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的区别

浅谈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的区别

ID:21724497

大小:60.5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浅谈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的区别_第1页
浅谈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的区别_第2页
浅谈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的区别_第3页
浅谈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的区别_第4页
浅谈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的区别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的区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的区别【摘要】信息社会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困扰。本文将从“人肉搜索”第一案入手,浅谈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的区别和对两者的保护。【关键词】隐私权;个人信息权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102-01一、何为隐私权,何为个人信息权在我国,有关法律规范没有对隐私权作出明确界定,学界也观点不一。究其原因是作为该权利的客体一一隐私会不同的社会观念、文化传统和历史时期而变化。通说认为,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群体

2、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生活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具体人格权。由此可见,隐私权理应包含下列内容:1.隐私保密权,即自然人对自己的隐私享有的不被他人探知和防止他人探知的权利;2.隐私保护权,指的是自然人对自己的隐私享有不受侵害的权利;3.隐私支配权,即自然人有权决定对其隐私是否公开的权利;4.隐私利用权,公民可以利用其隐私获取一定的利益的权利。在界定法律上的个人信息这个概念时,有不少学者认为个人信息是隐私的一种,从而对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不加区分,这是片面的观点。笔者认为,个人信息权是指信息主体依法对与人格尊严有关的个

3、人信息享有的支配、控制、查阅、修改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是一种独立的权利,有自己独有的内容。个人信息权应该具备以下内涵:1.从权利主体上看,个人信息权主体只限于信息主体本人。2.从权利客体上看,个人信息权的客体仅包括与人格尊严有关系的个人信息。3.从权利权能上看,个人信息权包含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4.从权利内容看,信息主体对个人信息行使支配权、控制权、请求保护权,以及可以查阅并修改自己信息的权利。二、两者的联系和区别导致隐私权与个人信息权届分不明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两者在权利内容、权利边界等方面存在一定

4、的交叉。两者在以下方面具有相似性:第一,两者的权利主体都仅限于自然人。从隐私权的权利功能来看,其主要是为了保护私人生活的安宁和私密性。同样,因为个人信息是指自然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等能够识别该个人的信息,所以个人信息权的主体也仅限于自然人。第二,两者都体现了个人对其私人生活的自主决定。就隐私而言,其产生的价值基础就是是基于人格尊严和人格自由保护的需要。而个人信息权的建立也是对人格权的保护。第三,两者在客体上具有交错性。一方面,许多未公开的个人信息本身就是隐私的范畴。另一方面,由于数字化技术和高科技的发展,许

5、多隐私同时也具有个人信息的特征。第四,两者的侵害结果具有竞合性。一方面,随意散布具有私密性质的个人信息,可能同时涉及到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的侵害。另一方面,侵害个人信息权大多数会采用披露的方式,这与侵害隐私权的表现行为十分类似。尽管两者的关联相当密切,但在性质、客体等方面存在着明确的区别,主要表现为:第一,就权利属性而言,隐私权是一种精神性的人格权,而个人信息权在性质上属于一种兼具人格利益和精神利益的综合性权利,既包括了精神价值,也包括了财产价值。第二,就权利客体而言,隐私主要是私密性的信息或私人活动,而个人信息

6、注重的是身份识别性。第三,就权利内容而言,隐私权主要是维护个人生活安宁、个人私密不被公开、个人私生活自主决定等,而个人信息权主要是对个人信息的支配和自主决定。第四,两者在保护方式上也有很大区别。首先,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应当侧重于预防,而隐私权则侧重于事后救济。其次,在侵害隐私权的情况下,主要采用精神损害赔偿的方式,而个人信息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财产补救的方法。再者,隐私权保护主要是采用法律保护的方式,而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可以采用多样性和综合性。三、两者的保护以及展望我国现行法律对隐私权采取间接保护模式,隐私权不具有独立

7、的地位,而且也没有规定一套完整的保护隐私权的法律法规,只是散见于各个部分法中。试举几例如下:《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第3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刑法》第252条规定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年组,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245条规定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徙刑或者拘役。《民事诉讼法》第66条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对涉及国家

8、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第12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而关于个人信息权的保护则更为零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第十二条规定:“护照签发机关工作人员及其工作人员对因制作、签发护照而知悉的公民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法》第六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