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的曙光

儿童教育的曙光

ID:21719233

大小:6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4

儿童教育的曙光_第1页
儿童教育的曙光_第2页
儿童教育的曙光_第3页
儿童教育的曙光_第4页
儿童教育的曙光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教育的曙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儿童教育的曙光童子军是英国人贝登堡创办的一种儿童教育模式,通过对儿童的一系列训练,使其得到充分的身体锻炼和意志的训练。这种教育模式自其开始创办取得了良好了效果,而后在全世界进行推广。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的科举制度逐渐出现越来越多弊端,清末的中国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必须进行改制的境地,而这一时期的国家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处在内忧外患的紧急形势下,青少年作为社会建设的储备军,需要更加适合这一群体的良好的教育制度下,中国继续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用类似于“童子军”这样的教育模式来培养中国的青少年。本文就童子军在中国的发展和及其对中国青少年教育的影响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

2、键词:童子军;中国化;儿童教育  :978-7-5369-4434-3(2012)03-027-03    童子军是当代世界一个比较普遍的儿童组织,由英国军官贝登堡于1907年创立。早在1898年,当时还在军队服役的贝登堡军官便注重对士兵警探,野营等个人能力的训练和开发。之后他编成了《警探术一助》,这本书被广泛地用来培养儿童的观察,分析和研究的能力。贝将军受到启发,于是挑选了20余名儿童编成一个团,分为四个小队,进行烹饪,航海,生活,追踪等野外生存训练。这些儿童被人们称为世界第一团童子军,译自英文Scoute,被翻译成“少年团”,“童子警探队”,“童侦军”等。1

3、912年,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模式,“童子军”被引进中国,至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而宣告终结,前后历经30余年,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广阔而深远的影响。  一、中国童子军的建立和中国化  (一)中国童子军建立的背景  中国清末的教育制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教育腐化严重。传统的中国教育一直重文轻武,明清时期更加注重科举,学校基本成了科举的附庸。有钱人家的孩子可以通过金钱来捐官,获取科举的功名,而这大大影响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对我国的现代化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到了晚晴,中国社会面临崩溃,传统的文人教育已经不适合世界潮流的发展,国民教育军事化已悄然兴起。  

4、民族贫弱,正待自强,文化教育界认识到中国传统柔弱文化的危害性,是中国成为“东亚病夫”的根源[1],于是开始倡导西方国家对国民的军事化教育和训练,以达到重振国威的目的。西方社会军国民的教育思想在民国时期风靡全国,深入人心,对当时的社会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民主革命派在成功地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和建立民国后,非常重视对国民的军事化教育,形成尚武的精神,使军事训练成为学校的重要内容。蔡元培在民国初担任教育总长的时候,明确地把军国民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中国童子军的建立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军队和商人鱼贯而入,传教士也不甘落后,

5、在中国建立大量的教堂和教会学校,这些基督教徒虽然平时也恃强凌弱,欺负乡民,但在中国的近代化上确实也起到了不可比拟的作用,西方的很多先进的思想则是通过教会学校和传教士传入中国。湖北文华书院是美国圣公会1871在华建立的一所教会学校,他的宗旨是在华训练一批传教士帮助其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教。  1890年湖北文华书院的办学宗旨发生了变化,开始以欧美的教育体制来办学,成为新式学校,其院严家麟牧师受到欧美童子军教育的影响,觉得中国的儿童缺少身体和军事上的训练,认为“救中国非武力不可,而没有道德,知识及健全体格之国民,就不会有一支好军队。”1912年2月25日,严家麟参照欧美

6、童子军的模式,在文华书院图书馆前组织了60个16岁以下的青少年举行宣誓仪式,成立了中国童子军第一支队,训练成绩优良。[2]由于武昌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又是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所以严家麟创办童子军的事迅速传开,1913年,上海格致公学,华董公学,基督教青年会中学和江苏无锡第三师范附属小学也先后创办了童子军。据《教育杂志》调查,1922年光江苏60个县中,就有41个县创办了童子军,总人数达11251,其中上海县有1110人。可见童子军在中国发展的速度是很快的。  (三)童子军的中国化  随着各地童子军的蓬勃发展,1926年3月5日,国民党中央青年部在审查此前的青年

7、运动时,感到“力量不集中,没有系统的组织”,认为童子军是“青年运动最好的形式”,于是通过了一项统一领导少年儿童运动的决议,由中童子军是英国人贝登堡创办的一种儿童教育模式,通过对儿童的一系列训练,使其得到充分的身体锻炼和意志的训练。这种教育模式自其开始创办取得了良好了效果,而后在全世界进行推广。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的科举制度逐渐出现越来越多弊端,清末的中国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必须进行改制的境地,而这一时期的国家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处在内忧外患的紧急形势下,青少年作为社会建设的储备军,需要更加适合这一群体的良好的教育制度下,中国继续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用类似于“童子

8、军”这样的教育模式来培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