外的其它二级专业类的专业课程。完成辅修专业规定的全部学分者可获得相应证书。第三条辅修双学位制度是指在完成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学习后,按照两个专业要求获得学位规定的课程学分,完成实践环节训练,并分别通过学位论文(设计)答辩,获得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两个学士学位。第二章学分第四条辅修专业采用学分制管理。获得辅修专业证书者最低需修读辅修专业24个学分(总课时为430—500学时),完成不少于8门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学习(具体学分和课程由各专业所在系确定)。第五条辅修双学位的课程门数在辅修专业课程门数基础上增加2门以上。申请辅修双学位证书者最低需完成40个学分(包括毕业论文(设计)学分),同时完成主修和辅修两个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并且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绩在中等以上。第三章申请条件及程序第六条申请辅修专业学习的必备条件为:(一)全日制在校本科二年级学生。(二)修满第一学年主修专业全部课程学分,且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全部70分(学分绩点2.0)以上,学有余力。第七条申请辅修双学位学习的必备条件为:(一)获得辅修专业全部课程学分且平均成绩达75分(学分绩点2.5)以上;(二)主修专业成绩全部合格(学科基础、专业必修两个系列课程的平均学分绩点1.5以上);第八条每学年第一学期进行辅修专业报名、审批工作,具体程序如下:(一)各系在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第一周内提出开设辅修专业申请,包括辅修专业名称、可以接受的学生人数及相关要求,报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核;(二)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核各系提出的开设辅修专业申请,通过后在全校范围内予以公布; (三)学生本人在规定时间内填写《辅修专业申请表》,交主修专业所在系;(四)主修专业所在系对申请参加辅修专业学习的学生进行资格初审,通过后将学生名单提交教务处审核;(五)教务处对申请参加辅修专业学习的学生名单进行审批后,在网上公布各辅修专业最终学生名单,并将符合条件的学生名单反馈学生所在系。第九条 辅修专业课程学习结束后,各系对本系参加辅修专业学习并有资格提出双学位申请者进行资格初审,初审通过后将合格学生名单交教务处审核,由教务处公布各专业参加辅修双学位学习的学生名单。第四章教学组织与管理第十条辅修专业可采取单独编班、随班听课和自修辅导形式组织教学,每个辅修专业每学期开设2至3门课程。为避免与主修课程冲突,单独编班上课的辅修课程一般安排在周末或晚上进行。第十一条辅修专业所在系应根据学分制管理办法制定出辅修专业和辅修双学位的培养方案和具体要求,并负责相应教学环节的实施与管理。第十二条 辅修专业于每学期第三周前公布辅修编班情况与开课课表。第十三条 辅修学生应首先保证主修课程的学习。由于选修辅修专业或其他原因导致主修专业出现一门必修课程补考后仍不及格,则由主修专业所在系书面通知辅修专业所在系和学生本人,终止其修读辅修专业,并报教务处备案;参加双学位学习的学生,主修专业出现不及格课程,将取消其申请双学位资格。第十四条 辅修专业所有课程不设补考。学生在辅修专业出现一门课程成绩不及格,可以重修一次,重修仍不及格者,终止其修读辅修专业;同时出现两门或两门以上课程成绩不及格时,不得重修,终止辅修专业,并由辅修专业所在系报告学生主修专业所在系和学生本人,并报教务处备案。第十五条 学生因故未修满辅修专业学分即终止学业者,允许其将辅修专业所修课程的学分转入主修专业作为公共选修课程学分计算。第五章学籍及成绩管理第十六条辅修专业所在系应按学期将学生的辅修课程成绩登入《辅修成绩登记册》,并在辅修专业学习结束后,将辅修专业的学生成绩单提交教务处,教务处审核确认后转送学生所在系归入学生本人档案。第十七条学生修完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由学校统一发给写实性的辅修专业证书;符合双学位资格者,同时发给双学位证书。第十八条在学制要求期限内完成主修专业要求的全部学分,但未完成辅修专业要求的学分者,不颁发辅修专业证书;完成辅修专业及双学位全部学分,但未完成主修专业学分者,只颁发辅修专业证书,不授予双学士学位。 第六章附则第十九条我校与其他高校互认学分,申请到其他高校辅修专业和双学位的学生,按本办法进行资格审查,由教务处将最终的审查合格名单提交给所在学校。学生在外校辅修学习期间,执行所在学校相关管理办法。第二十条外校申请来我校辅修专业和双学位的学生,由学生所在学校教务处提供资格审查合格名单,按本办法管理。第二十一条 参加辅修专业学习的学生,应按照辅修计划规定的课程学分缴纳辅修专业的学习费用,收费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收费在每学期学生注册时由财务处统一办理。参加辅修专业学习的学生因个人原因中途退出辅修专业学习,或未能完成所修学分,其所交费用不予退还。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自2009级本科生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辅修、师范)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30404一、专业简介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是四年制师范类文科专业。该专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理论为基础,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全面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以培养“宽口径、实基础、强技能、能创新”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特色,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融为一体,从而使学生具备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二、培养目标和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素养,具备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立足为基础教育、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能胜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教研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立场、观点与方法,具有现代理念,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现代教育技术,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工作能力,以及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三、修业年限、学时、学分修业年限:思想政治教育辅修专业及辅修双学位基本学制为2-3年。辅修专业学时:378学时。辅修双学位学时:594学时辅修专业学分:思想政治教育辅修专业总学分设定为21学分;辅修双学位总学分设定为43学分,其中学位论文10学分。四、专业类别及授予学位专业类别:政治学类授予学位:法学或教育学士学位五、主干学科、相近专业主干学科:政治学、教育学相近专业: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政治学与行政学六、主要课程简介 课程编码:0101110课程名称:毛泽东概论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一大成果,《毛泽东思想概论》是高师政教专业的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了解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学会运用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等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课程为基础课程和学位课程。参考教材及书目:1、陈献忠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安徽大学出版,2006年版2、顾伟民编《毛泽东思想概论》,2005年版3、庄福龄,《毛泽东思想概论》,2005年版4、罗正楷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课程编码:0101108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4内容概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以及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基本经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思想觉悟。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主干课程和学位课程。参考教材及书目:1、田克勤主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2、田克勤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教京出版社,2009年版3、毕京京、章传家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2009年版4、本书编写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课程编码:0101109课程名称:政治学概论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政治学是研究有阶级社会以来,以国家为主体的政治关系、政治形式、政治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作为政治学原理,其主要内容包括国家与阶级、国家政权、国家的统治形式、政治统治体系、无政府机构、政党制度、行政与人事、政治参与、政治决策、政治发展、政治文化、民族与宗教、时代与国际关系。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和学位课程。参考教材及书目:1、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高教出版社,2009年2、燕继荣,《现代政治分析原理》,高教京出版社,2004年3、姜安,《政治学概论》(第二版),高教京,2009年版4、王松,《政治学》,高教京出版社,2009年 课程编码:0101112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价值结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的基本原则及规范体系,以及道德建设(道德评价、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该课程的内容结构是:伦理学的对象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方法、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与传统道德的价值结构、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道德的实践活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参考教材及书目:1、罗国杰主编《伦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章海山主编,《伦理学引论》,高教京出版社,2008年版3、陈燕译,【美】史蒂文·卢坡尔,《伦理学导论》,人大出版社,2009年版4、龚群,《新编大学伦理学》,人大出版社,2009年版课程编码:0105102课程名称:宪法学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45学分:2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内容是宪法的基本理论(宪法的概念、本质、价值、宪与宪政的关系、中外宪法的历史发展),宪法的实体规范(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规范、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宪法的运行程序(宪法的创制、宪法的实施与实现、宪法实施的监督)等内容。教材与参考文献:1、周叶中主编:《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许崇德主编:《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沈宗灵著:《比较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4、李洪昌:《宪法教学案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5、董和平、韩大元著:《宪法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6、张千帆著:《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课程代码:0103205课程名称:行政管理学原理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72学分:4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内容简介:讲授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常识,包括行政领导、行政组织、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用人、行政心理、行政沟通、行政立法、行政监督、行政工艺、行政分析、行政文化及行政发展等。 教材与参考文献:1、《行政管理学(第四版)》夏书章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2、《行政管理学概论》张国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3、《行政管理学》郭小聪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4、《行政管理学教程》作者:李绥州、袁忠,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课程编码:0101114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选学马克思主义三个部分的一些代表作,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从原著中了解经典作家们是怎样阐述自己的科学思想,以便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学习经典作家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真正弄通马克思主义,以指导实际工作。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参考教材及书目:1、柴毅龙主编《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高教京版,2008年版。2、余源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导读(上、下)》,高教京,2009年版3、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4、聂耀东,《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著导读》,人大出版社,2008年版 思想政治教育辅修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总学时讲授学时实践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和周学时考核学期三18四18五18六18七18八16考查考试辅修专业课程0101110毛泽东思想概论54504333010110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45043330101109政治学概论5450433301011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545043340101112马克思主义伦理学545043350101113中学政治课教学法544683350101211国家公务员制度5454336小计378350282193630双学位课程0101204宪法学36362230101206行政管理学36362240101208中国哲学史54543350101114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54543360101212公共关系学*36324226小计21621241222330实践环节学位论文学分10分,时间8周合计5945623243 社会工作专业(辅修、非师范)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102一、专业简介本专业的学科类别为社会类。主要培养掌握当代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国际国内社会政策及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了解各级政府在各类社会事务方面的运作机制、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胜任各级政府机关中社会政策研究及公共行政管理、能够在各类社区和社会福利机构从事管理、服务及咨询的专业人才,成绩合格,授予法学士生学位。二、培养目标和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祖国、关爱民生,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较强的社会调查研究和社会工作技能,通晓外语与计算机知识,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能在各级政府政策部门,社会福利机构,社会团体,基层组织、社会服务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要求:为了尽快适应我院培养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以拓展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渠道,根据2009年《淮南学院本科生辅修专业及辅修双学位管理办法》,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遵纪守法;具有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要求学生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具备合理、完善的职业知识结构。3、要求熟练掌握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各种技能与技巧、社会调查与社会统计方法,能够设计执行、评估社会服务方案、领导、组织、协调寻求社会资源;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各种技能和方法,并善于运用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方法在特定的环境中对特殊群体或个人进行精神抚慰,帮助其走出困境、正常生活和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较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熟练掌握自我认知和与人沟通技巧;具有一定的法学知识和较高的政治素质,较强的政策理论与判断分析能力,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三、修业年限、学时、学分修业年限:弹性学制为2~3年辅修专业学时:405学时 辅修双学位学时:639学时辅修专业学分:23辅修双学位学分:46四、专业类别及授予学位专业类别:社会工作授予学位:法学学士学位五、主干学科、相近专业主干学科:社会工作相近专业:社会学六、主要课程简介课程代码:0102103课程名称:社会工作概论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72学分:4内容概要:全面地介绍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包括: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与价值体系、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体系、社会工作的过程、宏观及微观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工作教育、二十一世纪社会工作的发展等。教材和参考书目:(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张乐天,《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4)方青等,《社会工作概论》,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课程代码:0102101课程名称:社会学概论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75学分:4内容概要:本课程紧密结合我国社会实际,吸收了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社会学学科的主要领域、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对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本课程为社会工作专业最先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主干课程、学位课程。教材和参考书目:(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生出版社,2003(2)王思斌:《社会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张友琴童敏等:《社会学概论》,科学出版社,2005(4)[英]安东尼·吉登斯著,赵旭东等译:《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课程代码:0102104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2 内容概要: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作用于人的主观世界所引起的心理活动变化和社会心理现象,除了研究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之外,还研究各种形式和规模的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如表现在风俗、风尚、习惯、社会舆论和流言等社会现象中的社会心理学问题以及性别、群体、阶级、民族的心理特征等。教材和参考书目:(1)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编,《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2)沙莲香,《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课程代码:0102106课程名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60学分:4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介绍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以社会调查活动为研究对象,总结人类社会调查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阐明社会调查活动的性质、特点、运行机制和功能等。教材和参考书目:(1)袁方,《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宋林飞,《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3)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课程代码:0102207课程名称:个案社会工作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36学分:2内容概要:个案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哲学基础、理论渊源、个案社会工作的历史、中国个案社会工作的发展。方法程序部分包括个案社会工作的运作程序、个案社会工作的原则与专业关系、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技术。治疗辅导模式包括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危机调适模式、行为治疗模式、人本主义治疗模式、理想情绪治疗模式、结构家庭治疗模式、联合家庭治疗方法、任务中心治疗模式等等。教材和参考书目:(1)翟进、张曙编著,《个案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张雄编著,《个案社会工作》,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3)陈志霞,《个案社会工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4)杜景珍,《个案社会工作——理论·实务》,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课程代码:0102208课程名称:团体社会工作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团体社会工作是以团体为工作对象,开展社会工作,使具有共同问题或相似问题的人组成团体,通过团体动力促进人的改变。课程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涉及团体社会工作的概念、意义、起源与发展;团体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团体的建立、过程与发展。第二部分涉及团体社会工作的实施模式、团体社会工作的筹划、运作、活动的设计、问题处理及结束。第三部分涉及团体社会工作管理方法、团体治疗的技术。 教材和参考书目:(1)范克新、肖萍编,《团体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黄丽华,《团体社会工作》,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3)陈钟林,《团体社会工作》,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4)赵芳,《团体社会工作》,知识经济出版社,2005课程代码:0102209课程名称:社区社会工作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帮助学生系统了解社区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社区工作模式,了解社区工作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社区工作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社区工作的过程与技巧,熟悉社区服务的方法以及社会福利的实施。为学生了解我国社区情况并开展社区工作打下理论与方法基础。教材和参考书目:(1)周沛,《社区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王思彬,《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殷妙仲,《社区社会工作(中外视野中的交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课程代码:0102204课程名称:城市社会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研究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城市社会的社区结构和功能,阐释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城市问题与对策等方面的内容。教材和参考书目:(1)《城市社会学》张钟汝等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2)《城市社会学》郑也夫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3)《城市社会学》 〔美〕R·E·帕克等著宋俊岭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4)《城市社会学》顾朝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课程代码:0102201课程名称:社会保障概论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社会保障是社会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其构成主要有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学课程重在讲授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基本理论、主要任务、主要模式等。教材和参考书目:(1)《社会保障概论》史柏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董克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课程代码:0102403课程名称:社会工作实务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36学分:2内容概要: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熟悉社会工作的个案方法,团体方法,社区方法,行政方法及一般的社会工作流程,在社会工作实务领域有较全面的了解.并通过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传授,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文关怀素质和专业价值观.,为献身科学的社会工作奠定基础.教材和参考书目:(1)《社会工作实务》(初级中级)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2)《社会学》陆学艺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3)《社会学原理》孙本文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4)《社会工作研究方法》A.鲁宾等台湾双叶书廊有限公司1995(5)《社会工作实习教学》曾华源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7课程代码:0102203课程名称:社会政策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2内容概要:本课程是以社会政策与法规为研究对象,其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当代社会政策与立法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掌握社会政策与立法的基本原理;了解社会政策与立法的主要领域。本课程着重介绍社会政策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以及研究方法,描述社会政策与立法从制定、执行、评估到调整的全部运行过程,揭示社会政策与立法的基本要素、运行机制和发生发展的规律,并阐述了社会政策运行的环境。分别阐述了由公共医疗卫生、失业保险、残疾人福利、老年人福利、贫困问题等组成的社会福利政策与法规以及我国现行的相关社会政策与立法。教材和参考书目:《社会政策概论》关信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课程代码:0102210课程名称:社会行政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36学分:2内容概要:本课程介绍社会行政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管理技术,提高社会行政学从业人员的行政管理能力与行政效率,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一份贡献,同时紧密联系我国社会福利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努力应用这门课程中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社会行政学管理工作中的具体案例,把握问题的实质,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和参考书目:(1)《社会工作行政》范志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一版(2)社会工作理论—实务工作指南》多戈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出版第七版 社会工作辅修双学位课程设置一览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总学时讲授学时实践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和周学时考核学期三18四18五18六18七18八16考查考试辅修专业课程0102101社会学概论757054530102103社会工作概论726484440102104社会心理学544593340102106社会调查研究方法605464330102207个案社会工作36362240102208团体社会工作54543350102209社区社会工作5454336小计40537728238933双学位课程0102204城市社会学54543350102201社会保障概论544683330102403社会工作实务36362240102203社会政策学54543240102210社会行政学3636235小计234226813346实践环节学位论文学分10分,时间8周合计63960346注:学位辅修的课程修读年限为二年;授课时间为跟四年制本科教学班上课。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辅修、非师范)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103一、专业简介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政治学与行政学初、中级复合型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政治学、行政学、国际政治学和法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政治学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与形成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和协调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与能力。二、培养目标和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政治学、行政学、国际政治学和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等科学方法或技术。3.具有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出版机构、教育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行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专门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4.了解有关政治体制、决策过程以及党政管理、法律、制度、方针、政策。5.了解政治学及行政学、法学、国际政治学和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6.熟练掌握一门外语。7.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8.积极参加各项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情趣。三、修业年限、学时、学分修业年限:弹性学制为2~3年辅修专业学时:471学时辅修双学位学时:579学时辅修专业学分:25辅修双学位学分:41四、专业类别及授予学位专业类别:政治学授予学位:法学学士学位五、主干学科、相近专业主干学科:政治学 相近专业:行政管理学六、主要课程简介课程代码:0103101,课程名称:政治学原理,学时:75,学分:4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简介:主要讲授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体系;阶级和国家;国家政体;政府机构;政党制度;政治思想;行政管理;人民和政治家;民族和宗教;战略和策略;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等。参考书目:《政治学基础》作者:王浦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政治学原理》作者:景跃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政治学原理》王惠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政治学原理》王楷模等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课程代码:0103205,课程名称:行政管理学原理,学时:72,学分:4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讲授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常识,包括行政领导、行政组织、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用人、行政心理、行政沟通、行政立法、行政监督、行政工艺、行政分析、行政文化及行政发展等。参考书目:《行政管理学(第四版)》夏书章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行政管理学概论》张国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行政管理学》郭小聪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行政管理学教程》作者:李绥州、袁忠,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课程代码:0103204,课程名称:行政法学,学时:54,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学科必修课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行政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部门法,是指调整国家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实体行政法和行政程序法。行政法学把行政法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涉及行政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地位、职权、职责、行政改革,公务员制度。参考书目:《行政法学(第二版)》作者:罗豪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行政法学(修订版)》作者:叶必丰,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行政法学》张树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行政法学》著作者:胡建淼,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课程代码:0103206课程名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学时:54,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学科必修课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较为系统地介绍与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民族区域自制制度、人民直接参与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以及特别行政区制度等。既从宏观角度阐述这些制度产生的背景、历史沿革、现状以及改革、完善的趋向,亦注重对这些制度的实际运作进行评析。参考书目:《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浦兴祖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包玉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张永桃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作者:杨光斌,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课程代码:0103207课程名称:公共政策概论,学时:54,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学科必修课课程主要内容简介:主要从一般理论的层面对当代世界的公共行政进行讲解,同时结合比较研究对当代中国的公共行政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1)介绍公共行政的含义及关系;(2)行政组织与领导,包括领导与领导理论、组织与领导模式等;(3)人事制度与管理;(4)公共财政;(5)决策过程参考书目:《公共政策学》作者:宁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公共政策导论(第2版)》作者:莱斯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公共政策分析(21世纪公共管理学系列教材)》作者:陈庆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公共政策分析概论》作者:顾建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课程代码:0103213课程名称:国际政治学,学时:54,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主要内容简介:寓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于国际政治理论、国际关系理论以及对国际事件、国际问题的具体分析之中,从国际社会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揭示其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从使学生对国际政治学理论有一个整体的、基本的、正确的认识。参考书目:《国际政治学新论》,作者周敏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国际关系研究导论》,作者张贵洪,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国际政治学概论第2版》,作者陈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作者倪世雄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政治学与行政学辅修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总学时讲授学时实践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和周学时考核学期三18四18五18六18七18八16考查考试辅修专业课程0103101政治学原理7565104550103204行政法学54543330103205行政管理学7262103440103206当代中国政治制度54543340103207公共政策概论54543340103208组织行为学54543340103215国家公务员制度54543360103216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5454336小计47145120258136双学位课程0103211地方政府学54543350103213国际政治学5454335小计10810866实践环节学位论文学分10分,时间8周合计5795592041 法学专业(辅修、非师范)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30101一、专业简介本专业依据国家教育基本方针,坚持“以育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结合人才市场的需求和法学专业自身特点,设置了司法实务、社会法律服务两个专业方向,突出交叉性法学和实践性法学特色,注重法学理论与劳动人事、社会保障、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法律事务相结合,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培养具备法律知识和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及社会工作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法律人才的要求。二、培养目标和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宽口径、实基础、强技能、能创新的,具有较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较强的学习能力,系统掌握法学专业知识,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专业基础,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若干政府部门(劳动、人事、民政、军队后勤)、社会团体(残联、妇联、工会、各级团组织)、司法机关、法律服务机构以及各类用人单位(法律部、人力资源部)从事社会工作、法律事务的专门人才,同时又突出特色,培养兼有法学和现代管理技术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遵纪守法;具有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业务素质:系统掌握法学专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应用技巧;了解法学的理论前沿动态和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趋势;受到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实务经验的良好训练,具备职业法律工作者的素质,具有运用法学理论知识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适应相近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3、文化素质: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和高尚的审美情趣。4、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础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和文明行为习惯。三、修业年限、学时、学分 修业年限:弹性学制为2~3年辅修专业学时:489学时辅修双学位学时:651学时辅修专业学分:26辅修双学位学分:45(其中学位论文10学分)四、专业类别及授予学位专业类别:法学授予学位:法学学士学位五、主干学科、相近专业主干学科:法学相近专业:政治学、社会学六、主要课程简介课程编码:0105101课程名称:法理学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60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法的产生、法的本质、法的类型、法律意识、法律规范、法的实施与适用、法律解释、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法律体系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教材与参考文献: 1、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四版2、鲍禄:《法理学与比较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李龙主编:《西方法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4、沈宗灵:《比较法研究》,北京大出版社,1998年版5、沈宗灵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6、孙国华,朱景文主编:《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课程编码:0105102课程名称:宪法学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45学分:2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内容是宪法的基本理论(宪法的概念、本质、价值、宪与宪政的关系、中外宪法的历史发展),宪法的实体规范(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规范、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宪法的运行程序(宪法的创制、宪法的实施与实现、宪法实施的监督)等内容。教材与参考文献:1、周叶中主编:《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许崇德主编:《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沈宗灵著:《比较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4、李洪昌:《宪法教学案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5、董和平、韩大元著:《宪法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6、张千帆著:《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课程编码:0105103课程名称:民法学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60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民法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公民、法人、民事法律行为、代理、物权、债权、合同、知识产权、财产继承权、人身权、民事责任,使学生较系统掌握我国民法理论,有效进行民事行为,正确处理民事纠纷。教材与参考文献:1、《民法总论》王利明主编中国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2、《民法》郭明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3、《民法学原理》张俊浩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4、《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1—8)王泽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5、《民法总则研究》王利明著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6、《民法总论》史尚宽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课程编码:0105104课程名称:刑法学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内容包括刑法的本质、任务、适用范围、体系和解释、犯罪总论、刑罚总论,使学生掌握刑法学的基本知识,能准确地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及相应刑罚。教材与参考文献:1、赵秉志主编,《刑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冯军、肖中华主编,《刑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陈忠林主编,《刑法总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4、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5、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1997版。6、陈兴良:《刑法的启蒙》,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7、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8、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9、[德]卡尔·拉伦茨著,陈爱娥译:《法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10、许玉秀:《当代刑法思潮》,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课程编码:0105105课程名称:民事诉讼法学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基本原则、民事审判主要制度、管辖、审判组织、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民事诉讼证据、诉讼期间法院调解、财产保金与先予执行、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诉讼费用、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特别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执行程序、涉外民事诉讼程序、仲裁程序等,使学生能根据情况具体运用,以实现诉讼的实体权利。教材与参考文献:1、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谭兵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1月版;4、谭兵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参考书)》,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5、《民事诉讼法教学法规》,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6、张卫平:《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7、杨荣新:《民事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课程编码:0105106课程名称:经济法学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经济法的基本理论以及市场主体法律制度、市场行为法律制度、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等主要经济法律制度,为进一步学习具体部门的经济法打下基础。教材与参考文献:1、《经济法学》黄河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经济法》潘静成刘文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次版3、《经济法》杨紫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4、《经济法学》漆多俊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5、《经济法基本原理》漆多俊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6、《经济法总论》,史际春邓峰编,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7、《经济法理论与实务热点问题探讨》,朱崇实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课程编码:0105107课程名称:国际法学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法主体、国家责任、国际法上的居民、海洋法、外交关系法、条约、国际组织、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战争法等。教材与参考文献:1、邵津主编:《国际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端木正主编:《国际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王铁崖:《国际法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4、邵沙平等主编:《国际法问题专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教研室编:《国际公法案例评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6、李双元主编:《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课程编码:0105108课程名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管理主客体、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处罚、行政责任、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监督和行政法制建设等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掌握依法行政的程序、手段。教材与参考文献:1、张树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方世荣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3、汪汉卿主编:《大学法律教程》,安徽人民出版社4、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5、甘文著:《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之评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6、罗豪才主编:《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课程编码:0105210课程名称:刑事诉讼法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制度、诉讼参与人、立案、侦查与起诉、公诉与自诉、辩护与代理人、证据、审判组织与审判程序、执行、涉外刑事案件审理程序等。教材与参考文献:1、陈光中、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修订二版)2、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3、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4、何家弘主编:《新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5、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6、卞建林、刘玫著:《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法学(辅修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总学时讲授学时实践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和周学时考核学期三18四18五18六18七18八16考查考试辅修专业课程0105101法理学60603430105102宪法学45452330105103民法学60603450105104刑法学545133340105105民事诉讼法学544863350105106经济法学54543340105107国际法学54543370105108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544863350105210刑事诉讼法学54486336小计489468212676763双学位课程0105202外国法制史363622论文设计40105211婚姻家庭法学36362250105308法律文书学36362260105214劳动法学5448633小计16215669225实践环节专业实践学位论文10合计6516242745789113 汉语言文学专业(辅修、师范)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101一、专业简介本专业为师范类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类应用型人才,以基础课程的学习和教师职业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为主,注重综合性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格塑造,学习内容主要是汉语言、中外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使被培养对象具有必要的中外文史知识、较强的汉语言文字处理与表达能力、较强的文学艺术的感受与欣赏能力,具有中学语文教师必备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二、培养目标和要求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宽口径、实基础、强技能、能创新的,具有较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遵纪守法;具有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业务素质: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动态;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与素养;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从事所学专业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适应相近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3、文化素质:具有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和高尚的审美情趣。4、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础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和文明行为习惯。三、修业年限、学时、学分修业年限:弹性学制为2—3年。辅修专业学时:450辅修双学位学时:630辅修专业学分:25辅修双学位学分:49 四、专业类别及授予学位专业类别:中国语言文学类授予学位:文学学士五、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相近专业:新闻学、文秘学等六、主要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201101课程名称:写作课程类别:辅修专业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包括基础理论和文体知识两部分,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写作理论,培养阅读和分析文章的能力,能熟练地写出观点正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文风端正的文章,具有指导和评改中学作文的能力。教材和参考书目:1、董小玉主编:《现代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2、路德庆主编:《普通写作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3、陈亚丽等:《基础写作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课程编号:0201102课程名称:现代汉语课程类别:辅修专业基础课学时:54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根据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理论,系统讲授并使学生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各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与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汉语的能力和研究汉语的初步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将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打好基础。教材和参考书目: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2、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教育出版,1995年3、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2001年课程编号:0201103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类别:辅修专业基础课学时:72学分:4内容概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提高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并为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奠定基础。选讲现当代各个时期及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重点分析其艺术特色。使学生了解现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过程及一般规律,把握重要作家的个性和风格。主要讲授五四到建国期间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过程,各种文学流派,作家的成就和经验。教材和参考书目:1、钱谷融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2、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3、陈思和主编:《当代文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4、郭志刚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5、金汉主编:《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6、钱理群主编:《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课程编号:0201104课程名称:文学概论课程类别:辅修专业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包括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鉴赏论、批评论五个部分,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文学的基本原理,培养与发展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文学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和欣赏、分析文艺作品的能力。教材和参考书目:1、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修订二版2、童庆炳主编:《文学概论新编》,北师大出版社,1989年3、胡有清著:《文艺学论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4、孙耀煜等:《文学理论教程》,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课程编号:0201105课程名称:古代汉语课程类别:辅修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古汉语基础知识,并熟读一定数量的文言文,掌握常用词,能借助工具书阅读和翻译文言原著,能胜任中学文言作品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初步具备古汉语及古今汉语比较的研究能力。教材和参考书目: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1年2、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课程编号:0201106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类别:辅修专业基础课学时:108学分:6内容概要: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与鉴赏能力,主要选讲历史文学的重要作品,分析其思想内容,重点赏析其艺术美,并通过重点作品反映作家、流派及时代艺术特征。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状况及其规律。主要介绍历代文学的基本特征、重要作家和文学流派的艺术成就及文学发展演变概况。教材和参考书目: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3、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4、章培恒等:《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课程编号:0201201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课程类别:辅修专业必修课学时:36学分:2内容概要:本课程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及国内外语言学的新进展,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语言观,具备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语文教学和语言研究奠定基础。教材和参考书目:1、叶蜚声等主编:《语言学纲要》,北大出版社,2007年2、伍铁平主编:《普通语言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课程编号:0201202课程名称:美学课程类别:双学位课程学时:36学分:2内容概要:本课程讲授文艺欣赏与创作的心理机制理论,如欣赏态度、审美心理距离、移情说等,使学生系统掌握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内部规律,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从“心理”上更好观照文艺的美的特质。教材和参考书目:1、朱立元著:《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2、吴家荣主编:《大学美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课程编号:0201203课程名称: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类别:双学位课程学时:36学分:2内容概要:本课程讲授古代文化发展的轮廊和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发展的脉络、特点及一般规律,以增强学生各方面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古代社会的认识,达到“拓宽口径,开阔眼界,训练方法”的目的。教材和参考书目:1、张岱年等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大出版社,2008年2、许结:新编中国文化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3、吴小如等:中国文化史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4、刘玉才等:中国文化史(插图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课程编号:0201204课程名称:汉字学课程类别:双学位课程学时:36学分:2内容概要:本课程讲授汉字的性质,汉字的造字法,汉字的形、音、义,汉字的结构,汉字的规范化与标准化。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古代汉字与现代汉字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正确使用汉字并初步具备研究汉字的能力。教材和参考书目:1、郑廷值著:《汉字学通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 2、裘锡圭著:《文字学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3、高家莺等:《现代汉字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课程编号:0201205课程名称:比较文学课程类别:双学位课程学时:36学分:2内容概要:通过“比较”文学的方法、原则等理论的讲授,明确比较方法与比较文学的本质区别,理解比较文学的内涵与外延(不同于国别文学研究,而是跨国别、语别的文学比较:有影响研究与跨学科研究),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关照中外文学的鉴赏与思维能力。教材和参考书目:1、吴家荣著:《比较文学新编》,安徽教育出版,2005年2、陈惇等主编:《比较文学》,高等教育出版,2003年3、朱维之主编:《中外比较文学》,南开大学出版,2001年 汉语言文学专业辅修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总学时讲授学时实践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和周课时考核学期三18四18五18六18七18八16考查考试辅修专业课程0201101写作54543330201102现代汉语54543330201103中国现当代文学7272422340201104文学概论54543340201105古代汉语54543350201106中国古代文学108108644560201107外国文学5454336小计450450258577双学位课程0201201语言学概论36362230201202美学36362240201203中国文化概论36362240201204汉字学36362250201205比较文学3636226小计180180102422实践教学教育实习第8学期6毕业论文(设计)第7—8学期8合计6306304910999 新闻学专业(辅修、非师范)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301一、专业简介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党政及企事业宣传部门从事采写、编辑、宣传、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素质专门人才。二、培养目标和要求本专业主要为各种媒体培养具有新闻学、广告学、文学及管理知识的复合型记者、编辑、新闻事业经营管理者,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专门人才。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内容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基本达到以下培养要求:1、熟练掌握新闻学的基本理论、中外新闻事业史的有关知识。2、熟练掌握从事新闻记者、编辑和新闻事业管理或企事业单位宣传工作所必须掌握的采、写、编、评、管等基本知识和实务技能。3、熟悉与新闻宣传有关的基础理论与知识。4、了解新闻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5、具有良好的中外文学知识修养、较强的汉语口语与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化审美意识,普通话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6、具有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与决策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以及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8、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9、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和人际沟通能力。10、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较高的外语水平。三、修业年限、学时、学分修业年限:弹性学制为2-3年。辅修专业学时:486双学位专业学时:576辅修专业学分:27双学位专业学分:46四、专业类别及授予学位专业类别:新闻传播学授予学位:文学学士五、主干学科及相近专业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 相近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六、主要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203102课程名称:新闻学概论课程类别:辅修专业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是通过对新闻理论、历史、业务三个方面的解读和讲解,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为今后学习新闻、传播、媒介方面的知识打下基础,它涉及到新闻活动的阐述、新闻的定义、新闻与信息等的联系与区别、中外新闻史简介、新闻事业发展规律及性质、新闻主要理论起源与发展、新闻媒体与受众等多方面的内容。教材和参考书目: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2006年6月2、童兵等: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新闻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3、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1999年12月课程编号:0203103课程名称: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类别:辅修专业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新闻学专业本科教育必修课,是新闻学教育的基础课程。本课程同样是新中国文化史的组成部分,是新中国建立前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和新闻法规、管理等新闻事业演变的历史事实和经验教训的归纳和描述。新闻学专业的理论和业务等课程都将会使用新闻史料来阐释其相关问题。《中国新闻事业史》通过对中国新闻传播活动发展进程的描述,进而探索各历史时期中国新闻传播的特点及发展规律;勾勒出著名报人、记者、编辑、主持人、新闻传播活动家、新闻学者、新闻教育家、新闻团体、新闻媒介等的历史面貌,并对其历史贡献作出评介。该门课程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知识,从中理解和认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有利于形成新闻专业本科教育的知识结构,同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今后现实新闻实践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教材和参考书目:1、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2年11月2、刘家林:中国新闻通史,武汉大学出版,2005年7月课程编号:0203106课程名称:外国新闻事业史课程类别:辅修专业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外国新闻传播史是学习和研究外国新闻事业的历史和现状的课程。它是高等学校新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在于开阔视野,鉴古察今,继承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国外经验教训,培养从宏观上把握新闻事业发展规律的能力,以便今后能更好地从事新闻实践或理论研究,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服务。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外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5年9月教材和参考书目:1、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2001年5月 2、郭亚夫等:外国新闻传播史纲,四川大学出版,2004年6月3、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高等教育出版,2003年4、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复旦大学出版,2003年5、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2002年6、迈克尔•埃默里等:美国新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4年4月课程编号:0203108课程名称:传播学概论课程类别:辅修专业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传播学是人类传播智慧的结晶。它既反映了人类对传播现象和传播规律的漫长认识过程,也反映了人类对传播经验和传播知识的系统、组织、架构。所以学习传播学能够让学生了解广告传播的过程,形成知识的迁移,清楚广告符号传播的方式和全过程。教材和参考书目: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2、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93年7月3、邵培仁: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2000年6月版课程编号:0203111课程名称: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课程类别:辅修专业基础课学时:36学分:2内容概要: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是关于新闻传播规范的一门课程,它包括新闻传播的各个环节中涉及到的新闻法规、新闻道德及新闻政策等内容。本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对新闻传播现实问题的“零距离”的贴近,它紧密联系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提出了指导现实的新闻传播活动的原则和要求。教材和参考书目:1、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等:新闻法规政策须知,学习出版社,1994年12月2、黄瑚: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3、顾理平:新闻法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12月4、陈桂兰:新闻职业道德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课程编号:0203201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内容包括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和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两部分,分两学期进行。使学生基本掌握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养成对文学作品的较好解读能力,培育学生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理解能力,建立起从事新闻工作所必需的文学与文化基础素养。教材和参考书目:1、袁行霈:中国文学作品选,中华书局,2007年6月版2、郁贤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高等教育出版,2004年7月3、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 新闻学辅修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总学时讲授学时实践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和周学时考核学期三18四18五18六18七18八16考查考试辅修专业课程0203101新闻学概论54543330203102中国新闻事业史54543330203103外国新闻事业史54543340203104传播学概论54543340203105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36362230203106新闻采访与写作54543340203107中国文化概论36362250203108新闻编辑36362250203109新闻评论36362250203110美学36362250203111新闻策划3636226小计48648627双学位课程020320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54543360203202新闻经营与管理3636226小计909058987实践环节专业实习第7学期6毕业论文第7-8学期8合计576576468987 英语专业(辅修、师范)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201一、专业简介本专业为师范本科专业,传授英语专业基础理论和教育理论,培养具有新观念、新思想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中小学英语教师以及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科研、管理工作的英语专门人才。本专业课程结构由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两大模块组成,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经考核合格后颁发文学学士学位证书。二、培养目标和要求培养目标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语言技能及英语专业知识,能较为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经贸、教育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等工作的英语人才。培养要求1、 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熟练地听、说、读、写、译能力;2、 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方面的基础知识;3、 比较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4、 具有第二外国语的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三、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四、主要课程基础英语、语音、听力、英语口语、语法、阅读、日语(二外)、写作、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等。五、修业年限、学时、学分标准学制二年,弹性学制二至三年。辅修专业:432学时,24学分辅修双学位:684学时,最低学分:40学分六、主要课程简介课程编码:0301101课程名称:英语语音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18学分:1内容概要:本课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基础课,其任务是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英语语音特点和发音规律,通过大量实践使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有更大地提高,使其发音更明确、更规范,以适应中学教学的需要。 本课程包括大量的发音练习和针对性练习,以纠正不正确的发音习惯,最终达到准确、清晰、流畅、熟练、自然地朗读英语和发音。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语音训练的主要方式和要领、国际音标、英语注音方法、发音器官、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元音和辅音发音要领和训练、读音规则、音节、重音、连读、句子重音、节奏、语流音变和语调、美语发音特点、美语与英语发音的差别。教材和参考书目:1.王桂珍.《英语语音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汪文珍.《实用英语语音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赵学义.《国际音标教程》.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2004.4.葆青.《实用英语语音》.北京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5.张冠林.《大学一年级英语语音练习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6.HalinaZawadzki.AnEnglishPronunciationCourse.Sydney,N.S.W:NationalCentreforEnglish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MacquarieUniversity,1994.课程编码:0301102课程名称:英语口语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36学分:2内容概要:本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就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情景进行恰当地交流,能就所听的材料或熟悉的题材进行对话或连贯的即席发言。能运用交际策略达到交际目的;能准确掌握诸如询问、请求、建议、忠告等交际方法;使学生能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用恰当、得体的语言形式进行交际;树立学生主动开口讲英语的信心,培养学生讲英语的热情和兴趣,最终达到在英语口头表达方面准确与流利的结合。口语教学围绕功能和主题开展技能训练,课堂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如问答、复述、描述、情景对话、看图说话、讲故事、口头作文、现场讨论、模拟新闻发布会、辩论等。学生应完成指定的材料训练,并积极参加院系组织的英语课外活动。教材和参考书目:1.凯(Kay,S.)(英).《流畅英语口语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李华东.《新世纪英语口语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3.吴祯福.《英语中级口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4.吴祯福.《英语高级口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5.姚宝慧.《英语口语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课程编码:0301103课程名称:阅读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通过大量阅读各种题材、体裁的文章,培养学生阅读英文的兴趣和习惯,以及细致观察语言、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对学生进行各种阅读技巧的系统训练,提高学生利用上下文猜测词意、掌握中心大意、追踪文章思路的发展、领会作者真实意图的能力,扩大词汇量。教材和参考书目:1.黄源深.《英语泛读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蒋静仪.《英语泛读教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3.胡文仲.《英美文化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4.贡群秋.《高校英语专业四级统考模拟试题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5.封一函.《英语泛读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课程编码:0301104课程名称:基础英语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180学分:10内容概要:该课程是一门学科基础课。其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大纲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牢固掌握基础语言知识和基本语言技能,培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基础。课堂教学以课文讲解和练习为主。本课程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注重基本语言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材和参考书目:1.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2.李观仪.《新编英语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3.张鑫友.《新编英语教程学习指南》.兵器工业出版社,2001.4.黄源深、徐青根.《英语》.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课程代码:0301105课程名称:听力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36学分:2内容概要:本课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严格专门的听力训练,帮助学生初步克服听力理解上的障碍,听懂英语国家一般社交场合的交谈和相当于中等难度的听力材料,要求能够理解大意,抓住主要内容和情节,能根据所听材料进行分析、领会说话人的态度和真实意图,能用英语记录所听材料的要点。在基础阶段结束时,学生应能听懂“美国之音”(正常速度)和英国国际新闻的主要内容,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习地道英语,提高英语听力水平。视听阶段以原版录相片和光盘为教材,通过视、听、说的结合,以直观画面和情节内容为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口语训练,通过复述、总结、对话、口头概述、即席演讲等训练形式,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加深他们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教材和参考书目:1.张民伦.《英语听力教程》(ListenThisWay).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何其莘等.《英语初级听力》、《英语中级听力》、《英语高级听力》(ListentoThis:123).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3.陈爱敏.《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技能与训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4.程工.《美国之音特别英语》.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2006.5.李绍山.《听力技巧与实践》.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6.张鑫友.《英语专业四级听力训练》.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课程编码:0301106课程名称:语法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36学分:2 内容概要:本课程在第3-4学期开设,其任务是以中学英语语法为基础,以英语语法核心部分为重点,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阶段必不可少的语法项目,使学生对英语语法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并能借助英语语法知识解决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本课程通过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英语语法教材,探讨英语语言结构。通过学习,学生能牢固掌握英语语法,提高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教材和参考书目:1.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第四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2.薄冰.《高级英语语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3.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79.4.Alexander,L.G..LongmanEnglishGrammar.Longman,1988.5.Quirk,R.etal..AComprehensiveGrammaroftheEnglishLanguage.Longman,1985.6.Biber,D.etal..LongmanGrammarofSpokenandWrittenEnglish.Longman,1998.课程编码:0301107课程名称:英语写作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36学分:2内容概要:本课程的任务是训练学生系统地掌握记叙、描述、说明和议论等各种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能写出主题突出、内容联贯、语言通顺而地道,表达流畅的各种题材和体裁的文章。教材和参考书目:1.丁往道、吴冰.《英语写作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毛荣贵.《英语写作纵横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3.汪福祥.《英语写作技巧新编》.外文出版社,1997.课程编码:0301201课程名称: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36学分:2内容概要:本课程的任务是介绍英美两国的现代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的概况以及其它使用英语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一般情况,以加强对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理解,为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教材和参考书目:1.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温洪瑞.《英美概况》.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3.余志远.English-SpeakingCountries:ASurvey.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4.Datesman,Crandall&E.N.Kearny,TheAmericanways:anintroductiontoAmericanculture.PRENTICEHALLREGENTS.1997.5.Morton,A.L..APeople’sHistoryofEngland.London:Lawrence&WishartandinternationalPublishers,1979.6.Musman,R.BritainToday.London:LongmanGroupLimited.1977.7.Musman,R.BackgroundtotheUSA.NewYork:MacmillanPublishersLtd.2001. 8.邓炎昌.《现代美国社会与文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课程编码:0301202课程名称:高级英语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72学分:4内容概要: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文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本课程的教学围绕专题课文展开,每课配有大量相关练习,包括阅读理解、词汇研究、文体分析、中英互译和写作练习等,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质量上有较大的提高。教材和参考书目:1.张汉熙.《高级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2.梅仁毅、王立礼.《高级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2004.3.张鑫友.《<高级英语>学习指南》.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课程编码:0301203课程名称:英语语言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36学分:2内容概要:本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言与个性;语言与心智;口语与书面语;语言结构;语言的起源;语言的变迁;语言习得;语言与大脑;世界诸语言与语言交际;语言研究与语言学习;语言学各分支。教材和参考书目: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戴炜栋.《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4.GeorgeYule.TheStudyoflanguage.ForeignLanguageTeaching&ResearchPress,2000.5.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课程编码:0301204课程名称:第二外语(日语或俄语)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72学分:4内容概要: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所选外国语的语音、基本语法和三千以上的词汇量,学完本课程时,能借助于工具书阅读难度中等的原版书,中等以上学生水平能通过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二外入学考试。教材和参考书目:1.(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日本)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标准日本语》初级.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2.陈俊森等.《新大学日语标准课程(基础篇)1》.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陈俊森等.《新大学日语标准课程(基础篇)2》.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周平.《新编日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5.黑龙江大学俄语系.《俄语Рсскийязы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6.丁树杞.大学俄语《东方》.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1997.课程编码:0301205课程名称:英美文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36学分:2内容概要:本课程的任务是以英美国家文学简史为纲,介绍一些英美国家著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分析作品的特点和语言风格,并为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教材和参考书目:1.王佩兰.《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东北师大出版社,2006.2.陈嘉.《英国文学史》.商务印书馆,1986.3.胡荫桐、刘树森.《美国文学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4.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5.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课程编码:0301207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36学分:2内容概要:本教程的任务是介绍英汉互译基本理论,学习常用翻译技巧,使必要的理论与大量的实践结合,单项专题练习与综合篇章练习交替,培养学生英汉互译的技能意识和实践翻译能力。教材和参考书目: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2.吕瑞昌.《汉英翻译教程》.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4.范仲英.《实用英语翻译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5.RonScollon.《汉英篇章对比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6.梅德明.《口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7.MonaBaker.《翻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8.韩其顺.《英汉科技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七、英语专业辅修课程设置一览表 英语专业辅修课程设置一览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总学时讲授学时实践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和周学时考核学期三四五六七八考查考试181818181816辅修专业课程0301101英语语音18181130301102英语口语36362240301103阅读54543350301104基础英语180180104423-50301105听力36362230301106语法36362240301107英语写作36362260301201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3636226小计43243224787200双学位课程0301202高级英语72724260301203英语语言学36362260301204第二外语7272422560301205英美文学36362250301207翻译理论与实践3636226小计252252144800教育实习第8学期4毕业论文(设计)第7-8学期6合计6846844878111000注:1.辅修专业证书者需修读完本专业8门辅修专业课程,合计最低24学分。2.辅修双学位的在辅修专业课程门数基础上选修2门以上双学位课程,其中第二外语必修,合计最低40个学分。 应用心理学专业(辅修、师范)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1502一、专业简介: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专业,面向中小学教育教学,以及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传授心理学、心理咨询基本理论,培养具有健康体质、较高政治素养、高尚道德情操、较强敬业精神、良好心理品质及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运用心理学理论、技术和方法解决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高水平教师和研究人员而设置的。通过本专业的培养,使学生能在教育、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教学、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二、培养目标和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具备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胜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以及能在企、事业部门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工作者。(二)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应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证研究方法;2、掌握心理统计、测量、咨询、治疗的技术方法,具备从事专业工作的良好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3、了解应用心理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4、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5、掌握一门外语、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综合分析、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6、熟悉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与协调能力。三、修业年限、学时、学分修业年限:3年学时:498+144(其中498课时为第二专业课时,144课时为双学位追加课时)学分:27+18(其中27学分为第二专业学分,18学分为双学位追加学分)四、辅修要求1、辅修专业采用学分制管理。获得辅修专业证书者最低需修读辅修专业27个学分(总课时为498学时),完成不少于8—9门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学习。2、辅修双学位的课程门数在辅修专业课程门数基础上增加3门。申请辅修双学位证书者最低需完成45个学分(包括毕业论文(设计)学分),同时完成主修和辅修两个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并且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绩在中等以上。五、专业类别及授予学位 专业类别:理学授予学位:授予理学学士或教育学学士学位六、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主干学科:心理学相近专业:心理学、教育学、临床医学、人力资源管理七、主要课程简介课程代码:0404005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学时:84学分:4课程性质:应用心理学专业基础课课程简介:本课程属于应用心理学专业基础课。要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一般概念、原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门心理学打下基础。主要包括认知与智能及动机与人格两大部分内容,分别探讨感知、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和能力的结构及其个体差异方面的问题。参考书目:《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课程代码:0404007课程名称:发展心理学学时:54学分:3课程性质:应用心理学专业必修课课程简介: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规律的心理学分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初步掌握发展心理学原理和学习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后继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参考书目:《发展心理学》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课程代码:0404010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学时:54学分:3课程性质:应用心理学专业必修课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教育与心理相结合的一门科学。主要是揭示学与教的心理学规律。它采用科学方法研究和帮助解决有关教育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性质与研究方法、学习者的发展特点、各派学习理论的探讨与应用、各类不同内容与类型的“教”与“学”、学习者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等。参考书目:《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高等教育出版社课程代码:0404012课程名称:实验心理学学时:54学分:3课程性质:应用心理学专业必修课课程简介: 本课程根据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原理和要求,全面论述了实验研究的全过程。解决如何确定一个研究问题,如何形成假设、如何确定自变量、如何选择因变量、如何控制额外变量的干扰、如何进行统计分析,如何评价和解释实验结果的全过程。  参考书目:《心理实验设计及其数据处理》何艳茹/金志诚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课程代码:0404011课程名称:西方心理学史学时:54学分:3课程性质:应用心理学专业必修课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的发展特点及重要人物的心理学思想。包括的内容有:实验心理学建立的自然基础、构造系力学、机能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形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日内瓦学派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及认知心理学等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  参考书目:《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叶浩生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课程代码:0404014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学时:54学分:3课程性质:应用心理学专业选修课课程简介: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主要研究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研究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参考书目:《社会心理学》崔丽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参考教材《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高等教育出版社《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董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发展心理学》林崇德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叶浩生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心理实验设计及其数据处理》何艳茹/金志诚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艾维(美)北京世图出版社 应用心理学辅修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总学时讲授学时实践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和周学时考核学期三18四18五18六18七18八16考查考试辅修专业课程0404001高等数学*545433学位论文30404002人体解剖生理学36362230404005普通心理学84721244~530404007发展心理学54543340404009心理与教育统计学54543340404010教育心理学54543350404011西方心理学史54543340404012实验心理学5436183350404016心理测量5454335小计49846830279~109900双学位课程0404014社会心理学54543三选一360404015管理心理学54540404019人格心理学5454040402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5442123二选一360404017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5442120404021Spss理论与应用361224227小计14410836862实践环节学位论文学分10分,时间8周合计64245注:凡已修《高等数学》课程的理工科专业学生,《高等数学》已修,且考试成绩在70分以上者,该门课程免修。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辅修、师范)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101一、专业简介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21世纪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能适应教育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若干实际问题的中小学及有关教育机构的数学老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能在科技、经济和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人员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等工作者,并为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输送合格人才。二、培养目标和要求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若干实际数学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小学数学教师,并为其今后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学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育管理者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能在科技、经济和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或能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硕士学位的专门人才。2.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以下基本规格要求:(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敬业爱岗,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2)业务素质: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初步具备用计算机解决若干实际数学问题的基本能力。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较强的创新精神。(3)文化素质:具有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4)身心素质: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的基础知识,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三、学时、学分修业年限:弹性学制为2~3年辅修专业证书者需完成8门辅修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共27学分,总课时为492学时。 辅修双学位者在完成8门辅修专业基础课学习基础上,需在专业方向课上任选2门,约4-6学分。申请辅修双学位证书者最低需完成41个学分(包括毕业论文(设计)10学分)。四、专业类别及授予学位专业类别:理学-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本科)。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五、主干学科、相近专业主干学科:数学。相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六、主要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501101课程名称:数学分析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90学分:5内容概要:本课程是数学专业的主干基础课。主要讲授极限理论、积分学、微分学、级数论,其中一元及多元微积分学是主体,旨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及有关科目打下必要的基础,也为今后从事中学数学教学提供所需要的系统的数学分析知识。教材和参考书目:1、华东师范大学编:数学分析(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三版2、刘玉琏、傅沛仁:数学分析讲义(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三版.3、张筑生:数学分析新讲(共三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4、陈传璋: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课程编号:0501102课程名称:高等代数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72学分:4内容概要:本课程是数学专业的主干基础课。主要讲授多项式因式分解理论与线性代数的基础知识,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系统的代数知识,初步掌握抽象的严格的代数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基础,同时加深对中学代数的理解。教材和参考书目:1、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编: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三版2、丘维声: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张禾瑞、郝炳新: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四版课程编号:0501103课程名称:解析几何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60学分:3.5内容概要:本课程是数学专业的主干基础课。主要讲授矢量代数、空间直线、平面、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一般二次曲线和二次曲面的理论,旨在培养、提高学生运用代数方法研究集合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为本专业的进一步学习准备条件,并能以较高的观点来分析、处理中学解析几何教材。教材和参考书目: 1、吕林根:解析几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2、丘维生:解析几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3、吴光磊:空间解析几何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课程编号:0501106课程名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72学分:4内容概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客观规律并付诸应用的数学学科。它的理论和方法已广泛地应用于自然学科、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在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独特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为后继课程和未来的工作实践提供必备的随机数学基础。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随机现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获得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主要内容:随机事件及其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等。教材和参考书目:1、魏宗舒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高教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2、复旦大学:概率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3、中山大学数学系梁之舜等:概率论及数理统计(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三版4、陈希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年5、茆诗松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课程编号:0501107课程名称:数学模型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2.5内容概要:在深入理解数学基础课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基础上,掌握数学建模几类常见方法,如:初等模型、简单的优化模型、数学规划模型、微分方程模型、稳定性模型、差分方程模型、离散模型、概率模型、统计回归模型、马氏链模型。进一步培养使用数学软件(Matlab)进行计算机模拟与数值计算的能力;重点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广泛的应用领域。教材及参考书目:1、姜启源编:数学模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2、李尚志等:数学建模竞赛教程,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3、叶其孝: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辅导教材(一、二、三、四),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4、杨学桢等:数学建模方法,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课程编号:0501202课程名称:常微分方程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 本课程是一门密切联系实际的数学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一阶和高阶微分方程的求解、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线性微分方程组的基本理论与求解,旨在使学生巩固和扩充已有的数学和物理知识,为学习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等课程打下基础。教材及参考书目:1、王高雄:常微分方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常微分方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3、丁同仁,李承志编:常微分方程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课程编号:0501203课程名称:运筹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讲授规划问题的单纯形解法及对偶单纯形解法,运输问题,指派问题,动态规划问题,排队论,对策论,存贮论等主要内容。旨在使学生掌握运筹学的基本建模方法与原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及参考书目:1、胡运权等:运筹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2、吴祈宗:运筹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3、李德,钱颂迪: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82年课程编号:0501206课程名称:中学数学教育概论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是研究中学教育系统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与内容,数学教学的规律、方式、方法和手段的一门学科,它不仅是一门综合性的独立的边缘性学科,而且是实践性很强的发展中的理论学科,除介绍基础知识外,还适当介绍国内数学教学改革的信息与动态,并强调备课、试讲、见习和中学数学教学调查与实践等活动。教材及参考书目:1、张奠宙,宋乃庆主编:数学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曹才翰编:中学数学教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3、张奠宙编:数学教育研究导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4、罗增儒编:中学教学课例分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课程编号:0501208课程名称:数学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36学分:2内容概要:数学史是师范本科数学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它主要讨论的是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数学是非常古老而又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科学,其历史的足迹也就更漫长而艰辛。数学的每一阶段性成果都有着它的产生背景:为何提出,如何解决,如何进一步改进。这其中体现的思想方法或思维过程对数学专业的学生,甚至是对教师来说,无论是知识的丰富,还是其创造能力的发挥都是重要的。 教材与参考书目:1、李文林:数学史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杜石然:孔国平:世界数学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年3、张奠宙:数学史选讲,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4、梁宗巨:世界数学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80年课程编号:0501305课程名称:初等数论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是研究数的规律,特别是整数性质的数学分支。是数论的一个最古老的分支。它以算术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主要内容有整数的整除,不定方程,同余,同余方程,指数与原根,连分数,素数分布的初等结果,数论函数等。教材及参考书目:1、潘承洞,潘承彪:初等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2、闵嗣鹤,严士健:初等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三版课程编号:0501403课程名称:数值分析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学时:54学分:2内容概要:本课程不仅介绍了数值计算的基本理论(包括数值方法的收敛性与误差估计),而且还详细介绍了应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的常用有效算法,这在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的今天是十分必要的。培养学生用计算机从事科学计算的能力,并为深入研究数值计算的理论与方法奠定基础。主要内容是插值逼近,一致逼近,平方逼近,样条函数,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快速富氏变换,线性代数方程组解法,代数特征问题计算,非线性方程求解。教材及参考书目:1、李有法:数值计算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易大义:数值方法,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3、沈剑华:数值计算基础,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七、主要专业实验:数学模型在深入理解数学基础课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基础上,掌握数学建模几类常见方法,如:初等模型、简单的优化模型、数学规划模型、微分方程模型、稳定性模型、差分方程模型、离散模型、概率模型、统计回归模型、马氏链模型。进一步培养使用数学软件(Matlab)进行计算机模拟与数值计算的能力;重点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广泛的应用领域。主要实验项目:人口模型数据拟合、初等数学模型建立、简单的优化模型、数学规划模型、微分方程模型、离散模型、概率模型、统计回归模型。 数值分析数值计算的应用范围已十分广泛,作为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桥梁和纽带,是架设在数学与计算机之间的一条通道。本课程是《数值分析》的配套实习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开展数值试验,掌握数值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学生通过选择算法,编写程序,分析数值结果,写数值实验报告,课堂讨论等环节的综合训练,从而逐步掌握数值试验的方法和技巧,获得多方面的计算经验。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一些重要算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工工程计算的能力,以期达到初步的科学计算和研究的目的。主要实验项目: 非线性方程数值解法、 线性代数方程组的直接解法、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迭代法、多项式插值与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数值积分方法与数值微分、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 数学与应用数学辅修专业(师范)课程设置一览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总学时讲授学时实践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和周学时考核学期三18四18五18六18七18八16考查考试辅修专业课程0501101数学分析90905530501102高等代数72724430501103解析几何60603.5330501106概率论与数理统计72724440501107数学模型5436182.52+150501202常微分方程54543340501203运筹学54543340501208数学史3636227小计4924741827121032双学位课程教师教育方向0501206中学数学教育概论54543350501304中学数学教学技能54361822+160501305初等数论5454337应用数学方向0501401金融数学54543360501403数值分析54361822+160501511证券投资学3636227小计1084-6实践环节专业实践学位论文108合计60041注:1、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课程单独开课,其它课程随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班级听课;2、双学位课程任选一方向,选修2门,4-6学分,约108学时。 物理学专业(辅修、师范)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201一、专业介绍物理学是揭示物质产生、演化、转化和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基本规律,涉及从微观、宏观到宇观,从少体到多体,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系统,是自然科学的核心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并与社会学科具有很强的交叉性,物理学方法与原理在社会学科的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物理学专业为学生提供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系统学习;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的初步训练;物理学发展的前沿、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以及在相关交叉学科中的应用平台。该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坚实的、系统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及较广泛的物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方法,具有一定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能发展成为继续深造或从事相关教学、科研、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和创新型人才。二、培养目标和要求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文化科学素养,扎实的物理学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的合格的物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基本训练,以及物理实验技能的训练。毕业生应具备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物理教学、教学研究的素质、及其他部门工作的能力。具体培养要求是:1、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2、能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有初步的研究能力。3、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4、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5、初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物理教育中的应用。6、较好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并达到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水平。三、修业年限、学时、学分修业年限:弹性学制为2~3年辅修专业学时:522辅修专业学分:28双学位专业学时:666双学位专业学分:50四、专业类别及授予学位学位:理学学士学位五、主干学科和相近专业主干学科:物理学相近专业:应用物理学、电子与信息科学六、主要课程介绍 课程编号:0601104课程名称:数学物理方法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72学分:4内容概要:该课程是以高等数学为基础,以电动力学、量子力学中常用数学方法为主要内容。包括:复变函数论,积分变换和数理方程三个主要部分。重点介绍波动方程为热传导方程、贝赛尔方程和勒让德方程、付里叶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保角变换、格林函数等。教材和参考书目:1、梁昆森:数学物理方法,高等数育出版社,1998年,第三版2、郭敦仁:数学物理方法,高等数育出版社,1993年,第二版3、刘连寿:数学物理方法,高等数育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4、胡嗣柱:数学物理方法解题指导,高等数育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课程编号:0601207课程名称:理论力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72学分:4内容概要:本课程完整、系统地分绍宏观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掌握处理经典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主要内容是:质点为学,质点系力学,刚体力学,相对运动力学和分析力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理论物理的方法。教材和参考书目:1、周衍柏:理论力学教程,高等数育出版社,2009年,第三版2、陈世民:理论力学简明教程,高等数育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课程编号:0601209课程名称:量子力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72学分:4内容概要: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基础理论,是二十世纪物理学的两大重要成就之一,它不仅在近代理论物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被广泛应用于激光,电子学等近代技术中。课程主要内容包含绪论,波函数和薛定湾方程,力学量的算符表示,表象理论,微扰理论和变分原理,自旋角动量和全同粒子等。教材和参考书目:1、周世勋等:量子力学教程,高等数育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2、曾谨言编《量子力学》上、下册高等数育出版社3、钱伯初:量子力学,高等数育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4、苏汝铿:量子力学,高等数育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5、Gasiorowicz:QuantumPhysics(影印版)高等数育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课程编号:0601210课程名称:电动力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72学分:4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研究宏观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及分析处理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方法。其内容是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静电场和稳恒磁场、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辐射、狭义相对论、带电粒子和电磁场的相互作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郭硕鸭:电动力学,高等数育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2、黄迺本、方奕忠:《电动力学(第二版)》学习辅导书,高等数育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3、蔡圣善,朱耘:电动力学,高等数育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课程编号:0601211课程名称: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72学分:4内容概要:本课程着重从理论上探讨热现象的基本规律和概念,内容主要包括:热力学部分:热力学基本定律、热力学函数及其应用、相平衡与化学平衡、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简介。统计物理部分:几率概念、统计物理基本原理、平衡态的经典统计理论、平衡态的量子统计理论、涨落理论、非平衡态统计理论简介。教材和参考书目:1、汪志诚: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高等数育出版社,2008年,第四版2、林宗涵: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3、(英)卡特: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简明教程(影印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课程编号:0601206课程名称:电子线路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90学分:5内容概要:本课程讲授半导体管原理及特性,放大器基础,各种放大电路(负反馈。功率、直流集成运放和调谐等),弦振荡,无线电传播与接收、直流电源、场效应管电路及脉冲与数字电路基础等。教材和参考书目:1、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数育出版社,2000年,第三版2、万嘉若、林康运等:电子线路,高等数育出版社,2000年,第三版课程编号:0601208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72学分:3内容概要:近代物理实验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面又相对独立的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专业基础课,它不仅包括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光学中有关近代物理学史中的著名实验,而且还包括了微波、真空、磁共振等领域中的一些典型实验方法和技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在科学实验中发现间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教材和参考书目:1、戴道宣、戴乐山:近代物理实验,高等数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2、邬鸿彦等:近代物理实验,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3、吴思诚王祖铨:近代物理实验,高等数育出版社,2005年,第三版七、主要专业实验1、近代物理实验八、人才培养方案表(见附表) 物理学(师范)辅修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总学时讲授学时实践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和周学时考核学期三18四18五18六18七18八16考查考试辅修专业课程0601104数学物理方法72724430601105电子线路9090554,50601207理论力学72724450601208近代物理实验7272322560601209量子力学72724460601210电动力学72724460601211热力学与统计物理7272447小计5224507228456104双学位课程0601301量子力学续论36362270601302物理学史36362260601303物理数值模拟3618182270601403程序设计361818227小计14410836826实践教学教育实习第8学期6毕业论文(设计)第7—8学期8合计666558108504561210 化学专业(辅修、师范)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301一、专业简介本专业是师范类化学本科,以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教学为基础,主要培养在中等学校进行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育工作者。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学教学论、仪器分析、化工基础等理论课程及相关实验课程,成绩合格,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二、培养目标和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遵循“宽口径、实基础、强技能、能创新”的原则,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尚思想道德修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扎实的数理、计算机及外语基础,先进的教育理念,较强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较强学习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具备在中等学校进行化学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教育工作者,或能在化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从事应用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人员。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接受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较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人文与自然科学素养,了解化学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与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分析实验结果,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通过教育理论和化学教学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锻炼,具有从事化学教学和研究的基本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及化工基础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3、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熟悉教育法规,能为人师表,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技能和方法,具有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4、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知识,有较宽的知识面,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5、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6、具有健全的心理、生理素质,相当的科学文化修养,良好发展的个性以及正确的审美观。三、修业年限、学时、学分 修业年限:弹性学制为2~3年辅修专业学时:414学时辅修双学位学时:522学时辅修专业学分:22辅修双学位学分:35.5四、专业类别及授予学位专业类别:化学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五、主干学科、相近专业主干学科:化学相近专业:应用化学六、主要课程简介课程编码:0701102课程名称: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90学分:5内容概要: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是化学专业的第一门主要基础课程。其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化学平衡和定量分析(化学热力学的初步概念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动力学的初步概念、酸碱和酸碱反应、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条件电势和氧化还原滴定、金属配位化合物、条件稳定常数和络合滴定);(2)物质结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化学键与分子结构);(3)元素化学(S区元素、P区元素、d区元素、f区元素、氢、核化学简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无机化学和化学分析的相关内容,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所包含的化学原理及元素化学的知识,掌握分析化学四大平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为今后学习后继课程和新理论、新实验技术打下必要的基础。教材和参考书目:1、傅献彩:大学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2、北京师范大学等: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四版3、武汉大学: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三版4、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五版5、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四版6、武汉大学: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五版7、华中师范大学: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三版课程编码:0701103课程名称: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2内容概要:《大学化学实验》主要包括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部分实验,是为配合《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 理论课程,更好领会和掌握基础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而开设的一门实验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无机化学实验、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分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研究式实验三个层次。实验中要求学生通过“查、看、思考”的方式进行实验预习,弄清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和数据处理方式等;实验的步骤由全到简,逐步放开;综合性、研究式实验要求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创造思维、综合和表达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教材和参考书目:1、南京大学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组:大学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2、蔡炳新等:基础化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01年3、朱湛等:新大学化学实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4、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大学化学实验,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课程编码:0701106课程名称:有机化学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72学分:4内容概要:主要讲授有关烷烃、烯烃、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芳烃、卤代烃、醇、酚和醚、醛和酮、羧酸及其衍生物、取代酸、含氮化合物、立体化学,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物理方法,反应历程、机理,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掌握有机反应的基本反应、反应机理、化学键理论及运用化学方法测定和阐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初步了解运用近代方法和物理方法对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教材和参考书目:1、徐寿昌: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二版2、曾昭琼: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四版3、胡宏纹: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三版4、伍越寰等:有机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年课程编码:0701107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36学分:1.5内容概要:本课程是配合《有机化学》课程的一门重要的实验课程。主要内容有:有机化学实验安全常识及基本实验知识、基本操作;典型有机化合物合成方法;有机化合物常用物理常数测定方法;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定性鉴定和光谱鉴定;天然有机物的提取分离等。通过实验,训练学生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验证有机化学中所学的理论,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与鉴定的方法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验中遇到问题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工作习惯。教材和参考书目:1、兰州大学等:有机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2、高占先:有机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四版3、黄涛:有机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二版课程编码:0701111课程名称:物理化学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90学分:5内容概要:物理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学科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报考大化学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必考的课程之一。本课程目的是在已学过一些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无机化学等)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物理学等有关理论和方法进一步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化学变化普遍规律的一门学科。其主要任务:(1)研究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2)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3)探讨物质的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构化学》单独开课)。本课程主要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统计热力学、电化学、界面现象与胶体化学五大部分。教材和参考书目:1、王正烈等:物理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四版2、傅献彩等:物理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五版3、上海师大等:物理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四版4、万洪文等: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于文静等:物理化学(南大第五版)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年6、P.W.Atikins:PhysicalChemistry,2002,7th.Ed.课程编码:0701112课程名称:结构化学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结构化学是化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是从原子、分子的尺度研究物质的结构及结构与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微观世界的结构和运动规律,理解结构与性能的相互关系和某些实验方法的基本原理。一方面对先行课(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中某些内容加深理解,另一方面为后继课和科学研究以及中学化学教学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结构化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期能更好的完成中学化学的教学任务以及更好的从事科学研究。教材和参考书目:1、潘道皑等:物质结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2、徐光宪:结构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3、周公度等:结构化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三版4、谢有畅等:结构化学(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1980年课程编码:0701114课程名称:仪器分析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36学分:2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介绍原子光谱法(包括原子发射、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分子光谱(包括紫外-可见吸收、红外吸收);电化学分析法(包括电位分析法、电解及库仑分析法、极谱及伏安法等);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核磁共振和质谱法等内容。本课程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见大型仪器的基本原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及将来从事化学教学、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教材和参考书目:1、华中师范大学:分析化学(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三版2、刘志广:仪器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朱明华:仪器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课程编码:0701204课程名称:化学教学论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36学分:2内容概要:化学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化学教学理论、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和训练化学教学技能的一门课程。主要包括化学教学论概论、化学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化学新课程教材与教科书、化学教学的一般原理、现代化学学习理论;化学教学设计、化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化学教学实施技能。本课程为培养具有先进教学理念、优良教学能力、“学会反思,学会合作”的化学教师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为师范生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材和参考书目: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2、王后雄:学科教学论系列—新理念化学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3、江家发:化学教学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课程编码:0701206课程名称:化工基础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主要研究内容是以化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为背景,按其操作原理的共性归纳成的若干“单元操作”。本课程强调工程观点、定量运算和设计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点: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传热,气体吸收,精馏,气液传质设备,以及反应工程(反应器原理等)和化工工艺〔硫酸工艺、合成氨工艺、石油化工等〕。教材和参考书目:1、张近:化工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2、黄少烈等:化工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崔鹏等:化工原理,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年4、谭天恩等: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化学专业辅修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总学时讲授学时实践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和周学时考核学期三18四18五18六18七18八16考查考试辅修专业课程0701102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90905530701103大学化学实验54542330701106有机化学72724440701111物理化学90905550701112结构化学54543350701206化工基础5454337小计41436054228483双学位课程0701107有机化学实验36361.5240701114仪器分析36362260701204化学教学论3636226小计10872365.524实践环节专业实践学位论文87合计5224329035.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方向)(辅修、非师范)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5一、专业简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现代化、信息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电子商务、数字化信息处理、通信、办公自动化、自动控制、企事业的信息管理、多媒体数据处理以及科学计算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专业要求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特别是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和使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能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从事有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应用和开发工作。成绩合格,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二、培养目标和要求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方向)专业面向计算机网络应用行业,培养能够从事网站建设、网络软件应用、网络安装与维护、网络管理与网络应用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所设课程,旨在使具备一定基础的其他学科的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建设与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计算机网络设计、安装、管理、维护与应用的基本能力。培养要求: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遵纪守法;具有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业务素质: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发展动态;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与素养;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从事所学专业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适应相近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养。3、文化素质:具有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和高尚的审美情趣。4、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础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期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和文明行为习惯。三、修业年限、学时、学分修业年限:弹性学制为2~3年辅修专业学时:504学时辅修双学位学时:666学时 辅修专业学分:25辅修双学位学分:44.5四、专业类别及授予学位专业类别:电气信息类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五、主干学科、相近专业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近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六、主要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801201课程名称:高级程序设计(C语言)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72(54+18)学分:3.5内容概要: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介绍C语言的基本知识与概念,及进行程序设计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使用C语言和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排错、纠错和调试程序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强调编程能力的提高。参考书目:1、《C程序设计》谭浩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C程序设计试题汇编》谭浩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3、《TheCprogramminglanguage》(Secondedition)(影印版)BrianW.KernighanDennisM.Ritchie清华大学出版社·PrenticeHall  4、《C及C++程序设计》张富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5、《新编VISUALC++6.0教程》北京科海编著北京科海出版社6、《C++语言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第二版)宛延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课程编号:0801202课程名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72(54+18)学分:3.5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介绍软件系统的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思想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理论及实现技术,以及利用Java语言进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实践。主要内容包括:Java技术概述及语言特点;Java虚拟机(JVM);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Java语言基本规范;实用编程技术,包括使用Java的异常处理机制控制程序的执行;使用I/O处理机制进行文件的输入/输出处理;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及事件处理;JavaApplet程序的设计;多线程程序的设计;使用Java通过Socket访问服务器和客户机,进行网络应用程序的设计;常用开发工具介绍。参考书目:1、《Java程序设计与案例》刘宝林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Java语言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印旻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3、《JAVA应用设计》宋波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4、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第2版)张桂珠,刘丽,陈爱国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5、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耿祥义,张跃平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课程编号:0801203课程名称:数据结构(java)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36+18)学分:2.5内容概要:本课程是设计领域在数据表示和算法方面积累经验的系统总结,是计算机专业主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主要介绍非数值计算程序设计中,计算机处理的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在其上定义的运算。着重介绍了线性表、栈、队列、串、数组、广义表、树、二叉树、图等基本类型的数据结构以及程序设计中常用的查找、排序算法。参考书目:1、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Java语言描述第2版(美)韦斯(Weiss,M.A.)著,冯舜玺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数据结构与算法(Java语言描述)邓俊辉 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3、数据结构(Java版)(第2版)叶核亚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4、数据结构Java语言描述(第二版)(美)梅因著,孔芳,周丽琴译中国电力出版社课程编号:08012204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72(54+18)学分:3.5内容概要:本课程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出发,兼顾实际,同时力求反映网络的新技术,主要内容如下:(1)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功能;(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4)物理层;(5)数据链路层;(6)介质访问子层;(7)网络层;(8)传输层;(9)应用层;(10)综合业务数学网ISDN。参考书目:1、《计算机网络》(第5版) 谢希仁 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2、《计算机网络》(第4版)  潘爱民 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3、《计算机网络——习题与解析》  鲁士文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课程编号:0801205课程名称: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以典型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2000和Linux为例,系统地学习操作系统的经典理论以及现代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操作系统概述、处理机管理、作业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系统、Linux文件系统的实现、网络服务管理及网络安全管理。现代网络操作系统的组成和新技术、新方法,包括线程、多处理器调度、典型操作系统网络体系结构、Web服务、DNS、邮件服务、代理服务的工作原理以及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服务管理等。参考书目:1、《操作系统教程》(第2版)程向群 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第2版)张尧学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3、《计算机操作系统》(第3版)汤子瀛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4、网络操作系统郭庚麒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5、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孔宪君,吕滨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6、网络操作系统潘峰,高佳琴 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课程编号:0801206课程名称:网络编程(Java)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72(54+18)学分:3.5内容概要:本课程在Java编程的基础知识之上,进一步学习Java的网络编程。内容主要包括:Java概述、JSP技术、Java数据库连接设计、网络编程基础、Socket编程、用Java收发E.mail的处理、Servlet编程等。参考书目:1、Java网络编程精解孙卫琴编著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2、Java网络编程(第3版)——O’ReillyJava系列(英)哈诺德著,朱涛江,林剑译中国电力出版社3、Java网络编程技术与实践(配光盘)杜佳荣,马建红,滕振宇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4、实用Java网络编程技术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刘永华,于春花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课程编号:0801207课程名称:网络数据库及其应用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36+18)学分:2.5内容概要: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课程以SQLServer2000数据库系统为平台,介绍当前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包括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的构成,SQLServer2000的常用操作和管理维护方法,T-SQL语言设计以及SQLServer客户端开发技术。参考书目:1、《数据库系统概论》(第3版)萨师宣王珊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数据库系统概念》(原书第4版)  AbrahamSilberschatzetal.杨东青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3、《数据库系统教程》(第2版)施伯乐 丁宝康 汪卫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4、网络数据库实用教程——SQLServer2000》王恩波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刘翔 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6、网络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第二版)王姝 主编科学出版社7、网络数据库技术逯燕玲,戴红,梁磊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课程编号:0801208课程名称:信息与网络安全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加密技术、报文完整性鉴别及数字签名、密钥管理、身份验证、访问控制、虚拟专用网技术、网络入侵与安全检测、计算机病毒及防范。从应用出发,学习网络安全中使用的标准。通过学习系统掌握网络安全的知识。参考书目: 1、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应用贺思德申浩如编著,科学出版社2、信息与网络安全程光,张艳丽,江洁欣 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3、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周继军,蔡毅 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4、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俞承杭 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5、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陈广山 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6、信息与网络安全概论(第3版)黄明祥,林咏章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7、信息与网络安全实验教程王常吉,龙冬阳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课程编号:0801301课程名称:web程序开发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36+18)学分:2.5内容概要:。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Internet的基本原理,掌握网络的应用层的开发,课程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基于B/S的应用开发,介绍网络的基本编程语言,嵌入式脚本语言,ASP,CSS,XML和.net技术,有关的数据库应用,同时结合实例讲解网络的应用,并通过实验让学生具体开发网络应用系统。参考书目:1、Web程序设计(第2版)—新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系列教材吉根林,崔海源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JavaWeb应用开发技术实用教程王红主编水利水电出版社3、网站设计与Web应用开发技术(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规划教材)吴伟敏 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4、JavaWeb应用开发实用教程龚水罡 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课程编号:0801302课程名称:网络管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36+18)学分:2.5内容概要:本课程内容包括:网络与网络管理的概念及发展历史;网络管理系统的基本管理功能及体系结构;网络管理信息模型的建模方法及常用的管理信息模型;网络管理接口中使用的几种常用技术和相关的接口测试方法;网络管理系统的的开发平台及开发过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利用学过的网络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熟悉现行的网络管理标准。同时也要求学生学会设计网络管理程序的基本技术,能解决一般的网络管理问题,具有初步的系统开发能力。参考书目:1、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杨云江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计算机网络管理理论与实践教程蒋建春主编,邓健等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3、网络管理基础(第2版)尚晓航,郭正昊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4、网络管理原理及技术李文璟,王智立 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课程编号:0801313课程名称:网络工程与设计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36+18)学分:2.5 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学习算机网络工程基础,介绍了计算机网络重要概念、主流技术、重要协议、典型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应用开发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通过学习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网络工程涉及的知识,为网络的规划设计、工程实施、管理维护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网络规划与设计基础、网络工程设计组件、网络设计实例和网站规划设计;计算机网络工程组织、网络设备及系统造型、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和与Internet联网;计算机网络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以及计算机网络工程标准等。参考书目:1、网络工程设计与实践夏靖波 等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网络工程设计与实验教程胡友彬,陈俊华 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3、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第2版)杨威 主编,王云,黄晓彤,杨陟卓 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4、网络系统集成与工程设计(第2版)杨卫东编著科学出版社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方向)辅修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总学时讲授学时实践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和周学时考核学期三18四18五18六18七18八16考查考试辅修专业课程0801201高级程序设计(C语言)7254183.53+13080120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7254183.53+130801203数据结构(java)5436182.52+140801204计算机网络7254183.53+140801205网络操作系统54543340801206网络编程(java)7254183.53+150801207网络数据库及其应用5436182.52+150801208信息与网络安全5454336小计50439610825双学位课程0801301Web程序开发5436182.52+160801302网络管理5436182.52+170801303网络工程与设计5436182.52+17小计162108547.5实践环节专业专业实训248学位论文(设计)108合计66650416244.5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辅修、非师范)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3一、专业简介电子信息工程(辅修)专业面向电子信息产业,培养能够从事相应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所设课程,旨在使具备一定基础的其他的学生能够掌握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设计、开发应用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单片机原理、传感器原理、DSP技术等。成绩合格,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二、培养目标和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遵循“宽口径、实基础、强技能、能创新”的原则,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尚思想道德修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扎实的电子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基础,先进的创新理念,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制造、应用和维护的高级技术人员。培养要求: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厂设备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3.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4.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5.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三、修业年限、学时、学分修业年限:弹性学制为2~3年辅修专业学时:522学时辅修双学位学时:720学时 辅修专业学分:27辅修双学位学分:48.5四、专业类别及授予学位专业类别:电气信息类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五、主干学科、相近专业主干学科:电子信息工程相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六、主要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804201课程名称:电路分析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72(54+18)学分:3.5内容概要:基尔霍夫定律和电阻元件、电阻电路的分析、动态元件和动态电路导论、一阶和二阶电路、正弦电流电路导论、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拉普拉斯变换、电路的复频域分析、网络图论、网络方程的矩阵形式、网络的状态方程、二端口网络、均匀传输线的正弦稳态响应、无损耗均匀传输线的波过程。参考教材:1、周守昌:电路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邱关源:电路,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课程编号:0804202课程名称:高级程序设计(C)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72(54+18)学分:3.5内容概要:C语言概述、算法、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顺序程序设计、选择程序设计、循环程序设计、数组、函数、预处理命令、指针、结构体与共用体、位运算、文件等。参考教材:1、谭浩强:C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秦友淑等: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3、BrianW.KernighanDennisM.Ritchie:C程序设计语言,机械工业出版社课程编号:0804203课程名称:模拟电子线路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90(72+18)学分:4.5内容概要:电子系统与信号概述、放大电路基本知识、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反馈放大电路、信号的运算与处理电路、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参考教材:1、康华光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童诗白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编号:0804204课程名称:数字电子线路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72(54+18)学分:3.5内容概要:数字逻辑代数、集成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集成触发器、时序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脉冲电路。参考教材:1、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阎石主: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课程编号:0804205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信号与系统概述、连续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连续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参考教材:1、吴大正: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闵大镒等:信号与系统分析,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3、美.奥本海姆主编,刘树棠译:信号与系统,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课程编号:0804206   课程名称:高频电路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绪论、高频电路基础,高频谐振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频率调制与解调,反馈控制电路,高频电路的集成化等。参考教材:1、曾兴雯等: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第四版2、张肃文:高频电路,高教出版社课程编号:0804207课程名称: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时域离散信号与系统、Z变换、离散傅立叶分析、快速傅立叶变换、数字滤波器的表示、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离散傅立叶变换的计算、数字信号处理中有限寄存长度的影响。参考教材:1、A.V.奥本海姆等:数字信号处理,科学出版社2、程佩青:数字信号处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课程编号:0804208课程名称:通信原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54学分:3 内容概要:绪论、随机信号分析、信道、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调制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差错控制编码、正交编码与伪随机序列、同步原理、通信网。参考教材:1、樊昌信等:通信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2、曹志刚等:现代通信原理,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课程编号:0804301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36+18)学分:2.5内容概要:微型计算机基础、MCS-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MCS-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MCS-51单片机硬件资源的应用、MCS-51单片机系统的扩展及接口技术、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抗干扰技术、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参考教材:1、姜志海: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赵德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版课程编号:0804302课程名称:电子仿真与PCB设计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36+18)学分:2.5内容概要:电路原理图设计系统,包括原理图设计、电气规则检查、集成元器件库的创建和管理、各种报表的生成和原理图的输出等;电路仿真;印制电路板设计系统,包括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基础、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制作方法和步骤、PCB图生成各种报表文件、PCB图的输出、PCB元器件封装库的创建与管理以及PCB图的设计规则检查等。参考教材:1、王廷才等: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Protel2004),高等教育出版社2、潘永雄: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课程编号:0804304课程名称:DSP技术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36+18)学分:2.5内容概要:CCS的使用、TMS320C5000的组成原理、TMS320C5000的指令系统、TMS320C5000的硬件资源编程、TMS320C5000的设计、TMS320C5000的应用等。参考教材:1、汪春梅:TMS320C55xDSP原理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第二版2、张雄伟:DSP芯片的原理与开发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3、李绍胜等:TMS320C5000系列DSP开发应用技巧--重点与难点剖析,中国电力出版社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总学时讲授学时实践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和周学时考核学期三18四18五18六18七18八16考查考试辅修专业课程0804201电路分析7254183.53+13080420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7254183.53+130804203数字电子线路7254183.53+140804204模拟电子线路9072184.54+140804205信号与系统54543340804206高频电路54543350804207数字信号处理54543350804208通信原理5454336小计5224507227双学位课程0804301单片机原理5436182.52+150804302电子仿真与PCB设计5436182.52+160804303传感器原理36362270804304DSP技术5436182.52+17小计198144549.5实践环节专业实践27学位论文108合计72059412648.5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辅修、非师范)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408一、专业简介本专业培养具有视觉传达设计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并能自我发展的,以及满足本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具有较高技能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能从事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社会工作。通过本专业课程教学,系统地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能,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感觉及独立创造设计思维,并能结合运用各方面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培养目标和要求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宽口径、实基础、强技能、能创新的,具有较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研究、教学、管理单位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等综合应用设计、研究、或从事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学习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期间学生将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本专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视觉传达设计创作的专业技能和方法;3.具有独立进行视觉传达设计实践的基本能力;4.了解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国内外艺术设计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三、修业年限、学时、学分修业年限:弹性学制为2~3年学时:540+216(其中540课时为辅修专业课时,216课时为双学位追加课时)学分:28+24(其中28学分为辅修专业学分,24学分为双学位追加学分)四、专业类别及授予学位专业类别:艺术类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五、主干学科、相近专业主干学科:艺术类、文学 相近专业:工业设计、美术学六、主要课程简介课程编码:0902003课程名称:构成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学习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基础原理和相互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艺术形态的创作思维、创作规律和创作方法。要使学生理解有关的理论知识,达到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分析、实验,最后通过这种思维方式的开发,培养一种创造观念。启发独创性,扩展造型构思;培养造型感觉(有关形态、色彩、肌理的审美直观判断能力);提高关于平面和立体形态的表现技巧。立体构成是使用各种较为单纯的材料来训练造型能力和构成能力的一门学科。它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的解剖,以便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态。为设计活动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因此,它是立体设计的基础,在整个立体造型设计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教材和参考书目:1、辛华泉张柏萌邱松:平面构成,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2、黄英杰、周锐、丁玉红:构成艺术,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3、李莉婷:色彩构成,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4、向正祥、同玲:立体构成,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课程编码:0902005课程名称:艺术设计史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36学分:36内容概要:艺术设计史是一门系统教授西方现代设计历史的课程。学习中外艺术设计的发展沿革及各种艺术设计风格演变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评价,掌握艺术设计的横向和纵向的思维联系。它以人类长期的艺术设计活动为研究对象,努力以科学的方法论作为指导思想,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艺术设计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通过一个国家、一件事、一位设计师,一种风格等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对西方主要国家的现代设计发展得到一个较具体的印象和概念。艺术设计理论来源与对设计及其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正确的艺术设计理论,对艺术设计、生产制作都能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教材和参考书目:1、何人可:工业设计史(第三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3、朱和平:世界现代设计史,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第一版课程编码:0902313课程名称:包装设计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 包装设计是一门商业性艺术设计,带有交叉性与综合性。通过对造型、结构、图形、文字等视觉传达语言的掌握及对材料、成型工艺、印刷工艺等技环节的学习,了解国际包装发展趋势,对现代包装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并掌握礼品包装、系列化包装、POP包装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等。教材和参考书目:1、曾敏:包装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年,第一版2、秋月繁:秋月繁的包装设计世界,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3、黄吉淳、陈琏年:包装艺术设计,三联书店,2002年,第一版课程编码:0902308课程名称: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在专科阶段已上过的标志课对企业形象设计进行了初步的理论介绍和实践练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CI理论的深层意义及全面了解和基本掌握企业形象设计中(MI)(BI)(VI)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的理论体系、策划顺序、设计方法、设计能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支林:CI企业形象设计,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2、沈国锋等:企业形象设计,湖北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3、金国勇:标志与企业形象设计实训,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第一版课程编码:0902019课程名称:广告创意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广告创意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范畴,要求根据广告战略的既定目标,选取和提炼市场调查所收集的素材,确定主题,选取题材,考虑广告要素的布局,探索恰当的表现形式;强调通过设计手段,把广告战略思想具体化、形象化,准确生动地表现广告主题;培养学生广泛地了解受众的视觉心里、欣赏习惯、视觉表述和艺术形式,深入地研究媒体艺术和传播行为、黑白报纸广告、彩色招贴广告和系列广告等。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郑筱莹:广告创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2、靳埭强:中国平面设计,西南师大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3、王序:陈幼坚平面设计历程,吉林美术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4、张晓飞:广告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课程编码:0902039课程名称:书籍设计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选修课程,是视觉艺术、印刷艺术、平面设计、编辑设计、工业设计、桌面排版的综合艺术。书籍设计程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让学生理解书籍设计的整个过程,掌握书籍设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各种思维方法及运用多种表现形式,达到能够独立整体设计书籍的目的。 教材版本及主要参考书1、毛德宝,《书籍设计》,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2、余秉楠,《书籍设计》,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3、刘相俊,肖利,《电脑美术与平面设计实例教程丛书·书籍设计实例篇》,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七、主要专业实验:按培养要求列出课程编码:0902013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108学分:2内容概要:本课程是艺术设计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软件技术基础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PS、CD等绘图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技巧,并在学习中逐步提高应用水平。本课程是将计算机技术引入设计和与设计相关的工程领域,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由于本课程是一门计算机应用课程,应注重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水平,故课程的大部分时间是供学生上机。教材和参考书目:1、唐秀菊:Photoshop实用案例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2于瑾:动画制作流程——动漫与媒体艺术,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课程编码:0902016课程名称:摄影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36学分:2内容概要:摄影是以塑造被摄体可视的艺术形象而成为艺术门类之一的,它属于造型艺术范畴。本课程主要介绍照相机等摄影器材的种类、性能和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根据被摄物体和拍摄条件合理选择摄影器材和暗房技术。介绍摄影造型要素,让学生掌握摄影构图、摄影用光的知识,能拍摄出较好的作品。教材和参考书目:1、刘牧千、黎英:摄影基础及应用,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2、孙万银等:摄影教程(第2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3、郭诠水:数码摄影基础,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4、钱元凯:现代照相机的原理与使用,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5科佩罗:建筑摄影教程:第三版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辅修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总学时讲授学时实践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和周学时考核学期三16+(2)四18五18六18七18八16考查考试辅修专业课程0902003构成54203433学位论文30902005艺术设计史36362230902006图形创意5420342550902007设计概论36362240902012装饰基础5424302340902013计算机辅助设计1085454633340902016摄影3612242230902301字体设计5420343330902303版式设计5420343450902019广告创意542034335小计5402622782813812双学位课程0902307企业形象设计5420343360902309书籍设计5420343360902313包装设计5420343370902314印刷工艺542034337小计216801361266实践环节毕业论文(设计)10时间8周创新实践2安排在第七学期合计75652 体育教育专业(辅修、师范)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201一、专业简介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具备系统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特长,能胜任中小学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二、培养目标和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面向基础教育,能从事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研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多能一专应用型体育教育人才。(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体育锻炼、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2、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具有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3、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运用计算机基本技能,并达到规定的大学英语三级等级和计算机一级等级的要求;4、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较扎实的营养卫生知识,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和较好的心理素质;5、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三、修业年限、学时、学分修业年限:弹性学制为2~3年辅修专业学时:378学时辅修双学位学时:594学时辅修专业学分:21辅修双学位学分:41四、专业类别及授予学位专业类别:体育学学位:教育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相近专业主干学科:教育学体育学相近专业:运动训练社会体育六、主要课程简介课程编码:1001102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90学分:5内容概要:本课程讲述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生理功能的反应与适应,肌肉活动及其控制,氧运输系统功能及能力评定,物质与能量代谢及其调控,感觉、整合与运动技能。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生理学分析,年龄、性别、环境与体育运动。教材和参考书目:1、邓树勋等: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王步标: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课程编码:1001103课程名称:体育保健学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讲述体育保健学概述、营养保健、卫生保健、健康检查、体育运动的保健指导、运动性病症、运动损伤、按摩和常见病的体育康复。教材和参考书目:1、姚鸿恩:体育保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赵斌:体育保健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课程编码:1001105课程名称:体育社会学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36学分:2内容概要:本课程讲述的是社会学概述,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体育与社会结构、社会运行,体育入门,体育群体与体育社团,体育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关系,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体育改革的社会学分析,体育与宗教、民族,体育与妇女、老龄社会的关系,生活方式中的体育,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体育,以及体育社会问题等。教材和参考书目: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2、广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体育社会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课程编码:1001201课程名称:体育心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讲述体育运动心理学概述、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运动兴趣、运动动机、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运动归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注意与运动表现、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心理技能训练概述、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体育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体育运动中的领导行为、运动中的攻击行为、动作技能学习、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教材和参考书目:1、祝蓓里主编: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季浏主编: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课程编码:1001202课程名称:学校体育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讲述的是学校体育的目标,体育教学原则、内容和方法,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与考核,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学校体育管理,学校体育研究。教材和参考书目:1、陈雪红:学校体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2、潘绍伟等: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课程编码:1001204课程名称: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36学分:2内容概要:本课程讲述的是体育科研的类型、特点与基本程序,科研课题,提出研究假设与制定研究计划,科学研究方法,科研论文的撰写与评价,科学思维与科学创造,从事体育科研工作应具备的素质。教材和参考书目:1、黄汉升: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2、郑旗主编: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年课程编码:1001205课程名称:体育教材教法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讲述的是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田径、体操、球类(篮球、排球、足球等)、民族传统体育、游泳、滑冰、游戏等内容的教材和教法,以及体育基本知识的内容分类、教材安排、讲授方法和成绩考核等。本书充分结合体育专业人材培养目标和中学体育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材和参考书目:1、王家宏等:体育教材教法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年2、王启明:中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年课程编码:1001206课程名称:乒乓球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36学分:2内容概要:本课程学习的是乒乓球运动概述、乒乓球基本技术及教学、乒乓球基本战术、双打、乒乓球身体训练方法、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等内容。教材和参考书目:1、刘建和主编:乒乓球教学与训练,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年2、俞蕙琳等:乒乓球(配光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课程编码:1001207课程名称:羽毛球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36学分:2内容概要:本课程学习的是羽毛球运动的起源与竞赛沿革,技术发展及其代表人物,比赛方法及规则、球拍修补及保护。以及羽毛球基本技术和比赛技术,致胜经验和技术应用。羽毛球战术及教法,羽毛球的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方法等。教材和参考书目:1、肖杰:羽毛球运动理论与实践,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年2、程路明:羽毛球(配光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课程编码:1001212课程名称:足球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学习的是足球运动概述,足球技术,足球战术,足球教学与训练,技、战术训练方法,足球竞赛的组织与原则裁判法,足球运动场地器材和设备,中学生足球运动的开展。教材和参考书目:1、王崇喜主编:球类运动—足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何志林主编:现代足球-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年课程编码:10010213课程名称:武术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36学分:2内容概要:本课程学习的是这本新教材从武术运动发展的时代要求和教学实践出发,更着重于学生专业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努力体现出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以图全面地反映我国武术运动教学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新教材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武术运动概论和套路、器械的理论与技术,下册是以散打为主体的教学训练理论与技术。教材和参考书目:1、邱丕相主编:中国武术教程(简编本)-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年2、邱丕相主编:中国武术教程(上、下册)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年课程编码:1001214课程名称:健美操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学习的是健美操的特点、教学方法及裁判法。基本掌握健美操的基本动作,基本姿势和大学生健身健美操1—2套,具有一定的讲解、示范、编排的能力,能胜任中学健美操一般的教学工作。教材和参考书目:1、王洪:健美操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年2、黄宽柔主编:健美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体育教育专业(辅修、师范)课程设置一览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总学时讲授学时实践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和周学时考核学期三18四18五18六18七18八16考查考试辅修专业课程1001102运动生理学*907218532341001103体育保健学*544683351001105体育社会学*36362251001201体育心理学*5442123361001202学校体育学*54543361001204体育科研方法36362251001205体育教材教法5454336小计3783403821双学位课程1001206乒乓球362342231001207羽毛球362342241001212足球*546483341001213武术*366302231001214健美操*54648333小计2162219412实践环节学位论文8+(2)8(2)8合计59436223241(4)(4)8 音乐学专业(辅修、师范)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401一、专业简介音乐学(师范)专业等同于原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音乐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现代音乐教育观念,能够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开展音乐教学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和其他校外音乐教育与从事音乐研究工作者。二、培养目标和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和现代教育的基本理论,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具备一定的音乐表演方面的能力和音乐教学与研究的能力,能够胜任在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和其他校外音乐教育与音乐研究工作者。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除了要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外,还要学习音乐教育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音乐实践技能,受到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方面的技能训练以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基本训练,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音乐教学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音乐教学与研究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好社会责任感。2、具有较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运用能力,其中包括良好的音乐听觉和视唱能力,具备音乐技术理论知识和初步的运用技能,具备一定的音乐分析能力,掌握基本的中外音乐历史知识和一定数量的优秀中外作曲家的作品,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音乐教学的基本问题,能够胜任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并为终身从事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3、具有相当程度的声乐演唱能力与钢琴演奏和歌曲伴奏能力,初步掌握一件乐器的演奏方法,能够在中小学组织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4、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音乐教学的基本能力,熟悉教育法规,掌握音乐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并形成初步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5、熟悉国家有关教育的法规和方针政策,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观,正确认识和把握学校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和目标,学会运用符合音乐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评估原则、方法,具有音乐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了解音乐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了解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学科的渗透,获得广泛的文化素养。6、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具有现代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的查询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8、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尊重他人,具有团结精神和协作能力。三、修业年限、学时、学分修业年限:弹性学制为2~3年辅修专业学时:576学时辅修双学位学时:720学时辅修专业学分:32辅修双学位学分:48四、专业类别及授予学位专业类别:音乐学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五、主干学科、相近专业主干学科:音乐学相近专业:音乐表演六、主要课程简介课程编号:1101501课程名称:基本乐理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课程主要内容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记谱法、节奏节拍、音程、和弦、调式、调式中的音程及和弦、调式变音及半音阶、转调、移调、各种音乐记号和常用的音乐术语,以及关于旋律的基本知识等,使学习者达到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音乐修养以及进一步学习其它音乐理论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材和参考书目:1、李重光:《基本乐理》,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2、张毅等:《乐理与视唱练耳》(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安徽文艺出版社,2008年3、童忠良:《基本乐理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课程代码:1101502课程名称:视唱练耳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识读和视唱多种五线谱表能力、音乐听觉能力、多声思维能力和一定的音乐分析能力。教材和参考书目:1、《视唱练耳》,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2、上海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组:《单声部视唱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年3、上海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组:《二声部视唱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年,第二版4、孙从音:《基本乐科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5、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 6、孙虹:《视唱练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课程代码:1101503课程名称:钢琴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较高级的钢琴演奏技能、技巧,为进一步领略音乐艺术和未来合格的音乐教师打好基础。教材和参考书目:1、《钢琴基础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2、《小奏鸣曲集》,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课程代码:1101504课程名称:声乐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通过学习与训练,使学生掌握较为科学的歌唱方法,进一步提高声乐演唱的技能技巧,具有较全面的声乐专业知识的一定的教研能力,能有表情地演唱有一定难度的中外声乐作品,初步具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声乐演唱术科中的有关问题的能力,胜任艺术团体的演唱工作和声乐教学工作。教材和参考书目:1、《声乐教学曲集》,安徽文艺出版社“十一五”规划教材2、储声虹:《声乐教学曲库》,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3、俞子正:《声乐教学曲选》,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周宪君:《声乐曲选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5、周枫:《外国歌剧选曲集》,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年课程代码:1101505课程名称: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音乐学专业本科生较为系统地了解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悠久历史,培养和激励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思想感情,扩大艺术视野、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为从事音乐传播工作(音乐教学、音乐表演)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做出新的贡献。教材和参考书目:1、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山东出版社,2003年2、夏野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年3、汪敏和著:《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课程代码:1101506课程名称:中国民族音乐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 通过对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以优秀精美的音乐作品为媒介,引导和激励学生学习和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学习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分析和探索中国音乐史的现象及发展规律,为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国音乐文化传统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教材和参考书目:1、周青青主编:《中国民间音乐概论》2、袁静芳主编:《中国传统音乐概论》3、王耀华主编:《中国传统音乐概论》4、江明犉主编:《中国民族音乐》课程代码:1101507课程名称: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学习内容以欧洲音乐发展史为主体,包括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至20世纪70年代各时期的音乐。教学范畴包括史、赏、论三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西方音乐发展历史,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对西方专业音乐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为培养合格的音乐表演人才和进一步学习西方专业音乐打下基础。教材和参考书目:1、沈璇等:《西方音乐简史》2008年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3、张洪岛:《欧洲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课程代码:1101601课程名称:和声学基础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主要是通过对古典和声基本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写作训练中,掌握四部和声的基本写法,具有初步的多声部音乐的分析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教材和参考书目:1、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2、杜晓十:《和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桑桐:《和声的理论运用》,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课程代码:1101602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将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音乐技能的整合,进一步学习、理解和创作音乐作品的基础。使学生明确音乐分析的主要内容,掌握调性音乐的基本分析方法,能对各种典型曲式有明确的认识,对近、现代音乐作品和分析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与歌曲写作相辅相成。教材和参考书目:1、高为杰、陈丹布著:《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钱亦平著:《音乐作品分析简明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3、谢嘉幸著:《音乐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音乐学专业辅修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总学时讲授学时实践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和周学时考核学期三18四18五18六18七18八16考查考试辅修专业课程1101501基本乐理54543331101502视唱练耳54543331101503钢琴545431113、451101504声乐545431113、451101505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54543341101506中国民族音乐54543331101507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54543341101508音乐文献与论文写作36362361101509音乐美学36362351101510歌曲写作54543351101511音乐赏析72724225、6小计57657632118105双学位课程1101601和声学基础54543341101602曲式与作品分析54543351101603音乐教材教法与教案写作3636226小计1441448332实践环节专业实践学位论文88合计72072048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辅修、非师范)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102一、专业简介国际经济与贸易是运用国际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实务以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门学科。本专业主要课程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概论、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财务管理学、进出口单证制作、报关业务等。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类涉外贸易部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构从事国际商务、对外经贸管理、调研咨询、政策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专门人才。二、培养目标和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国际贸易的理论知识和操作实务,熟悉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能在各类涉外贸易部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构从事国际商务、对外经贸管理、调研咨询、政策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修养,具有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奉献精神的德才兼备的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专门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突出“宽口径、实基础、应用型、能创新”的办学理念,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经济学、管理学、外国语和国际贸易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掌握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3、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适当的写、译能力,一定的听、说能力。4、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5、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6、了解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法规。7、了解国际投资、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动态。8、能够熟练地掌握多方面计算机应用方法,能利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9、有一定的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修业年限、学时、学分修业年限:弹性学制为2~3年学时:486+234(其中486课时为第二专业课时,234课时为双学位追加课时)学分:27+23(其中27学分为第二专业学分,23学分为双学位追加学分)对于主修经济与管理其它专业学生辅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其在本专业中学习已取得学分的相同课程,学分可以互认,该课程可以免修;对于其它专业的学生,由于课程与本专业课程不具有兼容性,不予以免修。学生修满教学培养方案规定的辅修专业学分,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各种实践教学环节,授予辅修专业证书。对于修完全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学位课程,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确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四、辅修要求1、辅修专业采用学分制管理。获得辅修专业证书者最低需修读辅修专业27个学分(总课时为486学时),完成不少于9门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学习。2、辅修双学位的课程门数在辅修专业课程门数基础上增加5门。申请辅修双学位证书者最低需完成50个学分(包括毕业论文(设计)学分),同时完成主修和辅修两个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并且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绩在中等以上。五、专业类别及授予学位专业类别:经济学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六、主干学科、相近专业主干学科:经济学、统计学相近专业:会计专业、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七、主要课程简介课程编号:1201104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政治经济学课程是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系统地阐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运行体制,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趋势,进一步阐述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发展以及改革的必然性和宏观、微观经济运行机制。政治经济学课程是学习其他经济类课程的基础,是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认识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备课程。教材和参考书目:1、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七版2、吴树青、洪银兴等: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3、程恩富、马艳:政治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课程编号:1201107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部分主要包括供给需求理论、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类型理论、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理论的方法和政策,为后面的学习提供思维工具。宏观经济学部分主要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AD-AS模型、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通过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了解和掌握国家宏观政策的理论视角和工具。对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会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教材和参考书目:1、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三版2、高鸿业: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三版3、缪代文、甄艳:西方经济学习题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课程编号:1201111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科基础课,主要介绍货币与信用、金融市场与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业务与管理、中央银行与金融政策、货币的需求和供给、货币的传达机制与途径、货币理论的主要流派、通货膨胀理论、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等。教材和参考书目:1、黄达: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2、刘宇飞:货币银行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3、易刚,吴有昌:货币银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课程编号:1201202课程名称:国际贸易概论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为国贸专业专业必修课,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贸易政策与措施的含义及效应,掌握对国际贸易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所必须的基本知识。本课程的重点放在商品贸易,对于服务贸易、国际资本流动、跨国经营等内容作简略的介绍。  教材和参考书目:1、陈同仇、薛荣久: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2、陈宪、张鸿:国际贸易——理论•政策•案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3、李育良:国际贸易概论,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课程编号:1201204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 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一门研究国际间货物买卖的有关理论和实际业务的课程。本课程以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为中心,结合有关的国际惯例和法律详细介绍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条款,合同的商订和履行的基本环节及有关的知识,并介绍各种传统的、新型的贸易方式。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较全面系统掌握从事国际货物买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教材和参考书目:1、郑光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2、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四版3、尚玉芳、闫寒梅:新编国际贸易实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课程编号:1201211课程名称:外贸函电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涉及国际贸易流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贸易关系、旬盘、报盘、完成交易、运输和保险、支付条件、索赔和理赔等。本课程通过讲课和练习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掌握处理国际贸易流程中的全部过程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商务英语的基本写作技能,能较好地用英语完成各项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工作。教材和参考书目:1、冯祥春:外经贸英语函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五版2、尹小莹:外贸英语函电,西安交大出版社,2004年,第三版3、谈芳:外经贸英语函电,学林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国际经济与贸易辅修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总学时讲授学时实践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和周学时考核学期三18四18五18六18七18八16考查考试辅修专业课程1201104政治经济学545433学位论文31201106管理学概论54543341201107西方经济学54543341201111货币银行学54543331201202国际贸易概论54543341201203财务管理5444103331201204国际贸易实务5444103351201208国际金融理论54543351201211外贸函电544410335小计486456302799900双学位课程1201210商务英语54543361201212国际投资理论与实务54543361201216国际结算5444103361201302进出口单证制作3626102271201304报关业务362610227小计234204301394实践环节学位论文学分10分,时间8周合计720660605099994注:对于主修经济管理各专业学生辅修会计学专业,其在本专业中学习已取得学分的相同课程,学分可以互认,该课程可以免修。 会计学专业(辅修、非师范)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10203一、专业简介: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第一线需要,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政府机关及有关部门从事会计、财务管理及审计实务等实际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遵循“宽口径、实基础、应用型、能创新”的教学理念,重视理论知识教育,同时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人才培养规格面向市场需求,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基础知识平台化,专业技能模块化,综合能力个性化”,从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岗位适应性。二、培养目标和要求(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乐于奉献的品质,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管理能力强、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高,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财务会计学、管理会计学、审计学、企业理财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能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和计算机审计的基本原理,能在企业、事业、政府和教育等相关部门胜任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工作以及相邻专业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二)本专业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有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工作和相邻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2、熟悉我国会计、税收、财务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方面的惯例,了解会计专业的发展方向和最新成就,;3、掌握一门外语,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应用技能,通过国家计算机一级考试。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5、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协调能力。三、修业年限、学时、学分修业年限:弹性学制2—3年学时:504+234(其中504课时为第二专业课时,234课时为双学位追加课时)学分:28+23(其中28学分为第二专业学分,23学分为双学位追加学分)四、辅修要求 1、辅修专业采用学分制管理。获得辅修专业证书者最低需修读辅修专业28个学分(总课时为504学时),完成不少于9门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学习。2、辅修双学位的课程门数在辅修专业课程门数基础上增加5门。申请辅修双学位证书者最低需完成51个学分(包括毕业论文(设计)学分),同时完成主修和辅修两个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并且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绩在中等以上。五、专业类别及授予学位专业类别:管理学授予学位: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六、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主干学科:经济学、管理学相近专业:财务管理、审计学七、主要课程简介课程编码:1202104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经济学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对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对经济运行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专业研究打下理论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了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其中微观经济学包括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要素分配理论,微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包括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通货膨胀与失业,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教材和参考书目: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版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版3、黎诣远: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版4、宋承先等:现代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5、宋承先等: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课程编码:1202102课程名称:管理学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36学分:2内容概要:管理学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介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各专门的管理学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者与管理,管理的演进,管理的概念,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教材和参考书目: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版2、周三多:管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版3、罗珉:管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1版课程编码:1202103课程名称:基础会计学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入门课程,它在整个会计课程体系中起着奠基的作用。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的理解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会计的定义、会计任务、会计假设及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会计的方法;会计要素;账户和复式记账原理;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账户的分类;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核算形式;会计报表;会计工作的组织。教材和参考书目:1、赵泽松:初级基础会计,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版2、葛家澍:会计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版3、朱小平等:初级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版课程编码:1202209课程名称:经济法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是会计学的重要课程,主要阐述经济法的基本理论,说明经济法的地位,分析经济法律关系,讲述经济组织法、市场调控法、宏观经济调控法、社会分配调控法等经济法律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经济管理理论和会计学基本知识的同时,对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教材和参考书目:1、李昌麒: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版2、李晓安:经济法,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版3、顾功耘:经济法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版课程编码:1202113课程名称: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36学分:2内容概要:会计业务计算机处理训练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它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财务会计学为基础课,主要介绍会计信息系统和调查设计、开发、分析与应用。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充分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在学生获得会计软件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之上,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增强学生用现代计算机工具处理经济业务的意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核算各子系统(模块)的开发设计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连接,通用财务软件的操作,会计电算化法规和工作规范。教材和参考书目:1、张瑞君:会计信息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版2、黄正瑞:会计信息系统,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版3、弗雷德里克·琼斯等:会计信息系统:商务过程方法,2006年,第6版课程编码:1202105课程名称:财务会计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90学分:5内容概要:财务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会计基本理论及方法,较系统地掌握企业各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方法,达到能独立编制企业财务报告的程度,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财务会计的概念和特点、内容和目标、前提和原则、对象和要素;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损益;财务会计报告。教材和参考书目:1、戴德明等:财务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第4版2、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版3、钱逢胜:中级财务会计,上海财经大学,2007,第4版课程编码:1202106课程名称:成本会计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成本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继基础会计学和财务会计学以后又一门重要的会计学专业基础课程,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这两门学科的重要中介,不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离不开过去发生或未来发生的成本,离不开对成本理论与实践的探讨,离不开科学系统的成本会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本的内涵、成本的分类、成本会计的含义和职能、成本会计制度的演进;成本核算的原则、要求和程序;要素费用的核算;综合费用的核算;生产损失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成本计算方法概述;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成本报表;成本分析。教材和参考书目:1、于富生等:成本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4版2、万寿义等:成本会计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第2版3、杨玉红:成本会计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第1版课程编码:1202107课程名称:财务管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 内容概要:财务管理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将现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中。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组织形式,掌握价值分析与风险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企业理财中的筹资管理、投资决策、运营管理及利润的取得与分配管理等有关内容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财务分析与财务预算、筹资管理概述、企业筹资方式、资金成本与资本结构、内部长期投资管理、对外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的管理、成本费用管理、收益分配、企业并购与重组。教材和参考书目:1、王化成: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版2、吴明礼:财务管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第3版3、姚海鑫:财务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版课程编码:1202111课程名称:税务会计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税务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一门涉及会计学,税收学等学科相关知识的,专门研究税务信息确认,计量和报告及税务资金筹划管理的边缘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税务会计基本理论及方法,较系统地掌握企业各税种的含义,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方法,纳税申报表的填列;并使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达到独立操作、正确处理每一税种的涉税会计核算业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税务会计的涵义,方法,内容,增值税的会计核算,消费税的会计核算,营业税的会计核算,关税的会计核算,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个人所得税的会计核算,其他税种的会计核算。教材和参考书目:1、盖地:税务与税收会计,中国财经出版社,2008年,第2版2、王素荣: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2版3、姚爱群:税务会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版课程编码:1202108课程名称:管理会计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管理会计是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将会计和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各种决策、控制、责任考核的技术方法及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企业内部管理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会计的概念、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预测分析、短期经营决策原理和方法、短期经营决策方法的应用、全面预算、标准成本制度、责任会计。 教材和参考书目:1、郭晓梅:管理会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版2、余绪缨:管理会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版3、孙茂竹等:管理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版课程编码:1202114课程名称: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高级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必修专业课,是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之后,在《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专业课的学习之后开设的提高学生专业知识面的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会计假设松动产生的新会计事项、会计新领域的新问题,学习《财务会计》以外的会计新领域、新专题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为步入社会,进一步获取会计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合并、合并会计报表概述、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集团内部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报表折算、公开发行股票公司的信息披露、分部报告、企业清算、破产和重组等。教材和参考书目:1、常勋:高级财务会计,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第2版2、汤云为:高级财务会计: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第3版3、曲晓晖:论物价变动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第1版4、刘永泽等,高级财务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版5、宋夏云等,高级财务会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课程编码:1202110课程名称:审计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审计的概念、形成和发展;我国审计体系,注册会计师管理和职业规范体系、职业道德法律责任;注册会计师审计理论体系和审计实务,具体包括审计计划、重要性及审计风险、内部控制测试与评价、审计抽样技术、循环审计、审计报告等内容。教材和参考书目:1、秦荣生等:审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6版2、李若山:审计学,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版3、朱荣恩:审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4版 会计学辅修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总学时讲授学时实践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和周学时考核学期三18四18五18六18七18八16考查考试辅修专业课程1202101政治经济学545433学位论文31202102基础会计学5444103331202103管理学36362241202104西方经济学54543331202105财务会计学9080105541202106成本会计5444103351202107财务管理54543341202108管理会计54543351202109经济法5454335小计5044743028910900双学位课程1202110审计学54543361202111税务会计54543371202112财务报表分析36362261202113会计信息系统36362261202114高级财务会计5454337小计2342341376实践环节学位论文学分10分,时间8周合计73851注:对于主修经济管理各专业学生辅修会计学专业,其在本专业中学习已取得学分的相同课程,学分可以互认,该课程可以免修。 生物科学专业(辅修、师范)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401一、专业简介本专业以生物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教学为基础,在落实淮南师范学院“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为基础教育培养精于素质教育的新型师资,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总的人才培养目标前提下,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和教学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生物科学专门人才。为各类院校和科研院所输送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学术后备人才,为攻读硕士研究生做好充分准备;为基础教育提供品学兼优生物科学师资力量、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生物科学专门人才。根据学校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动物学、植物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生态学、遗传学、现代生物技术、心理学、教育学、生物教学论等,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二、培养目标和要求(一)培养目标各专业基本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宽口径、实基础、强技能、能创新的,具有较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二)培养要求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遵纪守法;具有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业务素质: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发展动态;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与素养;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从事所学专业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适应相近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3.文化素质:具有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和高尚的审美情趣。4.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础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和文明行为习惯。(三)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生物学所必须的数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知识和实验与技能运用能力。 2.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熟悉教育法规,能为人师表,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技能和方法,具有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3.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知识,有较宽的知识面,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4.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三、修业年限、学分修业年限:弹性学制2-3年辅修专业学时:540学时;辅修双学位学时:756学时;辅修专业学分:28.5学分;辅修双学位学分:51学分;对主修生物技术或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其在已修完本专业相同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该课程可以免修,其它专业学生不能免修。学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辅修专业学分,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各种实践教学环节,授予辅修专业证书。对于修完全部生物科学专业双学位课程,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确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四、专业类别及授予学位专业类别:生物学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五、主干学科、相近专业主干学科:生物学、教育学相近专业: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六、主要课程简介课程编码:1301207课程名称:生态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生态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基础分支学科,它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近年来,由于人类面临环境、人口、资源等关系到人类生存本身的许多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于生态学的原理。因此生态学现己成为世人瞩目的科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有机体与其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有机体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因此,按其研究的层次可以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和系统生态学。随着电子机算机和近代数学方法的应用,特别是系统分析的方法在生态学中的应用,使得近代生态学产生了理论生态学这一重要分支。教材和参考书目:1、孙儒泳等:《普通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三版。2、苏智先等:《生态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3、曲仲湘等:《植物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4、东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课程编码:1301208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90学分:5内容概要:生物化学是生物学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学习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生物化学实验常用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后继课程准备条件。本课程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酶、糖类、脂类和维生素等的结构、性质和生物功能;能量的释放、转变和储存的代谢过程;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和表达;代谢的调节控制。教材和参考书目:1、沈同等: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2、王秀奇等:《基础生物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3、张洪渊等:《生物化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4、郑集等:《普通生物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课程编码:1301212课程名称:微生物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其内容涉及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鉴定、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以及微生物对自然、微生物类群之间、微生物与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微生物在农业、工业、环境保护、医药卫生事业方面的应用等。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控制、改造微生物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类造福。教材和参考书目:1、周德庆等:《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2、黄秀梨等:《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3、沈萍等:《微生物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课程编码:1301216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学科,是生物学边缘学科的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DNA的结构、性质和基因概念:介绍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DNA的损伤修复、基因重组、基因表达及调控;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分子克隆、DNA序列分析、细胞融合与杂交瘤技术以及肿瘤的分子基础等.教材和参考书目:1、郑用琏:《分子生物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2、魏春红、李毅:《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三版。3、朱玉贤等:《现代分子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课程编码:1301217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54学分:3 内容概要: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学科基础必修课,也是主干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细胞生命活动规律,了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生物学的科学思想,从而使学生能够从细胞的角度去理解生命。教材和参考书目:1、翟中和等:《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2、汪堃仁等:《细胞生物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二版3、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动态(共三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997,1999年课程编码:1301220课程名称:生物教学论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36学分:2内容概要:生物教学法是一门生物教育科学。它以宽厚的生物学专业知识以及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作为自己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教育理轮基础,并具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它来源于生物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它以普通中学教学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它的研究范围包括:普通中学的生物教学实践目的、任务和课程设置:普通中学生物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普通中学生物教学的物质设备和制备生物观察实验材料的先进技术;中学生物学的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中学生物学教学发展的方向;中学生物教学法的研究方法等.教材和参考书目:1、周美娟等:《中学生物学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2、赵锡鑫等:《生物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3、沈复初等:《中学生物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三版课程编码:1301222课程名称:遗传学课程类别:学时:54学分:3内容概要:遗传学是生物学专业课之一。其内容包括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讲授内容有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连锁与互换规律(含细菌和病毒遗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和基因的作用与性状表现的关系)、多基因学说与数量性遗传、细胞遗传、遗传物质的变异、遗传分子基础和突变与重组的机理、遗传与个体发育、遗传与进化;实验内容有关于遗传的基本规律的验证,包括果蝇杂交试验、链孢霉的分离和交换、细菌的传导等;有与遗传分析有关的实验技术,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离标本制备、植物杂交、植物多倍体诱发、动物体细胞染色体观察和组型分析等。通过学习,学生可较全面的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理论联系实际,从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分析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解决实践应用的问题。教材和参考书目:1、刘祖洞:《遗传学》,(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三版2、刘祖洞等:《遗传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三版3、王亚馥等:《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总学时讲授学时实践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和周学时考核学期三18四18五18六18七18八16考查考试辅修专业课程0801302教育学54543351301105有机化学54543341301207生态学54543331301208生物化学90905541301212微生物学54543351301216分子生物学54543351301217细胞生物学54543361301219综合生物实验技术72722.5461301222遗传学5454337小计5404687228.5双学位课程0801301心理学54543341301225现代教育技术36362261301103无机与分析化学54543331301104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36361.5331301220生物教学论36181821+16小计2161625411.5实践环节专业实践1学位论文10合计7566301265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